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0年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的炮舰轰碎了腐朽清政权的迷梦,从此古老中华的大门一次又一次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光复大好河山,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胜国之一,到北印度支那受降和接收。但法国急于恢复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威胁要用武力将中国军队赶出北印度支那,于1946年3月6日,派遣舰队闯入越北的海防港。中国守军奋起还击,给予法军沉重打击,海防之战是粉碎老牌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挽红河水洗百年国耻的一战。
中法军事冲突的原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盟军统帅部规定北纬16度线以北的印度支那 (越南北方和老挝大部) 由中国受降和接收。这是自鸦片战争的百年耻辱后,中国军队首次作为胜利者,跨国接受战败国日本军队的无条件投降。举国上下极为振奋,视为洗雪国耻、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
越南曾是中国的藩属国。1883—1885年清法战争,法国攫取了印度支那的宗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战败,日本乘机进军印度支那,表面上保留了法国的主权。盟军在欧洲获胜和法国复国后,日本南方军恐怕印度支那的法军有不利于己的举动,在1945年3月9日将约5万法军包围缴械,废除了法国的殖民统治。日本投降时,由越共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举行起义,成立了临时政府。
承担入越受降和接收任务的,是以滇军为主的中国第一方面军。但蒋介石派滇军去越南暗藏阴谋——调虎离山以剪除龙云的云南地方势力,在滇军入越不久就发动了昆明事变 (1945.10.3),又意不在越南而在假道越南运兵东北打内战,昆明事变抄了滇军老巢后,就命令入越的滇军60军和93军去东北,而派原东北军的53军去接替越北防务。
中国军队入越接收还面临不利的国际环境。法国急于重返印度支那恢复殖民统治;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背弃民族自决主张转而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主掌东南亚战区的英国更是和法国结伙复辟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大力帮助法国重返,并于1945年10月将北纬16度线以南的印度支那 (越南南方和柬埔寨) 移交法国;苏联通过雅尔塔密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国民政府顾忌托管越南会予其借口同样施于中国的东北、蒙古、新疆。最终国民政府放弃了“托管越南、扶助其从自治渐臻于独立”的长远大计,采取了将北印度支那交给法国的短视做法,以换取西方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1946年2月28日,国民政府在重庆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协定》:法国提前交还广州湾租借地,承担中国军队入越军费,对中国在越南的地位和华侨待遇给予保证,以及中国无偿收回滇越铁路云南段等;而中国将印支北部的军事行政权移交给法国。
1946年3月4日上午9时,越北法军司令萨朗少将来到一方面军司令部,向参谋长马锳 (司令官卢汉在重庆) 递交公函称,中法协定和中法参谋会议决定:第一次法军于海防登陆日期为3月5日至6日。
一方面军4日近午时才接到蒋介石的电报,主要内容是:“(1) 各地交防开始日期为3月1日至15日,至迟于3月31日交防完毕;(2) 已准许法方从海防港登陆,开始接防,次及河内,再及北圻各地,谨留鸿基一个港口,作为我方撤军使用”等,但没有规定法军在海防登陆的时间,于是答复法方说60军在海防、鸿基集结待船,移让不开,而且法越谈判尚未成功,不同意法方3月6日在海防登陆的请求;同时紧急斡旋法越 (越北的越盟政府) 谈判,达成协议并约定3月6日下午签字后,准许法军3月7日晨在海防登陆。
法军却要提前登陆,一是要在3月9日前进军河内,洗雪去年3月9日被日军缴械的耻辱,二是要逼迫越方作城下之盟。法军自恃武力雄厚,公然宣称“中国军队没有坦克、大炮、飞机、军舰,装备很差,战斗力薄弱,决定集中远东所有海陆空力量,将中国军队赶出北越”。3月6日,法国远东舰队10多艘军舰强行进入海防港,中国守军予以还击,爆发了海防之战。
由于种种原因,海防之战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因为当时状况极其复杂,各当事人的记述也有不少不相吻合甚至互相矛盾之处,使海防之战的种种——各方意图、肇因、冲突时间、战斗过程、战果、善后处理等,都笼罩着历史的迷雾。
有待澄清的问题
1、重庆中法谈判和中法参谋会议有否规定法军3月5日至6日在海防登陆?
1946年3月4日,法方递交公函称:根据重庆 《中法协定》 和中法参谋会议的规定,第一次法军于海防登陆日期为3月5日至6日。
查 《中法协定》 《关于中国驻越北军队由法国军队接防之换文》 及其附件,还有3月4日蒋介石给一方面军关于交防的三份电令、及3月8日军令部给驻越南特派员蔡仁清的电报,都没有规定法军3月5日至6日在海防登陆的内容。
海防冲突后盟国(美英苏) 联合对事件进行调查。法方没有拿出中方许可法军3月6日在海防登陆的文件或证明。中国政府派军令部二处处长唐君铂、参谋李济欧和陈忠芳到河内,口头证明:中法重庆参谋会议不曾许可法军于3月6日在海防登陆;法方所谓“中法重庆参谋会议规定法军于海防登陆日期为3月5日至6日”,属于捏造。
2、中国第一方面军有没有同意法军3月6日在海防登陆?
60军暂编21师参谋主任杨肇骧讲,“蒋介石于2月28日与法国签定 《中法协定》 后,就根据协定原则电令驻河内的第一方面军司令部,让法军于3月6日在海防登陆。第一方面军接到蒋介石的电令之后,即转饬驻海防的军队遵办,我当时在海防曾接到此命令”。
前面已核实蒋介石的电令内容为准许法军从海防港登陆,但没有规定3月6日登陆,杨肇骧应属误记。那么,一方面军司令部有没有下令允许法军在3月6日登陆?
一方面军于3月4日11时收到蒋介石的交防电令后,参谋长马锳立即召集中国顾问团(由外交、军政、财政、经济、交通、粮食六部和中央党部七位特派员组成)、本部有关处长和53军副军长赵振藩 (军长周福成在重庆) 商议。 马锳回忆:大家虽对交防安排不满,还是决定遵令交防,只是对法方要求6日在海防登陆一节,认为应斟酌越北情况,慎重处理。
查当时记录,会议决定如下:
一、越南人民反法情绪激昂,连日来积极备战,如使法军突然登陆,势必引起秩序混乱,华侨之生命财产,殊堪忧虑。故对法方要求六日登陆事,应答复暂缓登陆。
二、法越谈判尚未就绪,乘此亦可促进胡志明与法方谈判。若能协调,庶可实现委员长指示不流血之意旨,而对我方交防,亦可于秩序良好状态下实施。
财政部特派员朱偰 《越南受降日记》所记会议决定,与一方面军司令部的记录一致。
会议作出决定后,司令部一面通知法方暂缓登陆,一面给蒋介石暨外交部、军令部、陆军总部发了三份电报,提出“法军应暂缓在海防登陆”。
3月4日晚8时,中法又举行军事代表联席会议,双方一共三十余人出席,由马锳主持。法方仍要求3月6日在海防登陆。马锳和陆总特派员陈修和都说,中方没有同意法军3月6日登陆,会上陈修和还警告说,“法越谈判没有成功以前,我们不能让你们单方面接防。如你们强行进军,法越发生冲突,中国的军官和士兵肯定将站在越南方面作战”。
会议持续7个小时直到3月5日凌晨3时,没有结果而散。
查一方面军司令部的记录,3月5日下午6时,萨朗又来见马锳和赵振藩,讲法军舰队已到海防外海,要求6日登陆,马锳仍予拒绝;5日晚11时法越达成协议后,才同意法军3月7日晨登陆。
结论:中国第一方面军没有准许法军3月6日在海防登陆。
3、中国第一方面军有没有向海防守军 (53军130师) 和其他部队下达有关命令?
杨肇骧讲,他接到司令部允许法军登陆的命令后,“3月5日下午,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忽派副参谋长尹继勋到海防把命令收了回去。既不说明收回成命的原因,又不对是否准许法军登陆作出指示”。
53军130师师长王理寰讲,他没有接到任何交防命令,而是3月4日在法国报纸上看到关于《中法协定》 以及要向法军交防的消息。他向军部询问,军部也没有接到交防命令;5日一早他又和赵振藩通电话,赵振藩说,“昨晚开了一夜会,群龙无首,毫无结果而散,现在只有听之而已”。
朱偰讲,3月5日晨,顾问团在军政部特派员邵百昌处集会,尹继勋和赵振藩、陈修和前来报告,说已准许法军于6日在海防登陆。顾问团坚决反对,于是赵振藩急忙电令飞机场,阻止中法联络官去海防传达准许法军在海防登陆的命令,距飞机起飞仅差了一分钟。
陈修和则否认“司令部已同意交防和命令60军守中立”。
杨肇骧对此解释说:一方面军实际是利用东北军的130师来打法军,但不下正式命令,同时暗地指示滇军60军支援130师作战。这样与法军冲突的责任就归130师去负,而滇军坐收渔人之利。另外滇军将领们怕卢汉像龙云一样被蒋介石软禁,发生军事冲突可以要求把卢汉放回来。
身为参与海防之战指挥的滇军将领,杨肇骧的话有一定可信度。陈修和、朱偰、赵振藩、王理寰等不是滇系中人,不了解滇军内幕,而尹继勋3月5日下午的确缺席了河内的有关活动。因此一方面军司令部让53军暨130师相机处理的同时,可能对60军另有指令,并由尹继勋在3月5日下午赶到海防将命令收回。
4、法军是否预谋强行登陆?
法方称法军舰队是3月1日从西贡出发,但根据中方情报和盟国调查,实际是2月26出发,还在重庆 《中法协定》 签字之前两天,而且悬挂的是美国旗,以隐匿其行动,进抵海防外海才改挂法国旗并通知中方;王理寰一再要法军联络官阿夫申通知法舰队停止前进,法军越北司令萨朗也与中方约定法军3月7日登陆,法国舰队仍于6日晨闯进海防港,企图强行登陆,是抱持帝国主义炮舰政策,预谋用武力震慑中国军队和越南人民。
5、法军舰队进入海防港和发生冲突的时间?
王理寰撰文(政协辽宁省文史资料委员会供稿) 讲,守卫部队发现法国舰队的时间为3月6日凌晨2时许,发射阻止信号无效,他下令执行作战计划。法国舰队驶入海防港时间为3时左右,并先行开炮,双方激战到8时许,中国军队停止射击。
马锳、陈修和、朱偰都记法舰进入海防港和开炮时间为早8时顷。在现场的杨肇骧则说法国舰队驶入海防港时间为上午将近9时。
查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的记录:王理寰当时报告的和他随后到司令部报告的发生冲突时间,都是早8时;赵振藩接到王理寰报告又向司令部报告的冲突时间也是早8时左右。
进一步核查,海防388团团长佟道向王理寰电话报告发现法军舰队的时间是早晨7时50分;8时许,守卫海关码头的388团2连报告:法舰十余艘,驶过南朝门,迫近港口;王理寰遂下令按作战命令执行。
因此法军舰队进入海防港的时间是早8时许,随即发生冲突,激战到10时30分,中国军队停止射击。
6、海防之战中、法双方的参战兵力?
海防中国守军是53军130师的师直属部队(山炮营尚留在云南开远) 和388团的第一营。当时60军集结海防附近待运,所属184师和暂编21师的两个山炮营参加了战斗。
法军联络官讲法军两万多人,19艘军舰。实际军舰12艘,载运一个重装步兵师约2万人。
7、中方有没有让投降的日军部队参战?
海防华侨服务团副团长何光华讲,海防之战调用了部分日俘炮兵。
王理寰3月5日下午的确曾到海防附近的日军集中营 (海防及涂山日军集中营人数分别为579人和1023人,均已解除武装),和日军善后联络部长、原印支驻屯军司令土桥勇逸 (王文误作土桥众雄) 讲法军要强行登陆的事,要日军必要时换穿军服参加中国军队一起作战。土桥勇逸表示将服从中方命令参战。但并未付诸实施,战斗就已结束。
因此实际没有让日军部队参战,不过60军184师和暂编21师的山炮营主要装备日本94式山炮,炮手有不少是日军俘虏。
中法军事冲突的原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时,盟军统帅部规定北纬16度线以北的印度支那 (越南北方和老挝大部) 由中国受降和接收。这是自鸦片战争的百年耻辱后,中国军队首次作为胜利者,跨国接受战败国日本军队的无条件投降。举国上下极为振奋,视为洗雪国耻、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
越南曾是中国的藩属国。1883—1885年清法战争,法国攫取了印度支那的宗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战败,日本乘机进军印度支那,表面上保留了法国的主权。盟军在欧洲获胜和法国复国后,日本南方军恐怕印度支那的法军有不利于己的举动,在1945年3月9日将约5万法军包围缴械,废除了法国的殖民统治。日本投降时,由越共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举行起义,成立了临时政府。
承担入越受降和接收任务的,是以滇军为主的中国第一方面军。但蒋介石派滇军去越南暗藏阴谋——调虎离山以剪除龙云的云南地方势力,在滇军入越不久就发动了昆明事变 (1945.10.3),又意不在越南而在假道越南运兵东北打内战,昆明事变抄了滇军老巢后,就命令入越的滇军60军和93军去东北,而派原东北军的53军去接替越北防务。
中国军队入越接收还面临不利的国际环境。法国急于重返印度支那恢复殖民统治;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背弃民族自决主张转而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主掌东南亚战区的英国更是和法国结伙复辟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大力帮助法国重返,并于1945年10月将北纬16度线以南的印度支那 (越南南方和柬埔寨) 移交法国;苏联通过雅尔塔密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国民政府顾忌托管越南会予其借口同样施于中国的东北、蒙古、新疆。最终国民政府放弃了“托管越南、扶助其从自治渐臻于独立”的长远大计,采取了将北印度支那交给法国的短视做法,以换取西方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1946年2月28日,国民政府在重庆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协定》:法国提前交还广州湾租借地,承担中国军队入越军费,对中国在越南的地位和华侨待遇给予保证,以及中国无偿收回滇越铁路云南段等;而中国将印支北部的军事行政权移交给法国。
1946年3月4日上午9时,越北法军司令萨朗少将来到一方面军司令部,向参谋长马锳 (司令官卢汉在重庆) 递交公函称,中法协定和中法参谋会议决定:第一次法军于海防登陆日期为3月5日至6日。
一方面军4日近午时才接到蒋介石的电报,主要内容是:“(1) 各地交防开始日期为3月1日至15日,至迟于3月31日交防完毕;(2) 已准许法方从海防港登陆,开始接防,次及河内,再及北圻各地,谨留鸿基一个港口,作为我方撤军使用”等,但没有规定法军在海防登陆的时间,于是答复法方说60军在海防、鸿基集结待船,移让不开,而且法越谈判尚未成功,不同意法方3月6日在海防登陆的请求;同时紧急斡旋法越 (越北的越盟政府) 谈判,达成协议并约定3月6日下午签字后,准许法军3月7日晨在海防登陆。
法军却要提前登陆,一是要在3月9日前进军河内,洗雪去年3月9日被日军缴械的耻辱,二是要逼迫越方作城下之盟。法军自恃武力雄厚,公然宣称“中国军队没有坦克、大炮、飞机、军舰,装备很差,战斗力薄弱,决定集中远东所有海陆空力量,将中国军队赶出北越”。3月6日,法国远东舰队10多艘军舰强行进入海防港,中国守军予以还击,爆发了海防之战。
由于种种原因,海防之战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因为当时状况极其复杂,各当事人的记述也有不少不相吻合甚至互相矛盾之处,使海防之战的种种——各方意图、肇因、冲突时间、战斗过程、战果、善后处理等,都笼罩着历史的迷雾。
有待澄清的问题
1、重庆中法谈判和中法参谋会议有否规定法军3月5日至6日在海防登陆?
1946年3月4日,法方递交公函称:根据重庆 《中法协定》 和中法参谋会议的规定,第一次法军于海防登陆日期为3月5日至6日。
查 《中法协定》 《关于中国驻越北军队由法国军队接防之换文》 及其附件,还有3月4日蒋介石给一方面军关于交防的三份电令、及3月8日军令部给驻越南特派员蔡仁清的电报,都没有规定法军3月5日至6日在海防登陆的内容。
海防冲突后盟国(美英苏) 联合对事件进行调查。法方没有拿出中方许可法军3月6日在海防登陆的文件或证明。中国政府派军令部二处处长唐君铂、参谋李济欧和陈忠芳到河内,口头证明:中法重庆参谋会议不曾许可法军于3月6日在海防登陆;法方所谓“中法重庆参谋会议规定法军于海防登陆日期为3月5日至6日”,属于捏造。
2、中国第一方面军有没有同意法军3月6日在海防登陆?
60军暂编21师参谋主任杨肇骧讲,“蒋介石于2月28日与法国签定 《中法协定》 后,就根据协定原则电令驻河内的第一方面军司令部,让法军于3月6日在海防登陆。第一方面军接到蒋介石的电令之后,即转饬驻海防的军队遵办,我当时在海防曾接到此命令”。
前面已核实蒋介石的电令内容为准许法军从海防港登陆,但没有规定3月6日登陆,杨肇骧应属误记。那么,一方面军司令部有没有下令允许法军在3月6日登陆?
一方面军于3月4日11时收到蒋介石的交防电令后,参谋长马锳立即召集中国顾问团(由外交、军政、财政、经济、交通、粮食六部和中央党部七位特派员组成)、本部有关处长和53军副军长赵振藩 (军长周福成在重庆) 商议。 马锳回忆:大家虽对交防安排不满,还是决定遵令交防,只是对法方要求6日在海防登陆一节,认为应斟酌越北情况,慎重处理。
查当时记录,会议决定如下:
一、越南人民反法情绪激昂,连日来积极备战,如使法军突然登陆,势必引起秩序混乱,华侨之生命财产,殊堪忧虑。故对法方要求六日登陆事,应答复暂缓登陆。
二、法越谈判尚未就绪,乘此亦可促进胡志明与法方谈判。若能协调,庶可实现委员长指示不流血之意旨,而对我方交防,亦可于秩序良好状态下实施。
财政部特派员朱偰 《越南受降日记》所记会议决定,与一方面军司令部的记录一致。
会议作出决定后,司令部一面通知法方暂缓登陆,一面给蒋介石暨外交部、军令部、陆军总部发了三份电报,提出“法军应暂缓在海防登陆”。
3月4日晚8时,中法又举行军事代表联席会议,双方一共三十余人出席,由马锳主持。法方仍要求3月6日在海防登陆。马锳和陆总特派员陈修和都说,中方没有同意法军3月6日登陆,会上陈修和还警告说,“法越谈判没有成功以前,我们不能让你们单方面接防。如你们强行进军,法越发生冲突,中国的军官和士兵肯定将站在越南方面作战”。
会议持续7个小时直到3月5日凌晨3时,没有结果而散。
查一方面军司令部的记录,3月5日下午6时,萨朗又来见马锳和赵振藩,讲法军舰队已到海防外海,要求6日登陆,马锳仍予拒绝;5日晚11时法越达成协议后,才同意法军3月7日晨登陆。
结论:中国第一方面军没有准许法军3月6日在海防登陆。
3、中国第一方面军有没有向海防守军 (53军130师) 和其他部队下达有关命令?
杨肇骧讲,他接到司令部允许法军登陆的命令后,“3月5日下午,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忽派副参谋长尹继勋到海防把命令收了回去。既不说明收回成命的原因,又不对是否准许法军登陆作出指示”。
53军130师师长王理寰讲,他没有接到任何交防命令,而是3月4日在法国报纸上看到关于《中法协定》 以及要向法军交防的消息。他向军部询问,军部也没有接到交防命令;5日一早他又和赵振藩通电话,赵振藩说,“昨晚开了一夜会,群龙无首,毫无结果而散,现在只有听之而已”。
朱偰讲,3月5日晨,顾问团在军政部特派员邵百昌处集会,尹继勋和赵振藩、陈修和前来报告,说已准许法军于6日在海防登陆。顾问团坚决反对,于是赵振藩急忙电令飞机场,阻止中法联络官去海防传达准许法军在海防登陆的命令,距飞机起飞仅差了一分钟。
陈修和则否认“司令部已同意交防和命令60军守中立”。
杨肇骧对此解释说:一方面军实际是利用东北军的130师来打法军,但不下正式命令,同时暗地指示滇军60军支援130师作战。这样与法军冲突的责任就归130师去负,而滇军坐收渔人之利。另外滇军将领们怕卢汉像龙云一样被蒋介石软禁,发生军事冲突可以要求把卢汉放回来。
身为参与海防之战指挥的滇军将领,杨肇骧的话有一定可信度。陈修和、朱偰、赵振藩、王理寰等不是滇系中人,不了解滇军内幕,而尹继勋3月5日下午的确缺席了河内的有关活动。因此一方面军司令部让53军暨130师相机处理的同时,可能对60军另有指令,并由尹继勋在3月5日下午赶到海防将命令收回。
4、法军是否预谋强行登陆?
法方称法军舰队是3月1日从西贡出发,但根据中方情报和盟国调查,实际是2月26出发,还在重庆 《中法协定》 签字之前两天,而且悬挂的是美国旗,以隐匿其行动,进抵海防外海才改挂法国旗并通知中方;王理寰一再要法军联络官阿夫申通知法舰队停止前进,法军越北司令萨朗也与中方约定法军3月7日登陆,法国舰队仍于6日晨闯进海防港,企图强行登陆,是抱持帝国主义炮舰政策,预谋用武力震慑中国军队和越南人民。
5、法军舰队进入海防港和发生冲突的时间?
王理寰撰文(政协辽宁省文史资料委员会供稿) 讲,守卫部队发现法国舰队的时间为3月6日凌晨2时许,发射阻止信号无效,他下令执行作战计划。法国舰队驶入海防港时间为3时左右,并先行开炮,双方激战到8时许,中国军队停止射击。
马锳、陈修和、朱偰都记法舰进入海防港和开炮时间为早8时顷。在现场的杨肇骧则说法国舰队驶入海防港时间为上午将近9时。
查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的记录:王理寰当时报告的和他随后到司令部报告的发生冲突时间,都是早8时;赵振藩接到王理寰报告又向司令部报告的冲突时间也是早8时左右。
进一步核查,海防388团团长佟道向王理寰电话报告发现法军舰队的时间是早晨7时50分;8时许,守卫海关码头的388团2连报告:法舰十余艘,驶过南朝门,迫近港口;王理寰遂下令按作战命令执行。
因此法军舰队进入海防港的时间是早8时许,随即发生冲突,激战到10时30分,中国军队停止射击。
6、海防之战中、法双方的参战兵力?
海防中国守军是53军130师的师直属部队(山炮营尚留在云南开远) 和388团的第一营。当时60军集结海防附近待运,所属184师和暂编21师的两个山炮营参加了战斗。
法军联络官讲法军两万多人,19艘军舰。实际军舰12艘,载运一个重装步兵师约2万人。
7、中方有没有让投降的日军部队参战?
海防华侨服务团副团长何光华讲,海防之战调用了部分日俘炮兵。
王理寰3月5日下午的确曾到海防附近的日军集中营 (海防及涂山日军集中营人数分别为579人和1023人,均已解除武装),和日军善后联络部长、原印支驻屯军司令土桥勇逸 (王文误作土桥众雄) 讲法军要强行登陆的事,要日军必要时换穿军服参加中国军队一起作战。土桥勇逸表示将服从中方命令参战。但并未付诸实施,战斗就已结束。
因此实际没有让日军部队参战,不过60军184师和暂编21师的山炮营主要装备日本94式山炮,炮手有不少是日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