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面批”,既能指导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也能指导个别存在的问题,它更能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变得亮丽起来。
一、选择面批对象
由于“面批”是一项耗时的细活,因此,教师难以对全班学生同时进行面批,这时,有机的将传统批改方法与面批结合起来,就会收到更好的工作效率,即可先就全班作文进行逐一批改,然后根据全批时发现的问题选择面批对象,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次作文中出现共同问题的学生,集中2-3名或更多名,进行集中性面批和有的放矢的指导。一类是单个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则进行个别指导。分类指导,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
二、“面批”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重在交流。笔者在阅读了学生的作文后,用评语指出该文存在的优缺点,并利用课间时间请需要面批的学生交谈。先让学生看一看老师的评语,并询问他们理解了评语的内容吗,如还不理解评语的意思,则向学生当面解释评语,直到学生听懂给其评语的原因为止。
第二步,交流需修改的内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该怎样改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老师适当点拨。大部分学生都能相应的说出修改思路。
第三步,学生修改作文。让学生拿回作文再做修改,改完再拿给老师看其修改的情况,师生就修改后的作文再次交流。从面批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领会教师给其指出的问题,并正确修改,因此能相应提高其作文分数。有的同学修改得还很不错。例如:笔者在批改学生写的《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一文时,即采用了这一方法。参加“面批”的同学作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位学生更是从跑题文提高到二类文的水平。该生第一次的作文思路是这样的:开头叙写事情的起因,中间几段叙述母亲为家庭辛劳工作的几件事,自己想为母亲做一件事(用一句话写了这件事)报答她,末段点题。但文中“那一幕” (自己想为母亲做的那件事)未做具体生动的描述,难以表现“难忘”之意,致中心模糊不清。在面批时,我指出文中写母亲的几件事可略写,而回报母亲的事应详写,以突出“那一幕”。但该选什么事来写,才能表现“难忘”这一题眼,学生就一时考虑不出了。我做了点拨:“作文前部分已写了妈妈的辛劳,你已写了要回报妈妈。那具体该做什么事来回报妈妈?看过央视公益广告中有一个小男孩,端着一盆水,说‘妈妈洗脚’吗?这一幕,不知感动、教育了多少人。假如在你文中能恰当的也写一下给妈妈洗脚的一幕,这篇作文也就解决了‘难忘’这一题眼问题,而且立意也明确了。”学生听了说:“我也曾经给妈妈洗过脚呢。”次日再拿作文给我看,文中的“那一幕”,学生写道:“我轻轻地把妈妈的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当我看见妈妈那双长着老茧,微微臃肿的双脚时,我却不禁热泪盈眶。我想,当任何人看见妈妈这双脚时,都会感慨这是一双从坚强中走来的脚吧!‘傻女儿,你哭什么?’妈妈疑惑不解的问。‘妈,您辛苦了!’说完,我投向了妈妈的怀抱中。”通过这一改,感人的一幕就具体了,而这一幕,能扣住“难忘”一词。思路对了,加上文字表达流畅生动,修改后的作文从跑题文提高到二类文的水平。
第四步,在作文讲评课上,展示了该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作文,学生们认识到经过面批,作文得以亮丽起来,促使更多的学生能重视教师的评语,用心修改自己的作文,作文也就越写越好。
三、开展“面批”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1. 时间的有效性。当学生的作文写好后,不能放置太久,教师需及时对作文进行批改,争取在一、两天内通阅全班作文,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择要面批。2. 问题的针对性。面批时,针对该次作文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来谈即可,不要面面俱到,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3. 尊重学生。教师在指出问题时不能无视学生的辛苦劳动,把学生的作文批得一无是处,那样,会让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排斥心理,难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因此,在指出问题前可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这样,既不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也不会让他们失去自信心,学生也就能培养自己写好作文的信心了。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选择面批对象
由于“面批”是一项耗时的细活,因此,教师难以对全班学生同时进行面批,这时,有机的将传统批改方法与面批结合起来,就会收到更好的工作效率,即可先就全班作文进行逐一批改,然后根据全批时发现的问题选择面批对象,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次作文中出现共同问题的学生,集中2-3名或更多名,进行集中性面批和有的放矢的指导。一类是单个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则进行个别指导。分类指导,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
二、“面批”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重在交流。笔者在阅读了学生的作文后,用评语指出该文存在的优缺点,并利用课间时间请需要面批的学生交谈。先让学生看一看老师的评语,并询问他们理解了评语的内容吗,如还不理解评语的意思,则向学生当面解释评语,直到学生听懂给其评语的原因为止。
第二步,交流需修改的内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该怎样改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老师适当点拨。大部分学生都能相应的说出修改思路。
第三步,学生修改作文。让学生拿回作文再做修改,改完再拿给老师看其修改的情况,师生就修改后的作文再次交流。从面批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领会教师给其指出的问题,并正确修改,因此能相应提高其作文分数。有的同学修改得还很不错。例如:笔者在批改学生写的《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一文时,即采用了这一方法。参加“面批”的同学作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位学生更是从跑题文提高到二类文的水平。该生第一次的作文思路是这样的:开头叙写事情的起因,中间几段叙述母亲为家庭辛劳工作的几件事,自己想为母亲做一件事(用一句话写了这件事)报答她,末段点题。但文中“那一幕” (自己想为母亲做的那件事)未做具体生动的描述,难以表现“难忘”之意,致中心模糊不清。在面批时,我指出文中写母亲的几件事可略写,而回报母亲的事应详写,以突出“那一幕”。但该选什么事来写,才能表现“难忘”这一题眼,学生就一时考虑不出了。我做了点拨:“作文前部分已写了妈妈的辛劳,你已写了要回报妈妈。那具体该做什么事来回报妈妈?看过央视公益广告中有一个小男孩,端着一盆水,说‘妈妈洗脚’吗?这一幕,不知感动、教育了多少人。假如在你文中能恰当的也写一下给妈妈洗脚的一幕,这篇作文也就解决了‘难忘’这一题眼问题,而且立意也明确了。”学生听了说:“我也曾经给妈妈洗过脚呢。”次日再拿作文给我看,文中的“那一幕”,学生写道:“我轻轻地把妈妈的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当我看见妈妈那双长着老茧,微微臃肿的双脚时,我却不禁热泪盈眶。我想,当任何人看见妈妈这双脚时,都会感慨这是一双从坚强中走来的脚吧!‘傻女儿,你哭什么?’妈妈疑惑不解的问。‘妈,您辛苦了!’说完,我投向了妈妈的怀抱中。”通过这一改,感人的一幕就具体了,而这一幕,能扣住“难忘”一词。思路对了,加上文字表达流畅生动,修改后的作文从跑题文提高到二类文的水平。
第四步,在作文讲评课上,展示了该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作文,学生们认识到经过面批,作文得以亮丽起来,促使更多的学生能重视教师的评语,用心修改自己的作文,作文也就越写越好。
三、开展“面批”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1. 时间的有效性。当学生的作文写好后,不能放置太久,教师需及时对作文进行批改,争取在一、两天内通阅全班作文,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择要面批。2. 问题的针对性。面批时,针对该次作文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来谈即可,不要面面俱到,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3. 尊重学生。教师在指出问题时不能无视学生的辛苦劳动,把学生的作文批得一无是处,那样,会让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排斥心理,难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因此,在指出问题前可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这样,既不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也不会让他们失去自信心,学生也就能培养自己写好作文的信心了。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