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技术,教学“顺风顺水”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un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我越来越感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下面,以我在深圳市首届语文网络教学大赛中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他们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后简述草船借箭的经过;紧接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草船借箭”的视频录像。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解了草船借箭的经过,而且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于主动深入学习和探究课文内容了。
  ● 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应把信息技术应用从“教”服务,转化为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服务,提供更多的信息源,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关于草船借箭的网上资源,如相关课文内容、图片、课件、录像片段、背景资料等。先让学生在网上自主探索,主要是让学生按照各自的需要充分地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全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确定。面对网络和计算机,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这种可参与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诚实、执着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 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进入教学中后,通过声音、图像和网络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如在教学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进入NetMeeting进行在线交流,请每位学生从课文中选出一个人物进行评论。他们在互相交流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创新的潜能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学生会创造性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
  ●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氛围,使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视听形象,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接受教育信息。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借箭回来时船是顺风顺水、快速撤离的,我设计了一个动画形式的课件,学生一看到这个课件,就能领会“顺风顺水”的含义。又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诸葛亮为什么把船一字儿摆开”,单靠教师讲解和学生想象是难以实现的。于是我指导学生先观看动画1:“船一字儿摆开”;然后再看动画2:“船竖着摆开”。通过前后对比,再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诸葛亮把船一字儿摆开的作用了。这样就比教师枯燥地解释词义要形象、生动,而且易懂得多,从而大大缩短了授课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看来,借助信息技术,语文教学也能够“顺风顺水”。
  综上所述,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Cu6Sn5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锡铜合金体系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优势,并指出其循环性能对比石墨负极仍然不够理想。对此,还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改进锡铜合金材
每逢信息技术教学竞赛,老师们都努力让自己的课有亮点能出彩。于是情境的创设,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的设计成了绞尽脑汁、每课必用的法宝,一时间,“无情境不成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和思考,有些情境显得“热闹”有余,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关注却越来越少,关注了形式,信息技术课的“技术味”变得越来越淡,热闹情境的背后却是课堂效率的低下。信息技术课如何立足学科本位,做到形神兼备呢?    情境根植故事,激活内在需求  
信息技术课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应用和探究,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能够正确选择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从而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生活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