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丰富多彩的实例构建实用的信息技术课堂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an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操作性较强。根据这一特性,我认为,在操作演示时,实例是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根据中专学生的年龄知识层次,我把课堂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加入大量的实例辅助教学。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好教学的时间,课前我反复地进行实例的制作练习,记录花费的时间和要点,将实例按章节编写成集,做成课件资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基于这一原则,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而教学课件资源,就像是教师主导的辅助“线”,学生沿着这条线浏览学习,不至于跑偏航向。中专信息技术课每次都是两节连上,课堂内容设置量较大。
  实例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名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提到的“乐之者”就是对它感兴趣,如果学生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了解,那么就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能让学生“乐之”?我的做法是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多个实例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要学乐学。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彩虹文字实例中哪个是遮罩层,哪个又是背景层。知道这些的同学就去尝试做一做吧,建议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探讨,看看哪个学习小组最先完成彩虹文字的制作。由于前期同学已经讨论得出文字层应该是遮罩层所以做的效果很快完成,但也有个别同学不知道怎么让彩虹动起来,向别的讨教了一翻也能很快完成。实例教学应该和其它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教学
  由浅入深,由简到难这是我设置实例的策略,学生在前面几个实例教学后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索尝试制作电影文字效果和淡入淡出文字效果的能力,课堂至此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我们就用练习检验学习结果,要求全班学生在上面两个实例中选一个做出来上交。那么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怎么办呢,一方面让他们帮助其它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分析后面的实例如万花筒(如图4)自己去制作练习。这时教师可以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相结合,点出学生自我实践的那些实例的要点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维果茨基的“临近发展区”以及赞可夫的“高难度教学原则”中我们知道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那么这个挑战要适度,过度的挑战对学生来说就是威胁,对教学来说就是灾难。这个度是否合适是在充分的前期分析中得来的。那么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实例万花筒(如图4)和百叶窗。
  
  教学评价,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教学要有评价反馈机制,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因此我们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评价又分为课上评价和课后评价。课上评价因为时间原因我们要选择好上交作业的难度,不能太简单了,如本节课上交彩虹文字就无从评价。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做得相差无几,评价就失去了意义。太难了,如选取万花筒,很多学生做不出,这对他们是个打击,会让有的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不利于学习。评价作业应该选取难度适宜的,这时作业会拉开层次,这样评价才会有效果。例如,本节课我选择上交的作业是电影文字和淡入淡出文字效果,考核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评价让学生知己之不足,看到努力的方向,也让教师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
  课后评价时间上较为宽裕。课后评价要从多方面考查评价学生,对于职业学校则需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手段,学生的每节段的大作业由于和实际生活丝丝相连,因此作业也就是学生的作品,要充分体现作品的实用价值,将作业的评价放入现实生活中。采用多种方法评价作品,一是在学校的网站上放入链接,让登录者浏览评价打分;二是课件作品展示让幼儿园教师从教学实用角度打分,邀计算机专业教师打分等。以对本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为考察重点,以实际的运用为基本要求。评价要让学生开阔眼界,知自身不足,看到努力的方向,博采他人之长,达到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知识扩展,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以本节课的大量实例引导学生,告诉学生自己这些实例从何而来,如探照灯来源于《猫和老鼠》动画片中的一个镜头等。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寻找遮罩动画实例或动画中的小片段自己尝试制作,可以通过网络的QQ群在线与同学教师互动共同进步。
  那么实例应该如何取材?取材于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画和生活现象。实例应该具有代表性,相同的要有取舍,不能全部拿来,没有主次;实例的布局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实例要丰富效果要明显,实例要有层次深浅难易之别,要有实用性,实例要有前瞻性,这样做好实例可以为后续教学服务,如淡入淡出可以作为以后课件的片尾动画。实例要为以后工作服务,为幼儿课件制作积累动画素材。实例教学只符合学生需求实际,考虑到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以后工作需要,这样的实例才会有实用价值,才会让学生的认同感产生长远效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采用了应用大量实例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选取上设置上,进行了有益大胆的尝试,课堂一定能取得教学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梁平兵.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0(1)
  [2]丁伯华.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0)
  [3]何克抗,刘雍潜.《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中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伍正翔.构建与脑兼容的教学.教学研究,2008(5)
其他文献
目前,大部分职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无法“学会学习”。学生进入职高之后,不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但就业问题却始终无法回避。目前,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和侧重,所以课程也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进行相应的设置。  ● 淡化师范步骤,增加课堂互动  案例1:在“插入对象”的课程教学中,一位教师以制作贺卡的形式进行呈现。他利用课件展示自己制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合理开发和利用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相应等级(2~9级)学生的年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然而,调查发现,学生经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并未完成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技术课提倡“任务驱动式”教学,从教材编写到课堂教学几乎都是任务驱动的影子。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实践活动。而“基于项目的学习”除了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和成果之外,还强调了项目分析、项目规划、
分层次教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学生的差异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们由于智力差异,学习速度的差异以及初中教学环境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造成了他们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我任教的这一届学生在初入高一的时候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两极分化特别明显。有的学生已能自己独立制作网站,动画等等,而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windows基本操作都模模糊糊。淮阴师院附中周南老师遇到的情况“有个别学生以为双击就是鼠标的左右
最近,观摩了两节多媒体思品课,想法颇多。这两位老师讲的都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师爱助我成长》中的第二节《我与老师交朋友》。从常规评价标准来说,第一位老师的教学环节非常齐全,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中规中矩,知识目标实现得很好,似乎让人找不出什么缺点;但又觉得这堂课无波无澜,体察不到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烁。而第二位老师正好与之相反,走的不是寻常路,似乎完全不讲什么章法,连知识点也隐
● 教材分析  PowerPoint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应用于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完整、准确地表达信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有关PowerPoint的内容偏重单一技术操作,忽视表达信息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没有突出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同时缺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学科整合,无法充分体现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有着明显时代特色的工具性学科,它既是技术课,一样也是充满情趣和灵动的文化课。课程是建立在基本技术过程学习的基础上,既关注文化价值的提炼,又重视教育的重塑。那如何在强调技术的课堂中渗透文化内涵,从而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活力课堂呢?我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维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于教材:求变,是当下更是未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
摘要:文章以《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为例,通过创设氛围、激发兴趣、放大演示实验现象、清晰展示演示实验过程,强化感性认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优化了课堂教学,阐述了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并对此做出了思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多媒体手段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摩擦起电 两种电
● 背景  2014年8月7日至10日,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教师赛项全国决赛在山东大学举行。我与来自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的周丽花老师及来自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的胡彬老师组成的跨校团队参加了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比赛。赛项规定在两天的时间里,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兄弟参赛团队的教学设计、完善信息化教学设计、陈述与答辩四个环节。整个赛程安排时间紧凑、紧张,对教师的个人能力
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自2010年9月开始实施如今也将完成两个轮回。根据最近的调研数据,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各个要素逐渐趋于稳定,课程得以正常发展。如何能更好地发展,我省教师对课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诉求。  课程现状  1.基本要素稳定,课程正常发展  (1)在硬件方面:学校硬件条件逐年好转,有99.86%的学校装备了网络教室。  (2)在教师方面:64.77%的教师具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