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期间,有记者走访各大书城及图书馆,发现里面的学生读者们,大多手捧漫画书、青春小说等津津有味地翻阅着。而据工作人员介绍,购买、借阅卡通漫画、冒险、恐怖、言情类书刊的占八成左右,这反映出我们中小学生“浅阅读”现象十分普遍。
  观点:虽然卡通漫画、言情、恐怖类书刊并非不可读,但它们大多读起来不用动脑筋、很轻松,仅仅带给读者感官刺激,对增长知识无益,更重要的是难以使我们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中学生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通过阅读、写作和计算三种基本训练反映出来的。阅读训练在发展智力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数学课的计算训练。我们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大,各种观念、性格、情感等正在发展过程中,而且还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需要有高质量的读物来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所以,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光读那些轻松有趣的书,还需要一些深层次的阅读。
其他文献
摘 要 祝新华博士提出的“促进学习的作文评估”理念,反映在中考作文命题中就是:除实现“服务选拔”的功能外,还要能够“促进学习”。2021年部分省市的中考作文题为考生搭建了写作支架,将教材内容作为命题材料,从而导向读写结合,并且考查思辨能力,实现初高中写作训练与评价的衔接,这些都是“促进学习”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 促进学习;写作支架;引导教学;思辨;初高中衔接  作文测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摘 要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也是普通语文教师向名师学习的要义。本文以周志恩老师的文本解读方法和路径为范例,论述了在向名师学习的过程中所领悟到的文本解读的修炼途径,即树立正确的文本解读观,锻炼出色的品词析句能力,修炼高品质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文本解读;学习名师;品词析句;思维能力  2020年12月,笔者参加了广东省邹天顺名师工作室第八次跟岗研修活动,有幸现场聆听了周志恩老师有关
摘 要 阅读教学课所培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语文思维能力,阅读课所培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般思维能力。余党绪老师把《精神明亮的人》上成了阅读课,因而所培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般思维能力。如果不将这种批判性思维进一步地在语文学科的独特领域内作延伸,那么这种课就属于“半截子”语文课,无法真正培养出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语文思维;精神明亮的人;“半截子”语文课  近
摘 要 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核心素养,往往需要通过分析学生参与现实情境中的探究学习的外显表现来加以推断。情境化视野下的2020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有:具有可操作性、具有有效学习命令、“目标—障碍”具有协商性,此试卷有效考查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创建真实的学习活动与任务、建构多元的實践共同体、真实性的评价也是此试卷提供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 问题情境;中考命题;教学启示  2020年南京市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文化随笔《咬文嚼字》中这样定位“咬文嚼字”: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由此可见,作为文本组成的形式部件,语言文字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传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对文本的阅读、赏析和品味只有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才能“步入文本深处”,才能真正逼近作者之言所寄托的“心声”,
你们知道吗?海水深度每增加100米,压力就会增加10个大气压。要去深达万米的洋底探险,人们乘坐的潜水器将承受1000个大气压,如果没有坚固的外壳,潜水器就像鸡蛋壳一样容易破裂。  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研究所成功研制了一种潜水机器人,它长8米,高3.4米,宽3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在7000米的深海能承受710吨的重量。在潜水机器人的前端,是一个密闭的玻璃,潜水科学家可以通过这里
“生命在于运动”,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如何运动,多久运动一次才科学呢?让下面的文章为你解答这些疑惑吧!
1    每次读李密的《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总是感由心生。古今中外,因孝义而感天动地的故事数不胜数,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宇哭竹生笋,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田世国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2    一句不经意的承诺,让他成为了170多个小孩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指出,文本解读有三个层次: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释义层包括文类、文本的辨识,字、词、句、语段的释义(原指、意指、喻指),语篇的释义(基本内容、主题思想、情感与观点),文本的立足点(立场)、思维角度、认知视点。解码层包括表达手法、艺术结构、建构匠心、言语智慧、修辞技巧等。评鉴层包括审辨(读明白,能深入理解),批评(会比较,质疑,知优劣),鉴赏(会鉴赏,能从多方面进行审美反思),
一、顶针诗    宋代文学家苏轼和秦观是朋友。相传,秦观一次外出游玩很久未归,苏轼就写一首诗询问情况,不久,秦观就回了一封奇怪的诗信,信纸上只有14个字,这14个字排列成一个圆圈。如:  苏轼看了,不住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顶针诗。所谓顶针,就是前一句诗的最后四个字又作第二句诗的开头四个字,依次而读,就成了这一首诗的内容。如: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作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