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具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对中班幼儿德育教育进行创造性地分析,以开创如争中班幼儿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班幼儿 德育教育途径
中班幼儿一般是指4—5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还比较模糊,淡薄;活泼好动;但已经可以控制自己情绪;在活动中学会和同伴们进行交往、学习;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等特点。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因龄施教”。结合多年的第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当前中班幼儿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1.将科技信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过去,传统教学有固定的教科书及专家学者整理好的知识,教师只需要将这些知识累积起来,再将它们传授给孩子让孩子熟记。但是,当今世界已不同于以往,正面临着知识的暴增和会计的挑战。正所谓“信息科技一日千里,瞬间变化万千”,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及不断退陈出现的新知识,教师必须懂得如何运用科技信息,并透过网络上多元的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让幼儿们学习这些科技信息的时候能更多地理解当代社会变化万千的现象。比如,对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这一重大事件,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们讲授飞天英雄的事迹,观看航天飞船发射的录象、收集介绍航天飞船的资料等,启迪他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像航天英雄一样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让孩子们在接触最新的科技信息的同时能得到教化。
2.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人际交往中的团结协作,在于交往合作双方的了解,是互相之间情感的渗透交融,德育工作亦是如此。师生思维角度的相互融合,可以缩小或消除幼儿们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与德育目标之间的距离1。如美术活动中,不仅关注幼儿的绘画技能,更多是关注幼儿在画图时与同伴的合作情况,以及幼儿的作图态度和学习习惯。最初,孩子们在合作画画的时候,只是“无意识”地一起画;慢慢地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商量,学会了交流;一幅画中的思想由一个人的变成了两个人、三个人的,此时孩子们的思想得到了交流。在孩子们合作画画的过程中,那些原本绘画能力不强的幼儿同样也获得了提高,同时享受到同伴们给予他们的帮助,感受到合作画画带来的快乐。
3.将传统哲学思想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当前的幼儿教育都是以“唯认知主义”为导向,造成“重智轻德”的偏颇现象,中班幼儿从“自我之性”,了解“我是谁”进入自我探索的世界。人心的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幼儿都有其不同的特质以及专长,这个是教师不应该忽视的,运用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思想来启迪幼儿的智慧,教育他们学习成长为人,教育他们要心恩向上。比如,可以运用老子哲学思想所阐述的“道”的内涵,从幼儿学习的需求,给出正确的指导。
在教育中我运用孩子学习“老子”的过程,老子的思想是“清净无为,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台道,道法自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深刻的启迪,开启孩子的智慧。用老子哲学反省性的思考方式,协助中班幼儿培养出创新思维的概念,从小养成会社会、人文、乡土的关怀以及对大自然万物充满爱心。以老子思想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并非是放任幼儿自己学习,教师也并不是不再进行引导教学,而是教师如何扮演好协助的角色,如何做好班级的经营管理,关键就是要教师能秉承自然之心,以幼儿的个别状态为依据,不以教师的主观标准来设定学习的成果,更不可以为孩子贴上主观的变迁。
4.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近年来,很多的幼儿园在教学改革中已经注意到了民族音乐在德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得到美好的享受,能通过传统音乐潜移默化地熏陶他们的情感。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但是学习这些乐曲因为受到板式发展变化多、音域宽、音程跳动较大,情感表现很复杂等问题的困扰,在幼儿教学中就会面临着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的问题。
此时,教师要意识打拼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爱听故事、爱看表演、爱游戏等—借助传统文化“戏曲、南音”对幼儿进行德育,如《昭君出塞》,欣赏梨园戏唱腔委婉、表演细腻的同时,引导幼儿理解昭君出塞的作用,她不仅对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关系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给后来的汉匈关系与和睦相处局面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团结、爱世界和平的种子。
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学让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
中班幼儿思维活动已经逐渐增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碰、冲突的情况发生,当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不仅要深入探究原因,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导他们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要学会与人为善,向他们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中班幼儿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他们开始关注更多的事物,在生活中,在情感体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矛盾是教师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幼儿们的点滴变化,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教导他们,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
参考文献
[1]郭静静,荣格的心理相对论原理与幼儿德育[J]
[2]韩雪飞体验活动中的幼儿德育探索[J]
[关键词]中班幼儿 德育教育途径
中班幼儿一般是指4—5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意识萌芽,是非观念还比较模糊,淡薄;活泼好动;但已经可以控制自己情绪;在活动中学会和同伴们进行交往、学习;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等特点。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因龄施教”。结合多年的第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当前中班幼儿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1.将科技信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过去,传统教学有固定的教科书及专家学者整理好的知识,教师只需要将这些知识累积起来,再将它们传授给孩子让孩子熟记。但是,当今世界已不同于以往,正面临着知识的暴增和会计的挑战。正所谓“信息科技一日千里,瞬间变化万千”,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及不断退陈出现的新知识,教师必须懂得如何运用科技信息,并透过网络上多元的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让幼儿们学习这些科技信息的时候能更多地理解当代社会变化万千的现象。比如,对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这一重大事件,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们讲授飞天英雄的事迹,观看航天飞船发射的录象、收集介绍航天飞船的资料等,启迪他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像航天英雄一样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让孩子们在接触最新的科技信息的同时能得到教化。
2.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人际交往中的团结协作,在于交往合作双方的了解,是互相之间情感的渗透交融,德育工作亦是如此。师生思维角度的相互融合,可以缩小或消除幼儿们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与德育目标之间的距离1。如美术活动中,不仅关注幼儿的绘画技能,更多是关注幼儿在画图时与同伴的合作情况,以及幼儿的作图态度和学习习惯。最初,孩子们在合作画画的时候,只是“无意识”地一起画;慢慢地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商量,学会了交流;一幅画中的思想由一个人的变成了两个人、三个人的,此时孩子们的思想得到了交流。在孩子们合作画画的过程中,那些原本绘画能力不强的幼儿同样也获得了提高,同时享受到同伴们给予他们的帮助,感受到合作画画带来的快乐。
3.将传统哲学思想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当前的幼儿教育都是以“唯认知主义”为导向,造成“重智轻德”的偏颇现象,中班幼儿从“自我之性”,了解“我是谁”进入自我探索的世界。人心的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幼儿都有其不同的特质以及专长,这个是教师不应该忽视的,运用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思想来启迪幼儿的智慧,教育他们学习成长为人,教育他们要心恩向上。比如,可以运用老子哲学思想所阐述的“道”的内涵,从幼儿学习的需求,给出正确的指导。
在教育中我运用孩子学习“老子”的过程,老子的思想是“清净无为,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台道,道法自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深刻的启迪,开启孩子的智慧。用老子哲学反省性的思考方式,协助中班幼儿培养出创新思维的概念,从小养成会社会、人文、乡土的关怀以及对大自然万物充满爱心。以老子思想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并非是放任幼儿自己学习,教师也并不是不再进行引导教学,而是教师如何扮演好协助的角色,如何做好班级的经营管理,关键就是要教师能秉承自然之心,以幼儿的个别状态为依据,不以教师的主观标准来设定学习的成果,更不可以为孩子贴上主观的变迁。
4.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近年来,很多的幼儿园在教学改革中已经注意到了民族音乐在德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得到美好的享受,能通过传统音乐潜移默化地熏陶他们的情感。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但是学习这些乐曲因为受到板式发展变化多、音域宽、音程跳动较大,情感表现很复杂等问题的困扰,在幼儿教学中就会面临着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的问题。
此时,教师要意识打拼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爱听故事、爱看表演、爱游戏等—借助传统文化“戏曲、南音”对幼儿进行德育,如《昭君出塞》,欣赏梨园戏唱腔委婉、表演细腻的同时,引导幼儿理解昭君出塞的作用,她不仅对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关系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给后来的汉匈关系与和睦相处局面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民族团结、爱世界和平的种子。
二、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教学让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
中班幼儿思维活动已经逐渐增强,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碰、冲突的情况发生,当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不仅要深入探究原因,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导他们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要学会与人为善,向他们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念。中班幼儿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他们开始关注更多的事物,在生活中,在情感体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矛盾是教师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幼儿们的点滴变化,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教导他们,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
参考文献
[1]郭静静,荣格的心理相对论原理与幼儿德育[J]
[2]韩雪飞体验活动中的幼儿德育探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