T-2毒素对亲代母鼠及子代小鼠的毒性作用研究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T-2毒素对亲代及子代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关节软骨的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方法

健康SPF级CD-1小鼠雌性100只,雄性25只,适应饲养1周。定期交配,发现阴道栓的24 h作为怀孕的第0天,实验动物即为孕鼠。将孕鼠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饲料:T-2毒素剂量分别为1 200、600、300、0 μg/kg),每组16~18只。高、中、低剂量组自怀孕第0天开始食用染毒饲料,对照组食用标准饲料,亲代孕鼠自然分娩后其子代继续按原分组染毒,直至子代小鼠成年。检测并记录亲代孕中期母鼠及断乳后母鼠,子代断乳后小鼠及成年后小鼠的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脏器系数及关节软骨病理学变化。

结果

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亲代孕中期母鼠IL-1β、IL-6及TNF-α含量[(219.56 ± 19.32)、(136.89 ± 20.41)、(210.49 ± 21.23)、(207.41 ± 21.23),(192.73 ± 22.43)、(136.25 ± 29.55)、(187.43 ± 39.32)、(232.48 ± 39.32),(1 303.02 ± 142.10)、(1 072.60 ± 78.30)、(1 065.03 ± 37.44)、(1 169.72 ± 104.18)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7.124、6.237、7.670,P均< 0.05)。低剂量组IL-1β、IL-6含量明显低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P均< 0.05),低、中、高剂量组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子代断乳小鼠IL-1β、IL-6及TNF-α含量[(142.36 ± 13.36)、(113.01 ± 8.65)、(102.13 ± 8.31)、(123.42 ± 10.41),(109.92 ± 9.76)、(100.26 ± 15.60)、(85.25 ± 9.97)、(100.21 ± 16.46),(1 308.45 ± 204.90)、(1 248.60 ± 96.85)、(1 081.09 ± 105.51)、(1 204.87 ± 153.96)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9.823、10.530、7.490,P均< 0.05)。对照组IL-1β、IL-6含量明显高于低、中及高剂量组(P均< 0.05),对照组TNF-α含量明显高于中、高剂量组(P均< 0.05)。子代成年小鼠IL-1β、IL-6及TNF-α含量[(69.71 ± 9.61)、(61.31 ± 10.07)、(63.07 ± 10.39)、(58.56 ± 9.69),(172.55 ± 24.55)、(146.91 ± 13.47)、(151.02 ± 24.93)、(157.21 ± 17.86),(1 136.87 ± 137.39)、(1 002.22 ± 86.52)、(987.12 ± 130.80)、(1 047.21 ± 171.64)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70、5.636、4.775,P均< 0.05),3种细胞因子含量染毒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各组亲代孕中期母鼠胸腺、脾脏及肝脏的脏器系数[(0.14 ± 0.03)、(0.20 ± 0.06)、(0.15 ± 0.02)、(0.12 ± 0.03),(0.71 ± 0.16)、(0.78 ± 0.14)、(0.77 ± 0.15)、(0.38 ± 0.10),(6.19 ± 0.43)、(5.57 ± 0.57)、(6.04 ± 0.32)、(5.11 ± 0.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056、11.064、8.312,P均< 0.05),胸腺系数低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脾脏系数高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肝脏系数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子代断乳小鼠脑系数[(3.45 ± 0.73)、(3.11 ± 0.31)、(2.98 ± 0.45)、(3.04 ± 0.22)]出现明显变化(F = 7.529,P < 0.05),染毒组明显下降(P均< 0.05)。亲代孕中期母鼠及断乳母鼠骺板软骨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孕中期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骺板软骨异常越严重,断乳母鼠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骺板软骨异常也越严重,且断乳母鼠骺板软骨异常更为严重。

结论

T-2毒素暴露可造成孕鼠及子代小鼠血中IL-1β、IL-6及TNF-α细胞因子水平下降,还可引起小鼠软骨损伤,且骨损伤程度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及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慢性氟砷联合暴露对大鼠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形成相关因子Runt转录因子2(Runx2)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160只8周龄清洁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体重为(200 ± 50)g,根据2 × 4析因实验设计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用氟化钠(NaF:空白对照0.0 mg/kg、低氟5.0 mg/kg、中氟10.0 m
目的分析2016年郴州市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特征,为制订布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6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郴州市人间布病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情况,布病传播源和传播途径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郴州市共报告人间布病病例43例,发病率为0.91/10万;其中,男性34例、女性9例,年龄为(47.79 ± 15.1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超声参数变化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常规备孕的健康育龄妇女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于孕前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测量4个时期甲状腺容积、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同时,在4个时期抽取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临床医师对布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4年1月至2016年12月急性期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疗经过等。结果35例布病患者,男27例,女8例,年龄(46 ± 14)岁。布病患者分布在医院多个科室;职业以农民、牧民为主(23例,6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及包头市布病防治监测资料,收集2005 - 2016年包头市人间布病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结果2005 - 2016年包头市共报告布病新病例5 0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01/10万,范围为0.65/10万~ 35.54
目的掌握我国羊养殖人员和基层兽医对布鲁菌病(简称布病)防控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情况,分析影响知信行水平的关键因素。方法2017年3 - 9月,在我国7个省份选取1 067名羊养殖人员和401名基层兽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百分比描述知信行的每个条目,将每个调查对象的知信行总分转化成百分制,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群体的知信行水平差异。结果羊养殖人员和基层兽医中,对布病
目的建立无需使用砷类试剂且具有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定尿中碘的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将无需使用砷类试剂测定样品中碘的催化光度法与流动注射分析(FIA)技术结合,标准系列溶液及尿样经过硫酸铵热消化后上机测定,建立尿中碘的过硫酸铵消化-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测定方法(简称新方法)。检验新方法在0 ~ 1 200 μg/L碘浓度范围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结果新方法中FIA分析速度为6
炎性因子是能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而导致炎症的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IL-1β、TNF-α与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的软骨损伤关系较为密切。研究IL-1β、TNF-α有助于探讨KBD的发生及发展中的炎性反应作用,找寻环境危险因素与环境反应基因、蛋白的相互作用,发现KBD防治中的有效基因、蛋白和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