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燕沟的林地、坡耕地与沟口洪水泥沙的颗粒组成分析,发现其颗粒组成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该研究区在侵蚀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颗粒分选,而在泥沙输
【机 构】
:
长沙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燕沟的林地、坡耕地与沟口洪水泥沙的颗粒组成分析,发现其颗粒组成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该研究区在侵蚀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颗粒分选,而在泥沙输移过程中颗粒分选不明显,在应用137Cs示踪流域侵蚀速率或利用沟口泥沙推算流域侵蚀模数时应适当进行颗粒校正.通过对坝地沉积泥沙137Cs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7Cs含量、沉积厚度与次降雨侵蚀强度、侵蚀类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同时运用沉积样中核素含量特征可望解决流域尺度坡面侵蚀与沟谷侵蚀的比重关系这一研究难题.
其他文献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实施了“长治”工程,对包括嘉陵江中下游地区的“四大片”地区进行了有计划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本文在全国第一和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调查的基础上,对嘉陵江流域实施“长治”工程以来近十几年来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侵蚀面积和侵蚀总量都明显减少,其中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1 087.3km2,而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5 746
通过静水沉降试验初步研究了天然河水中常见阳离子Ca^2+对泥沙淤积干容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Ca^2+浓度对泥沙淤积干容重的影响较大,随着Ca^2+浓度增加,干容重的变化分为三个阶
研究床沙不起悬但存在紊动条件下的悬浮泥沙沿程淤积,这种淤积常发生在水库、沉沙池等较深水体中.研究发现试验水槽中悬浮泥沙淤积依沿程可划分为三个区段:射流区、悬沙超饱
1986年以来,进入黄河口的水沙过程发生了变异,尾闾河道逐渐萎缩,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对黄河防洪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依据清水沟流路实测资料,采用对比分析、理论探讨等方
根据波浪作用下的泥沙悬浮机理,即影响泥沙悬浮的主要因素从近床面的紊动扩散逐渐过渡到自由表面的波动水质点周期运动,提出了全水深悬沙扩散系数的表达式,建立了悬沙垂向时均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