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视频后期剪辑属于视频制作的关键,特别是对镜头时长的处理与设计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着视频的审美观感和制作品质。通常而言,影响视频镜头时长的因素众多,必须借助综合考量加以设计完善,从而满足视频后期剪辑的要求。据此,为提升视频后期剪辑的效果,把控好镜头的时长因素,文章从重要性、要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性地提出剪辑处理与设计策略,为视频后期剪辑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视频后期剪辑;镜头时长;处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84
视频后期剪辑属于专业范畴,尤其是伴随新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视频制作已经成为时下的热门选择。那么,面对信息爆炸与素材趋同的格局,如何更好地呈现出视频作品的特点,已然成为视频制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优秀视频作品的核心除了主题之外,还包括视频画面的审美呈现,而镜头时长将成为其中的关键点,只有通过更加适度地处理与设计,使视频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实现各个画面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因此,对于视频后期剪辑而言,掌握好镜头时长的处理与设计方法,将赋予视频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魅力,促进作品审美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
1. 视频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控制的重要性
视频后期剪辑直接关系视频的呈现效果,一般除了对素材的选择外,还要明确如何控制镜头时长,以适应视频主题表达的节奏。基于理论层面而言,长镜头的时长可以贯穿整个作品,短镜头的时长则将细微至几帧,但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视频作品既能够一镜到底,又能够有良好呈现的必然是凤毛麟角,但过度依赖短镜头也不符合实际。通常情况下的视频作品的产生,往往需要由多个长短不一的镜头有机组合,最终达到画面的衔接和主题的契合。因此,在视频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的处理和设计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是层次节奏创新的需要,即在新媒体技术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各类视频作品制作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干扰了观众的审美。由此,在视频的剪辑上,必须利用镜头时长的控制,优化视频作品的层次感和节奏感,激发观众的兴趣。另一方面,是画面形式创新的需要,画面形式涵盖镜头、角度、色彩、景别等要素,如何将各类素材进行恰当地串联,显著需要通过对画面的创新来完成。这也要求利用对镜头时长的处理和设计,通过镜头画面的规律变化,逐步营造故事情境,达到主题与画面的有机统一。
2. 决定视频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的要素
2.1 作品风格要素
作品风格属于一种对审美范畴的划分,一般情况下视频作品均具有自身的风格表现,而这些风格因素也将直接影响镜头时长的控制。因此,在视频后期剪辑的过程中,要想统筹规划好镜头的时长,则应优先了解作品风格取向,通过美学观念的影响和应用,使作品能够达到良好的呈现效果。目前,在作品风格中以蒙太奇和长镜头为主,其中的蒙太奇风格主要侧重对原始镜头的调节,而长镜头则更关注原始画面的表现。在作品风格定调后便可应用与之相适应的后期剪辑方法,对镜头时长实施处理与设计。简言之,即在长镜头的制作理念上,注重利用全景镜头,对一个人的某个动作实施连续拍摄,这也决定了镜头的时长。而蒙太奇的制作理念则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对人物动作进行分别拍摄,使其形成多个不同时长的镜头。当然,蒙太奇和长镜头并非完全对立,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可组合应用,以彰显视频作品的个性。
2.2 观众收视要素
毋庸置疑,视频作品最终的目标是面向观众,因此满足观众的需求是视频制作的核心。由此可见,观众的偏好对于视频的制作具有决定作用,无论是视频的主题选择还是制作方法,均应充分考虑观众因素,如怎样让观众能够看清每个画面,如何看懂画面所传递的信息或情感等。为此,在镜头的时长控制上,既要从美学角度进行审视,又要能够适应观众的需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比如,在镜头时长的设计中,在镜头距离主体较近的情况下,应合理使用短镜头让观众看清,而在主体处理运动状态时,则要倾向于长镜头的展现,让观众能够融入到视频之中。同时,注重视频明暗程度所产生的观感影响,要利用长镜头进行展示,并要将镜头画面与视频的背景音乐或者节奏相结合,从而实现氛围的渲染,给予观众良好的视听体验。
2.3 作品节奏要素
视频作品的节奏虽然相对抽象,但其始终与作品的风格保持着一致性。由此,作品的镜头时长也会受其影响,在后期剪辑中将重点考虑与节奏的契合性。具体而言,在视频后期剪辑的过程中,应依据最初的设计构想与效果呈现,对视频作品的节奏与镜头时长进行全面统筹,如长镜头的时长控制可以更贴近于实际,将其与现实时间产生内部联络,给予观众强烈的时间流逝之感。另外,从影视作品的角度看,部分视频作品的镜头时长设计,更趋向于长镜头的运用,使其蕴含的情感具备连贯性;在部分科幻运作类作品中,则更加突出快节奏的特点,密集地应用短镜头,以体现作品中丰富的场景。由此可知,作品节奏与镜头时长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键,是影响镜头时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3 视频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的处理与设计
3.1 基于作品风格的镜头时长处理与设计
作品风格属于对作品类型的界定依据,对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具有直接影响。如前所述,作品风格中一种是蒙太奇的创作方法,另一种是长镜头的创作方法,也是视频制作中无法剥离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创作方法与审美角度看,两种视频剪辑方法各有所长,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从历史渊源看,蒙太奇创作方法始于上个世纪,由苏联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的共同研究下诞生,这一成果也成为人类电影史的杰出贡献。基于此,通过对视频制作及镜头处理的不断深入和创新,越来越丰富的处理元素被应用,形成了更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借助镜头时长及衔接,将真情实感有效传递给观众,以达到最佳的观影效果,由此也催生了蒙太奇学派的诞生,其对于电影事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长镜头制作方法则产生于二战后,由法国电影理论学者巴赞率先提出,他的主要观点与蒙太奇式的创作方式差异显著,他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应当追求反映真实事物的本真,竭力以記录的方式还原最原始的面貌,因此在运用视频创作时,要通过长镜头的方式,展现作品的连续性。 以视频作品中“抛苹果”的镜头为例,若以蒙太奇的方式进行剪辑,则在该镜头时长的选择上,一般会保留苹果抛出与接住的两个部分,而中间的运动轨迹则会被剪辑删除。反之,若选用长镜头进行剪辑时,通常会保留苹果抛与接的全过程,以长镜头时长的方式反映整个过程,甚至其镜头时长会远远超越整个抛苹果的过程。由于可见,在视频后期剪辑过程中,镜头时长的处理与设计,应注重作品风格的选择,以适应观众的观影体验和视觉审美。
3.2 基于收视需要的镜头时长处理和设计
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视频作品的创作需求已经达到历史高位,观众也对视频作品建立了更高的审美标准。视频作品作为一种直接面向观众的艺术,视频是否符合观众的审美,将决定着视频作品的经济效益。由此,视频后期剪辑中的镜头时长,应当进一步深化艺术美学的应用,将观众的收视需要作为重要的因素。通常而言,观众的收视需要通常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视频作品的清晰程度,以保证其蕴含的艺术价值获得有效传递;二是视频作品中否能够准确表达编者思想与情感,以增进观众的深度理解;三是能否产生情感共鸣,是视频作品创作的根本追求,也是能否成为观众喜爱作品的关键。事实上,只有满足上述三点认知,视频剪辑才能够真正掌握镜头时长的特征,以更科学合理的视角加以设计。
另外,视频剪辑中镜头时长的确定上,要控制好视频内容的长度,使视频作品的思想不过于复杂,使之更好地传递给观众。具体而言,如果视频中某些镜头过于冗长,不仅会影响表达的效果,甚至还会给观众带来厌烦情绪,影响观感体验。为此,应竭力选择更清晰的画面,选择观众能够接受的长度,使其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而非过于将内容强加于观众,赋予观众更丰富的留白和想象空间。比如,在《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至尊宝戴紧箍咒的过程中,虽然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但其恰好与至尊宝的内心相响应,进而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达到了最佳的应用效果。
3.3 基于作品节奏的镜头时长处理和设计
视频作品节奏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优秀的视频作品除了节奏要把控得当外,对镜头的时长处理和设计同样关键。因此,从视频后期剪辑的层面看,要突显视频作品的价值,有效的镜头时长处理与节奏的契合极为关键。根据视频作品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多元化主题和内容的时代下,视频节奏各不相同,通常会依据主题内容进行节奏选择,如动作元素作品往往以快节奏为主,情感类作品则以慢节奏为主。具体来看,快节奏的作品一般配合短镜头,以表达视频情境的紧张感,而慢节奏的作品则更催生氛围的营造,利用对镜头时长的扩充,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情感想象空间,达到情感传达的目的。
无论如何,镜頭时长的处理和设计,均应当依据作品节奏进行设计,通过两者之间的高度契合,让视频作品更富内涵,便于创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也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当然,优秀的视频作品并非单纯的依赖某个环节,而是需要综合各项因素进行考虑,包括风格、收视等,也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判断,并且剪辑师在镜头的接点处也要做好衔接工作,这样才能使整体影片更流畅,带给观众更舒适的观影体验。同时,要真正掌握新媒体行业的动态,使视频作品的剪辑更合时宜,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带来更大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视频后期剪辑属于专业技术性环节,对于视频作品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镜头时长的处理和设计中,必须要充分掌握各个设计因素,切实以风格、收视及节奏等为导向,加强各个要素之间的融合,灵活运作短镜头与长镜头,全面传递视频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契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并且,镜头时长的处理和设计,对于后续的作品完善具有重要辅助价值。
参考文献:
[1]解泗龙.新媒体时代下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探析[J].缔客世界,2020,6(6):19.
[2]李勇.视频后期剪辑制作中镜头时长处理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7):134,136.
[3]李冲.疫情报道中主题短视频的剪辑思维与技巧——以《武汉,不会忘记》短视频为例[J].新闻前哨2020,(5):17-18.
[4]刘继阳.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画面剪辑浅析[J].文渊(中学版),2020,(5):237-238.
【关键词】视频后期剪辑;镜头时长;处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3.084
视频后期剪辑属于专业范畴,尤其是伴随新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视频制作已经成为时下的热门选择。那么,面对信息爆炸与素材趋同的格局,如何更好地呈现出视频作品的特点,已然成为视频制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优秀视频作品的核心除了主题之外,还包括视频画面的审美呈现,而镜头时长将成为其中的关键点,只有通过更加适度地处理与设计,使视频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实现各个画面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因此,对于视频后期剪辑而言,掌握好镜头时长的处理与设计方法,将赋予视频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和魅力,促进作品审美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
1. 视频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控制的重要性
视频后期剪辑直接关系视频的呈现效果,一般除了对素材的选择外,还要明确如何控制镜头时长,以适应视频主题表达的节奏。基于理论层面而言,长镜头的时长可以贯穿整个作品,短镜头的时长则将细微至几帧,但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视频作品既能够一镜到底,又能够有良好呈现的必然是凤毛麟角,但过度依赖短镜头也不符合实际。通常情况下的视频作品的产生,往往需要由多个长短不一的镜头有机组合,最终达到画面的衔接和主题的契合。因此,在视频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的处理和设计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是层次节奏创新的需要,即在新媒体技术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各类视频作品制作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干扰了观众的审美。由此,在视频的剪辑上,必须利用镜头时长的控制,优化视频作品的层次感和节奏感,激发观众的兴趣。另一方面,是画面形式创新的需要,画面形式涵盖镜头、角度、色彩、景别等要素,如何将各类素材进行恰当地串联,显著需要通过对画面的创新来完成。这也要求利用对镜头时长的处理和设计,通过镜头画面的规律变化,逐步营造故事情境,达到主题与画面的有机统一。
2. 决定视频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的要素
2.1 作品风格要素
作品风格属于一种对审美范畴的划分,一般情况下视频作品均具有自身的风格表现,而这些风格因素也将直接影响镜头时长的控制。因此,在视频后期剪辑的过程中,要想统筹规划好镜头的时长,则应优先了解作品风格取向,通过美学观念的影响和应用,使作品能够达到良好的呈现效果。目前,在作品风格中以蒙太奇和长镜头为主,其中的蒙太奇风格主要侧重对原始镜头的调节,而长镜头则更关注原始画面的表现。在作品风格定调后便可应用与之相适应的后期剪辑方法,对镜头时长实施处理与设计。简言之,即在长镜头的制作理念上,注重利用全景镜头,对一个人的某个动作实施连续拍摄,这也决定了镜头的时长。而蒙太奇的制作理念则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对人物动作进行分别拍摄,使其形成多个不同时长的镜头。当然,蒙太奇和长镜头并非完全对立,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可组合应用,以彰显视频作品的个性。
2.2 观众收视要素
毋庸置疑,视频作品最终的目标是面向观众,因此满足观众的需求是视频制作的核心。由此可见,观众的偏好对于视频的制作具有决定作用,无论是视频的主题选择还是制作方法,均应充分考虑观众因素,如怎样让观众能够看清每个画面,如何看懂画面所传递的信息或情感等。为此,在镜头的时长控制上,既要从美学角度进行审视,又要能够适应观众的需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比如,在镜头时长的设计中,在镜头距离主体较近的情况下,应合理使用短镜头让观众看清,而在主体处理运动状态时,则要倾向于长镜头的展现,让观众能够融入到视频之中。同时,注重视频明暗程度所产生的观感影响,要利用长镜头进行展示,并要将镜头画面与视频的背景音乐或者节奏相结合,从而实现氛围的渲染,给予观众良好的视听体验。
2.3 作品节奏要素
视频作品的节奏虽然相对抽象,但其始终与作品的风格保持着一致性。由此,作品的镜头时长也会受其影响,在后期剪辑中将重点考虑与节奏的契合性。具体而言,在视频后期剪辑的过程中,应依据最初的设计构想与效果呈现,对视频作品的节奏与镜头时长进行全面统筹,如长镜头的时长控制可以更贴近于实际,将其与现实时间产生内部联络,给予观众强烈的时间流逝之感。另外,从影视作品的角度看,部分视频作品的镜头时长设计,更趋向于长镜头的运用,使其蕴含的情感具备连贯性;在部分科幻运作类作品中,则更加突出快节奏的特点,密集地应用短镜头,以体现作品中丰富的场景。由此可知,作品节奏与镜头时长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关键,是影响镜头时长的关键要素之一。
3 视频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的处理与设计
3.1 基于作品风格的镜头时长处理与设计
作品风格属于对作品类型的界定依据,对后期剪辑中镜头时长具有直接影响。如前所述,作品风格中一种是蒙太奇的创作方法,另一种是长镜头的创作方法,也是视频制作中无法剥离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创作方法与审美角度看,两种视频剪辑方法各有所长,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从历史渊源看,蒙太奇创作方法始于上个世纪,由苏联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的共同研究下诞生,这一成果也成为人类电影史的杰出贡献。基于此,通过对视频制作及镜头处理的不断深入和创新,越来越丰富的处理元素被应用,形成了更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借助镜头时长及衔接,将真情实感有效传递给观众,以达到最佳的观影效果,由此也催生了蒙太奇学派的诞生,其对于电影事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推动价值。长镜头制作方法则产生于二战后,由法国电影理论学者巴赞率先提出,他的主要观点与蒙太奇式的创作方式差异显著,他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应当追求反映真实事物的本真,竭力以記录的方式还原最原始的面貌,因此在运用视频创作时,要通过长镜头的方式,展现作品的连续性。 以视频作品中“抛苹果”的镜头为例,若以蒙太奇的方式进行剪辑,则在该镜头时长的选择上,一般会保留苹果抛出与接住的两个部分,而中间的运动轨迹则会被剪辑删除。反之,若选用长镜头进行剪辑时,通常会保留苹果抛与接的全过程,以长镜头时长的方式反映整个过程,甚至其镜头时长会远远超越整个抛苹果的过程。由于可见,在视频后期剪辑过程中,镜头时长的处理与设计,应注重作品风格的选择,以适应观众的观影体验和视觉审美。
3.2 基于收视需要的镜头时长处理和设计
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视频作品的创作需求已经达到历史高位,观众也对视频作品建立了更高的审美标准。视频作品作为一种直接面向观众的艺术,视频是否符合观众的审美,将决定着视频作品的经济效益。由此,视频后期剪辑中的镜头时长,应当进一步深化艺术美学的应用,将观众的收视需要作为重要的因素。通常而言,观众的收视需要通常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视频作品的清晰程度,以保证其蕴含的艺术价值获得有效传递;二是视频作品中否能够准确表达编者思想与情感,以增进观众的深度理解;三是能否产生情感共鸣,是视频作品创作的根本追求,也是能否成为观众喜爱作品的关键。事实上,只有满足上述三点认知,视频剪辑才能够真正掌握镜头时长的特征,以更科学合理的视角加以设计。
另外,视频剪辑中镜头时长的确定上,要控制好视频内容的长度,使视频作品的思想不过于复杂,使之更好地传递给观众。具体而言,如果视频中某些镜头过于冗长,不仅会影响表达的效果,甚至还会给观众带来厌烦情绪,影响观感体验。为此,应竭力选择更清晰的画面,选择观众能够接受的长度,使其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而非过于将内容强加于观众,赋予观众更丰富的留白和想象空间。比如,在《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至尊宝戴紧箍咒的过程中,虽然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但其恰好与至尊宝的内心相响应,进而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达到了最佳的应用效果。
3.3 基于作品节奏的镜头时长处理和设计
视频作品节奏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优秀的视频作品除了节奏要把控得当外,对镜头的时长处理和设计同样关键。因此,从视频后期剪辑的层面看,要突显视频作品的价值,有效的镜头时长处理与节奏的契合极为关键。根据视频作品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多元化主题和内容的时代下,视频节奏各不相同,通常会依据主题内容进行节奏选择,如动作元素作品往往以快节奏为主,情感类作品则以慢节奏为主。具体来看,快节奏的作品一般配合短镜头,以表达视频情境的紧张感,而慢节奏的作品则更催生氛围的营造,利用对镜头时长的扩充,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情感想象空间,达到情感传达的目的。
无论如何,镜頭时长的处理和设计,均应当依据作品节奏进行设计,通过两者之间的高度契合,让视频作品更富内涵,便于创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也让观众更容易被吸引。当然,优秀的视频作品并非单纯的依赖某个环节,而是需要综合各项因素进行考虑,包括风格、收视等,也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判断,并且剪辑师在镜头的接点处也要做好衔接工作,这样才能使整体影片更流畅,带给观众更舒适的观影体验。同时,要真正掌握新媒体行业的动态,使视频作品的剪辑更合时宜,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带来更大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视频后期剪辑属于专业技术性环节,对于视频作品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镜头时长的处理和设计中,必须要充分掌握各个设计因素,切实以风格、收视及节奏等为导向,加强各个要素之间的融合,灵活运作短镜头与长镜头,全面传递视频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契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并且,镜头时长的处理和设计,对于后续的作品完善具有重要辅助价值。
参考文献:
[1]解泗龙.新媒体时代下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探析[J].缔客世界,2020,6(6):19.
[2]李勇.视频后期剪辑制作中镜头时长处理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7):134,136.
[3]李冲.疫情报道中主题短视频的剪辑思维与技巧——以《武汉,不会忘记》短视频为例[J].新闻前哨2020,(5):17-18.
[4]刘继阳.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画面剪辑浅析[J].文渊(中学版),2020,(5):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