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班幼儿的德育教育途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具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对中班幼儿德育教育进行创造性地分析,以开创如争中班幼儿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班幼儿 德育教育途径
  
  中班幼儿一般是指4—5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还比较模糊,淡薄;活泼好动;但已经可以控制自己情绪;在活动中学会和同伴们进行交往、学习;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等特点。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因龄施教”。结合多年的第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当前中班幼儿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1.将科技信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过去,传统教学有固定的教科书及专家学者整理好的知识,教师只需要将这些知识累积起来,再将它们传授给孩子让孩子熟记。但是,当今世界已不同于以往,正面临着知识的暴增和会计的挑战。正所谓“信息科技一日千里,瞬间变化万千”,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及不断退陈出现的新知识,教师必须懂得如何运用科技信息,并透过网络上多元的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让幼儿们学习这些科技信息的时候能更多地理解当代社会变化万千的现象。比如,对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这一重大事件,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们讲授飞天英雄的事迹,观看航天飞船发射的录象、收集介绍航天飞船的资料等,启迪他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像航天英雄一样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让孩子们在接触最新的科技信息的同时能得到教化。
  2.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人际交往中的团结协作,在于交往合作双方的了解,是互相之间情感的渗透交融,德育工作亦是如此。师生思维角度的相互融合,可以缩小或消除幼儿们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与德育目标之间的距离1。如美术活动中,不仅关注幼儿的绘画技能,更多是关注幼儿在画图时与同伴的合作情况,以及幼儿的作图态度和学习习惯。最初,孩子们在合作画画的时候,只是“无意识”地一起画;慢慢地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商量,学会了交流;一幅画中的思想由一个人的变成了两个人、三个人的,此时孩子们的思想得到了交流。在孩子们合作画画的过程中,那些原本绘画能力不强的幼儿同样也获得了提高,同时享受到同伴们给予他们的帮助,感受到合作画画带来的快乐。
  3.将传统哲学思想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当前的幼儿教育都是以“唯认知主义”为导向,造成“重智轻德”的偏颇现象,中班幼儿从“自我之性”,了解“我是谁”进入自我探索的世界。人心的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幼儿都有其不同的特质以及专长,这个是教师不应该忽视的,运用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思想来启迪幼儿的智慧,教育他们学习成长为人,教育他们要心恩向上。比如,可以运用老子哲学思想所阐述的“道”的内涵,从幼儿学习的需求,给出正确的指导。
  在教育中我运用孩子学习“老子”的过程,老子的思想是“清净无为,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台道,道法自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深刻的启迪,开启孩子的智慧。用老子哲学反省性的思考方式,协助中班幼儿培养出创新思维的概念,从小养成会社会、人文、乡土的关怀以及对大自然万物充满爱心。以老子思想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并非是放任幼儿自己学习,教师也并不是不再进行引导教学,而是教师如何扮演好协助的角色,如何做好班级的经营管理,关键就是要教师能秉承自然之心,以幼儿的个别状态为依据,不以教师的主观标准来设定学习的成果,更不可以为孩子贴上主观的变迁。
  4.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近年来,很多的幼儿园在教学改革中已经注意到了民族音乐在德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得到美好的享受,能通过传统音乐潜移默化地熏陶他们的情感。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但是学习这些乐曲因为受到板式发展变化多、音域宽、音程跳动较大,情感表现很复杂等问题的困扰,在幼儿教学中就会面临着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的问题。
  此时,教师要意识打拼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爱听故事、爱看表演、爱游戏等—借助传统文化“戏曲、南音”对幼儿进行德育,如《昭君出塞》,欣赏梨园戏唱腔委婉、表演细腻的同时,引导幼儿理解昭君出塞的作用,她不仅对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关系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给后来的汉匈关系与和睦相处局面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团结、爱世界和平的种子。
  
  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学让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
  
  中班幼儿思维活动已经逐渐增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碰、冲突的情况发生,当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不仅要深入探究原因,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导他们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要学会与人为善,向他们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中班幼儿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他们开始关注更多的事物,在生活中,在情感体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矛盾是教师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幼儿们的点滴变化,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教导他们,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
  
  参考文献
  [1]郭静静,荣格的心理相对论原理与幼儿德育[J]
  [2]韩雪飞体验活动中的幼儿德育探索[J]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47-01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凡是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材,一般都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好奇心。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生物教师
中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将面临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竞争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他们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坚韧不拨的意志和求实进取的开拓精神。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功能。  中学政治课所教的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等都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思想素质。在教学上,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
[关键词]以人为本 情感教学 激励 唤醒 先导    序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不断的追求与探索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尊重“返璞归真”的自然法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唤醒、引导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上观点是我的引玉之“砖”,敬请同行指点。    一,教学现状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以能力为主,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能力训练呢?主要该进行哪些基本能力训练呢?笔者从任教廿几年的粉笔生涯中,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略述已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停留在‘少、慢、差、费“的状态中,学生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60-01  摘要:寻找德育智育的结合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畅读启示,挖掘课本中心的德育材料,更新德育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 渗透德育      一、寻找德育智育的结合方式    物理规律反映自然界物质的一般规律,在许多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运用“比喻”是德育智育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的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国传统的艰苦朴素、劳动致富的美德在他们心目中荡然无存。做家长的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饱食终日,根本不知道饥饿的痛苦;他们衣着丰余,根本不知道“衣不蔽体”的凄凉……。一些巨商、大款,他们营造的洋楼别野,富丽堂皇,他们乘坐的豪华轿车,奔驰于大街小巷,
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仿”写入手激发潜能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
[摘要]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掷等多种多样动伤所组成的快速、激烈、多变、综合性体育运动,这项运动深受广大学生和体育爱好者的喜爱。然而由于篮球运动的特点,使得篮球运动存在较多的运动损伤危险。本文通过对造成篮球运动的损伤机理和损伤原因以及损伤发生规律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做好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正常地进行篮球运动训练和比赛。  [关键词]篮球运动;常见损伤;预防    篮球运动中常见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18-02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表演讲,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在场的一位老师说:“很多同学说出来的英语是彻底的‘外语’,不仅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现在我国外语教学已经处于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学生在英语学习上
[摘 要]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使智障学生成为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劳动,创造和享受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劳动者,而且,对于矫正和补偿他们身心缺陷,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其建立起爱劳动的观念,使智力障碍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劳动,切实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括障学生 补偿缺陷 劳动观念    人类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