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佛公路一大怪,不通县内通县外。”这曾是流传于大足区宝顶镇古佛村的一句顺口溜。
  这句顺口溜道出了村民对出行不便的抱怨,更道出了他们对交通改善的期盼——过去,由于全村只有一条从宝顶镇到邻区的过境道,各村民小组之间不通公路,造成村民在区内赶场、办事比到临近区县还远。
  如今,古佛村实现了村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人行便道,交通之“怪”成为历史。
  交通之“怪”破解的背后,正是古佛村探索“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延展组织力的“党建 ”项目
  2018年10月19日,古佛村主题党日活动现场。
  与会党员们围绕丰收节话题开展讨论。
  “党员带头种下的李子树挂果了,村民们的收入比往年高了不少。”
  “在党支部帮助下,全村黑山羊养殖规模扩大,带动不少贫困户脱贫。”
  历数村里的变化,党员们越说越闹热。
  你一言我一语,古佛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成绩被一一罗列出来。
  将这些成绩拉通一看,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成果,离不开村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这正是古佛村‘党建 ’探索取得的成果!”大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军说。
  为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全村各项工作发展,古佛村党支部提出以党建为突破口,将党建与中心工作充分融合,开展“党建 ”行动。古佛村党支部将“融”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确定了村“两委”为“指挥部”,各党小组和全体党员为“攻坚队”。“最终,我们探索出了党建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党建 ’体系,延伸组织触角,助力乡村振兴。”古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学伟说。
  针对基础设施欠账、产业项目缺乏、村社矛盾繁杂等难题,古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细化出“党建 基础设施建设”“党建 产业发展”“党建 矛盾化解”三大“党建 ”项目。
  随着“党建 ”行动计划实施,古佛村党建与各项工作开始有机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迸发。
  党建 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10月10日,古佛村的一条产业路上。
  老党员张明相背着手,沿路查看李子树的长势。
  “现在村里有了产业路,户户通了人行便道,出行难已成为历史。”这时,张明相走到了一处山头,抬眼望去,只见崇山峻岭间,一条蜿蜒的人行便道将山上七八户人家串联起来,一条自来水管线隐约可见。
  每当看到村里畅通的道路,张明相总会有些激动:对他这位青脆李种植大户来说,村里的路是与自己的荷包连在一起的。作为一名老党员,张明相感慨地说:“这多亏了村党支部的引领啊!”
  让张明相受益的,正是古佛村的“党建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党建與基础设施项目工作融合,加快推进建设速度。一方面,古佛村村党支部书记唐加友充分利用区人大代表的身份,通过提交议案,为古佛村争取交通建设项目,第一书记郑学伟利用所在扶贫集团相关资源,为古佛村引进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为了将建设资金效益最大化,古佛村党支部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发动党员带领全村劳动力义务出工。
  在“党建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带动下,古佛村一系列建设项目扎实推进,10公里硬化公路、23.8公里人行便道相继完工,村民小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人行便道成为现实。
  除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外,病险山坪塘整治、人饮工程改造等项目也陆续完工,村民享受到的发展红利越来越多。
  党建 产业发展
  2018年10月17日,古佛村青脆李种植基地。
  张明相带着几个贫困户,一头扎进李子林。
  “要让李子树长得好,管护是关键。”说着,张明相拿起剪刀,手把手地教村民修枝。
  对于青脆李种植大户张明相来说,带动村民种植青脆李,传授村民种植技术,早已成为他履行党员义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正是古佛村“党建 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路径——通过成立产业互助小组,让党员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18年7月,古佛村的青脆李迎来了丰收。
  由于当季青脆李大量上市,经销商不断压低收购价,村民们面临着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讨,解决方案出炉:帮助村民对青脆李进行统一包装,通过“订单 网络平台”的方式为村民拓展销售渠道,帮助村民打开了销路。
  如今,通过“党建 产业发展”项目,樱桃种植互助小组、油菜种植互助小组、黑山羊养殖互助小组等陆续建立。在党员的带动下,古佛村已发展1000亩青脆李、300亩樱桃、1000亩油菜、60余亩莲藕等产业,村民收入也水涨船高。
  党建 矛盾化解
  2018年9月20日,古佛村党支部召开会议。第一书记郑学伟拿着古佛村地图,与支部委员们认真地比划起来。经过前期第一、第二党小组意见征集,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古佛村黑山羊放养范围划定。
  原来,古佛村以黑山羊养殖和经果林种植两大产业为主,村党支部分别依托这两大产业成立了两个党小组。在几天前的一次党小组会议上,党员李方才反映的一个种养植冲突问题,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
  很快,这一问题被提交到了支部委员会。
  “我们曾希望利用党员大会来解决村民间的矛盾,但发现效果不明显。” 郑学伟说,在会上,大家往往碍于情面,有问题不敢当面提。为此,古佛村党支部围绕“党建 矛盾化解”项目,将党建工作与矛盾调解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党小组收集矛盾,党支部召集全体党员分析制订矛盾解决方案,党员劝导小组疏解矛盾的工作体系,让矛盾调解效率大大提高。
  这几日,原本达不到相关条件的李联新多次找到村干部,要求享受D级危房改造补助政策。村党支部决定选派与李联新交好的党员前往劝导。很快,李俊武等党员陆续到李联新家走访,最终将其说服。
  随着三大“党建 ”项目落地,古佛村的党建与各项工作“融”出了“加速度”——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高附加值产业相继引入、村社文明和谐度不断提升,古佛村也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村。
其他文献
璧山区剑山路,重庆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大门口,一棵枝繁叶茂的黄葛树格外醒目。  黄葛树的根脉盘住岩壁,枝丫从石墙缝中伸出,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重庆生活工作了23年的河北人刘宝玉对黄葛树情有独钟。  “黄葛树扎根在任何地方,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顽强生长。”2014年,41岁的刘宝玉在璧山创办重庆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他将企业LOGO设计成黄葛树叶的形状,激励企业扎根重庆,不断成长。如今,他的企业从一
1月9日,涪陵区电子商务产业园。  每当有人问起公司的发展路径,涪陵电商园党委书记、涪陵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得圣总会深有感触地回答:“互联网 党建!”  “跟党走、正道走、快步走”,“心中有党旗,服务零距离”,“党建带群建,构建线上 线下非公党建工作新模式”……跟随冉得圣走在涪陵电商园,墙壁上一条条红色的党建标语,一幅幅党建工作指南格外引人注目,鲜红的党徽佩戴在党员员工胸前,办公桌上的
盛夏七月,在荣昌区直升镇道观村归耕农业园内,三角梅争奇斗艳,柑橘挂满枝头。纷至沓来的游客,有的现场采购三角梅,有的提前订购柑橘,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近年来,直升镇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公开招聘一批、广泛回引一批、招商引入一批,下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先手棋”,让一批有梦想、有知识、有干劲、有实力的青年回乡创业,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竞相发展。  截至目前,直升镇共引进各类乡村人
民营企业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  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2019年1月初,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在宗申集团党委书记办公室,高敏正在审阅新一年的党建目标责任书,她要仔细琢磨每一项指标,确保党建工作更好引领企业发展。  在铜梁区,党建指导员胡小波奔波在南雁实业集团龙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指导企业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在涪陵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党委
三义乡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北边,是彭水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  这里山高坡陡,群山環绕,地形崎岖,多年来一直属于深度贫困地区。  生活在三义乡的人们渴望脱贫致富。多年前,五峰村将村名改为“五丰村”,寓意五谷丰登,就是希望能够早日摆脱贫困。但贫困的生活偏偏如同那重峦叠嶂的群山一般,翻不过去,也望不到头。  这种发展困境,随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集团的入驻,有了突破和改变。  近年来,市发改委
2020年6月27日晚,武隆区遭遇强降雨,导致武隆区鸭江镇遭遇内涝,灾情十分严重。  哪里情况危急,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灾情发生后,鸭江镇第一时间筑起一道冲不垮的“红色大堤”,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而这道冲不垮的“红色大堤”,正是鸭江镇打造的一支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洪灾暴发,我们冲锋在前  “暴雨导致河水持续上涨,全体干部职工取消周末双休,立即返回单位抗洪抢险!”6月27日
改变了老百姓的制度观  “这么冷的天,不用赶早出门挑水了,想想都幸福。”  2015年末,大渡口跳磴鎮跳蹬村村民吴光国,打开自家水龙头,高兴地说道。  跳蹬村地处长江之滨,但因为海拔较高,村民们需要下山挑水,十分不便。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大渡口区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整合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建78个“民生服务团”,定点联系村或社区。  2013年夏天,跳蹬村遭遇高温连晴,
江北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通过智能分析技术,针对具体关键词个性化定制生成报表,就可以为党组织组建、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目前,平台已经初步实现了党员信息智能化分析、组织关系转接不跑路、流动党员管理和困难党员慰问精准化等功能。具体来说,平台已经实现以下四点突破:  一是突破了信息数据割裂化、碎片化等长期困扰党建工作的多个瓶颈,依托全区党建相关信息实现了大数据智能抓取和自动
“莫杀!莫杀!”1934年11月26日,车田村村民李木富连声大喊,阻拦团防杀害红军政委段苏权。  原来,那时候,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东征湖南,决定留下原黔东独立师坚持苏区斗争。  当部队行进至秀山县梅江场时,遭到敌军伏击。交战之中,隐蔽的敌人举起枪杆,瞄准段苏权。扳机扣动,一颗子弹低低飞过,击中段苏权脚踝骨。  段苏权中弹后,他的战友找到当地村民,向其借用了木梯。他们用木梯作简易担架
2018年3月的一天,渝北区石船镇胆沟村。  早早吃过晚饭,村民吴帮勇就约上邻居一起出了门。  漫步在洁净平整的乡村公路上,路边平整的农田里,庄稼正吐出新芽,一旁的农居白墙青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副田园美景图展现在吴帮勇面前。  “要搁在以前啊,村里房子破旧,垃圾成堆,十分脏乱,谁有兴趣出来散步?”吴帮勇说。  改变缘何而来?原来,自去年开始,石船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举全镇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