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生,皆有万物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读李小琳的短篇小说集《万物生》。
  这是一部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河南文艺出版社隆重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尽管集子中所选的小说,我基本都深读过,但仍然让我手不释卷,因为她的小说非常好看,有浓郁的当代生活气息,描写细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尤其是书中的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更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篇是《蛊》,第二篇是《去狐村的经历》,这两篇都读过,重读感觉仍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特别是发表在《广州文艺》的《去狐村的经历》,还和名家的作品一起被翻译成了日文。不知不觉中读到了第三篇《万物生》,这篇原来发表在《文学港》杂志,几年前我曾经读过电子版,今天重读感觉如遇故人,颇感亲切。但读完全篇,不觉有些疑问,为什么这篇小说以“万物生”为题目?本书也以“万物生”为书名,看来是有一番深意在里头的,我自以为天分不够,就重新阅读,思虑良久,仍不得要领,于是就微信请教于本书的作者——李小琳女士。
  作者李小琳给出了解释,在这里,容我暂时先不揭晓,让我先概述一下这个小说的情节,让我们边分析作品,边琢磨这个问题,也为下文推敲李小琳给出的答案是否合理,做准备。
  先以单篇小说《万物生》为例,进行分析。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西风的副主任护士,在丈夫去世后的情感故事。主要情节是与婆家人的一地鸡毛,与小叔子的情爱瓜葛,与一个副处长的感情纠缠。开篇就很吸引人,“一抬眼看见长东坐在六楼的台阶上,西风顿时整个人都傻了。她长长吁了口气出来,惨白着脸,慢慢地往上走。他太像长安了!”死去丈夫的西风在自家门口,看到了与丈夫外貌极其相似的小叔子长东,这个小叔子已经等待她多时了。小叔子从县城调到这个城市教书,又是离婚的单身汉,并且面临着两个孤男寡女——年轻的叔嫂同居一室的尴尬局面。就像一出大戏,有了精彩的开场白,一出好戏徐徐拉开了帷幕。后来的故事,我不在此赘述,我主要分析的是作品中女主的性格。西风是一个善良的女性,这从她对待婆婆家人的态度,就可以感觉到:“她刚嫁到他们家的时候,长东才十二岁,当时还在上初中,他因为跟长安长得太像……只是听长安念叨着,长东上高中了,长东上大学了,他念叨的目的是跟她拿钱回去。那些年她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些事情,大哥的大嫂的,弟弟的,父母的,侄子侄女的,这个有事了,那个生病了,总是这事那事,每一件事情都跟钱扯上关系……娶她等于娶了一个帮工,帮他养他那一大家子人……”即便是丈夫长安死后,他的家人还是不断麻烦西风,首先是这家的长子,长庆又找上门来,死皮赖脸要把他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小东塞给她,说让小东跟她做个伴,不然一个人孤零零的没意思,其实“就是想让小东寄宿在她家里,让她照顾着蹭吃蹭喝,白用她这个保姆”。西风虽然拒绝了他们这个荒唐念头,但依然像丈夫生前一样,照顾着这家人。当婆婆生病时,她跑前跑后,而且还是用自己的医疗卡,挂号、看医生、检查缴费,“这张卡好像就是专门为他们家人准备的,长安在的时候两张卡都不够用,还得用现金支付。这不,上面刚刚有了点钱,他们就来了……”“长东拿了西风的医疗卡去楼下缴费拿药。西风走在后面跟医生道谢。医生悄悄捏了捏西风的手,小声说,他们怎么又来了?西风一脸苦笑。医生又说,知道你不容易,给他们开点药打发走算了……”不用我赘述,读者们也可以看出了女主的善良,当然她的善良还有包容丈夫的不能生育、两口子始终是相敬相爱。
  回过头来,我们再结合李小琳给出的解释,分析一下此篇和本书的题目为什么要用“万物生”。
  李小琳解释说,一念起,万物生。李小琳又给我补充了一句:就像写作,无中生有。不知道读者们对李小琳的解释满意不,我开始其实也是懵懵懂懂的。这其实不足为怪,一篇文章,一个文艺作品对于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仅是读者,包括评论家有时候甚至会曲解作者的本意。有人说读李小琳的作品,其实是需要一点高智商和高情商,这从本书的大部分小说题目中可以看出一丝端倪,但即使你不是什么高智商和高情商,读不懂题目和文本里面蕴藏较深的含义,也还是能够感受到她的小说带给我们的阅读快感和人生经验的。说到这儿,我补充一句,读小说是可以增加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简单举一个例子,《平凡的世界》相信会给很多读者提供过人生的经验和前进的动力,我刚踏入社会,为弟弟妹妹找工作,求人办事的人生经验,很多都是从小说中借鉴的。本书第一篇《蛊》中的“我”,指挥闺蜜摆平老公打人事件,以及“我”借故说在外地,然后又找准时机探望闺蜜增援的婆婆,这里面生动的细节都可以为年轻读者借鉴人生经验。
  话题稍微扯远了。
  继续探讨李小琳对《万物生》的解释。
  我想起了“太阳升,万物明”,这是《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
  再补充说明一下,小说《万物生》中兄弟三个的名字:长庆、长安、长东,名字很有意思,此外男女主人的名字公西风和长东,叔嫂关系,又是情人,丈夫叫长安。我自己也写过小说,小说中的名字一般来说都是作者精心虚构的,寄寓了作者的情感。小说的题目如同人物的名字,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是有意识的或者潜意识的大脑反射。作者讲述了一个美丽女性情感曲折故事,主人公的本性是善良、重情义的,不是寄希望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吗?有了美好的人性,万物才能如此可爱,如此充满蓬勃生機。但愿我没有牵强附会,没有曲解作者本意,没有误导读者!
  李小琳有一种明显的为女性写作倾向,或者说是为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打抱”不平的倾向,可能是作为女性作家,更能够体会出在这个男性意识为主体的社会中,女性的话语权还不够,可喜的是,她没有为女性简单化地鸣不平或者“自恋自怨”地倾诉,而是为我们展示了新时代女性在两性情感上的挣扎和独立意识,譬如《寂静之音》中的雪姨、《万物生》中的西风。
  纵观这本小说集,无论是揭露人性的作品,还是展现两性情感中女性细腻、无奈又独立的鲜明个性,这是本小说集,也是李小琳写作中最重头戏的地方。李小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取材于医院的医生、护士等知识女性。女性是人间美好的化身,医护人员,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是我们美好的白衣天使的形象代表,当然了,她们的情感世界也像其他女性一样,面临着或者美好和谐或者凄凉无助,也可能是身陷情感扭曲的牢笼,也可能是兵荒马乱的一地鸡毛。但无论怎样,李小琳都寄予了这些女性崇高、善良的人性之美,譬如《去狐村的经历》中的妇产科小杜医生,《一条河的行走方式》中的吴小河,《蛊》中的“我”。
  有情生,皆有万物。一念起,万物生,草木葱茏,岁月安好。这可能就是本书作者,以“万物生”命名的本意吧。
其他文献
一只鹰,一条鱼像一个个橡皮擦  来来回回地,分别在天上地下  擦除我们的影迹。我们必将老去  这是第几代的草青、绿树  这风,来来去去了多少回  无数消失的影子聚集成雨前的乌云  我们必须老去,这个世界拥挤  不要月光这条冰凉的充电线路  太阳,是个明亮的插孔  讓我们可以温暖地老去,门上  红纸褪色,门神在人间又老了一岁
期刊
临窗的湖水,给桌面铺上一层绸子  那波纹多像鳊鱼的鳞片  我怀疑筷子轻轻一动,就跳出一条鱼来  不只有湖水佐餐,湖畔的荷塘  也缠住食欲,丢下几声鸟鸣  在瓷盘里,滴溜溜打转  这是九月的武汉,稻子尚未成熟  雪白的米粒,已在腸胃里翻滚清香  我不胜酒力的醉语  都悄悄地,倒进了东湖  环湖栈道  清爽袭岸,微腥的湖风在深夜游荡  这个夜晚,只有星星与  一群躁动的诗人,无眠  披一头星光,踩着琴
期刊
一道道山,层层叠叠,墨峰淡远  像是一片片鱼鳞。水是一条条线索  连着地下的海,空气里的土腥味  让人觉得,一颗露珠就能激活  这道翘在平原上如鱼尾的山梁  它隨时可能跳跃起来,抖落  一身的泥土、庄稼和我寄居的半生  这沉静数千年的群山,或许  就是逍遥游里的北冥之鱼。我想  我发现了庄子想象力的原址
期刊
在评价什么样的作品为伟大的作品时,T·S艾略特认为: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博尔赫斯则认为: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预读的书。  从“成熟”与“时间”这两个标准来审视当代小说,其都将与“伟大”“经典”相去甚远。因为现代小说其诞生的环境本身就是复杂的,复杂的语境将现代小
期刊
我今夜匆忙地回到村庄  村庄里母亲躺在村庄的床上  她吃多了粮食喝多了苦菜汤  丰收的粮食让她病倒了  在村庄黑夜的月亮下  我陪伴在母亲的病床旁  说着母亲没有去过的远方  经过一夜的月光治疗  母亲站在白天的村庄  曬着太阳目光安详  对着我这张远方归来的脸  她说她的村庄小了  问我居住的村庄是不是  大得如她的九十九座村庄  我想了想,望着她住的村庄  这白天的村庄  只有几座互相隔得遥远
期刊
有一个美文写得很好的朋友,他的文章用四个字形容最为恰当:怡情悦心。他的笔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是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记录。就是这样一份细腻的雅致情怀,让我们读起来非常轻松温暖。区区千字,风格洒脱,简练有趣,把生活化繁为简,把人世的复杂化为一条清澈的溪涧。  可是他已搁笔好几年了,总让人觉得惋惜,于是我们常常劝他写。起初,他很开心,答应说不丢掉,得空会写的。后来他总是苦笑,再往后他干脆断了我们的
期刊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想那才气灵气心气高如爱玲者亦难免人世间不尽意,有恨有憾。何况我们庸庸俗世中人,寻常日子的不尽意事该是三百件也说不完罢。  宋人方岳有诗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简洁的话,却切切实实道出了生活的本质。虽如此,而日子是已经扬起的帆,有风有浪有暗礁,也依旧要向前。所以南宋的无门慧开禅师劝世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
期刊
小鱼把细小的波纹送到岸上  和我一起散步  它好像是我的前世  和风一起生于青蘋之末  脚下的鹅卵石上  蜿蜒着不易察觉的纹路  像我的一生  仰望着天空這个巨大的裂缝  高楼把落日撕成   一个个星星   夜空是一片凌乱的拼图  让人着迷
期刊
晴空如玉,凉风习习,秋天适合找一处地方走走看看。哪怕熟悉的风景,也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这个时候,人在天高云淡的旷野里也最易平静明达,在寻常的事物里心平气和。  一个人,穿过热闹的街市,明晃晃的秋阳里游走,像一尾自由自在的小鱼。一个人的形单影只不是人群里的孤独,而是喧闹里的寂静,宛若馄饨店门前那一株盛开的一串红,在人来人往里独自美好着。  走过馄饨店两三米远,向左转,悠闲地游进闹市中的一条古老胡同。
期刊
王长征的诗歌中很少有议论、隐喻,甚至连形容词的运用他都惜墨如金。他就是如实记录着一个北漂诗人的日常生活,简单、随意,却又直指人心:“孤独的人最怕下班/最怕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房子/不是出租屋的床不够温暖/不是陌生的邻居不够善良/关上门就会被安静所淹没/静静躺在床上/隔壁偶尔传来窸窸窣窣的细语/脚步轻得像踩着棉花/同是异乡人,不一样的方言/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每个人都是一只胆怯的刺猬/通过疏离别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