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城的生活忙碌而烦闷,每当感到心情压抑的时候,房山十渡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十渡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风景区,我常常幻想,如果不是历经百余年的煤矿开采严重破坏了整个房山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十渡的风景与四川九寨沟相比起来,应该毫不逊色。
从2008年开始,老晋的农家院就是我们去十渡游玩的唯一据点。与十渡常见的沿路、沿河而建的农家院不同,老晋家的小院坐落在半山腰上,既恬静又安闲,视野相当好,可以尽览十渡全景。夏天,走进小院的大门马上就能感到清凉的山风吹遍全身的舒畅,与山下的湿热烦躁简直是两个世界。老晋老两口为人热情好客,客房床单干净,住宿吃饭的价格也很公道,他家的侉炖鱼汤和干烧羊排尤其好吃。吃完饭,与一众朋友坐在院内凉亭下喝着茶、打着牌、侃着山,那感觉爽到家了。
但如果没有网上那个帖子,我和老晋的人生也许永远不会有交集,就算我们去十渡一百次,老晋家也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据点,因为他家在十渡民俗村深处,距离公路超过1500米,没有网站的推荐,我们正常自驾游经过根本发现不了。谈起网络营销农家乐的经历,老晋说他至今对网络和农村信息化没什么概念。2007年,北京一家名叫“出城网”的乡村休闲自助游网站的推广人员找到他签约,给他家的小院拍照片,帮他撰写推广文案,然后发帖挂到网上向车友、驴友们推荐,代价是每年几百元的推广费用和承认网站推出的九折消费抵扣券。6年过去了,老晋家的推广帖点击量近5万次,每到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红叶遍山之时,一大批像我们这样的回头客就如约而至,老晋也告别了举着牌子在汽车站揽客的生涯,专心致志地把小院农家乐越弄越好。
一个完全不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农民,却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信息化的成果,老晋的例子让我对农业信息传播的模式反思良多。因为基础设施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奉行的是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国家先后实施了“村村通工程”、“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这些工程在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多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媒体人的潜意识里,农业农村信息传播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过程,农民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的终点。当农业信息化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时,人们就将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没有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但农民真的仅仅只是信息传播的终点吗?我们真的非要投入那么多财政资源将信息源头和农民之间用硬件技术连接起来吗?我们又如何解释在电视普及率非常高的情况下其所传播的信息对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的现象呢?
出城网的年青人们没有向老晋连篇累牍地宣讲互联网知识和信息技术,他们只是利用这些知识创造出解决方案,帮助老晋解决了“如何推广地处偏僻的农家乐”这一实际问题,老晋从信息的接受者变成了发布者,从信息传播链条中的“最后一公里”一下跳到了“最初一公里”,然后凭借自身的主体地位、勤奋努力和聪明智慧,老晋自然而然地就取得了成功,并在经营农家乐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与其等问题出现在“最后一公里”再想办法去解决,不如在“最初一公里”就让农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地参与到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去并获得经济效益,显然更具实际意义。
从2008年开始,老晋的农家院就是我们去十渡游玩的唯一据点。与十渡常见的沿路、沿河而建的农家院不同,老晋家的小院坐落在半山腰上,既恬静又安闲,视野相当好,可以尽览十渡全景。夏天,走进小院的大门马上就能感到清凉的山风吹遍全身的舒畅,与山下的湿热烦躁简直是两个世界。老晋老两口为人热情好客,客房床单干净,住宿吃饭的价格也很公道,他家的侉炖鱼汤和干烧羊排尤其好吃。吃完饭,与一众朋友坐在院内凉亭下喝着茶、打着牌、侃着山,那感觉爽到家了。
但如果没有网上那个帖子,我和老晋的人生也许永远不会有交集,就算我们去十渡一百次,老晋家也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据点,因为他家在十渡民俗村深处,距离公路超过1500米,没有网站的推荐,我们正常自驾游经过根本发现不了。谈起网络营销农家乐的经历,老晋说他至今对网络和农村信息化没什么概念。2007年,北京一家名叫“出城网”的乡村休闲自助游网站的推广人员找到他签约,给他家的小院拍照片,帮他撰写推广文案,然后发帖挂到网上向车友、驴友们推荐,代价是每年几百元的推广费用和承认网站推出的九折消费抵扣券。6年过去了,老晋家的推广帖点击量近5万次,每到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红叶遍山之时,一大批像我们这样的回头客就如约而至,老晋也告别了举着牌子在汽车站揽客的生涯,专心致志地把小院农家乐越弄越好。
一个完全不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农民,却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信息化的成果,老晋的例子让我对农业信息传播的模式反思良多。因为基础设施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奉行的是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国家先后实施了“村村通工程”、“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这些工程在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同时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多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媒体人的潜意识里,农业农村信息传播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过程,农民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的终点。当农业信息化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时,人们就将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没有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但农民真的仅仅只是信息传播的终点吗?我们真的非要投入那么多财政资源将信息源头和农民之间用硬件技术连接起来吗?我们又如何解释在电视普及率非常高的情况下其所传播的信息对农村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的现象呢?
出城网的年青人们没有向老晋连篇累牍地宣讲互联网知识和信息技术,他们只是利用这些知识创造出解决方案,帮助老晋解决了“如何推广地处偏僻的农家乐”这一实际问题,老晋从信息的接受者变成了发布者,从信息传播链条中的“最后一公里”一下跳到了“最初一公里”,然后凭借自身的主体地位、勤奋努力和聪明智慧,老晋自然而然地就取得了成功,并在经营农家乐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与其等问题出现在“最后一公里”再想办法去解决,不如在“最初一公里”就让农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地参与到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去并获得经济效益,显然更具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