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赤子心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8日上午,苍溪县高坡镇梨树村口人头涌动,上百名村民簇拥着一位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依依不舍地告别,“健娃子,你要多回来看看哈!”“张总,我们会尽快把路修好的,你就放心吧!”
  这位引人注目的中年男子名叫张健,是梨树村一名在外创业成功的流动党员,现任山西省高平市张壁东山煤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名下拥有3个煤矿。“5·12”大地震后,张健慷慨解囊,一次性捐出60万元用于帮助村里修公路,一时间被当地传为佳话。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健的家乡苍溪县也严重受灾。
  “好多乡亲还是旧房,能抗得住八级地震吗?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老弱病残自救能行吗?”远在山西的张健深知梨树村经济基础差,群众自救能力弱,心急如焚的他星夜兼程赶回老家参与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4日凌晨,经过25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张健冒着余震的威胁回到了家乡。看到四处损毁的道路、倒塌的房屋和惊恐的乡亲,忧心忡忡的他顾不上休息,连续几天奔走全村查看灾情,协助村干部安置受灾群众。
  看到部分受灾群众生活困难,连日常开支都成问题时,张健立即拿出8万多元现金,根据村里乡亲受灾程度的轻重,为每户分别送去200元到2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并一再安慰大家:“只要人活着就好,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张健在经济上扶持受灾乡亲,更鼓励大伙自强不息。6月25日,他再次回到梨树村时,正赶上镇政府发动有条件的农户自建永久性住房,因灾后补助政策尚不完全明确,部分群众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张健心想,过渡安置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自己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带个好头。两天后,本来无需在老家居住的他,在不享受国家一分钱补助的情况下,在全村第一个拆除了自家危房,开始重建永久性住房。同时,他还主动深入其他倒房户家中,说服乡亲们尽快启动永久性住房建设。
  在张健的带动下,全村29户倒房户积极投入重建,全部在春节前搬进了新居。
  “多亏了张健带头,否则大伙儿动作没这么快呀!”村民张大伯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从去年夏天到今年春节,张健一边忙于经营山西煤矿,一边忙于家乡受灾群众过渡安置和永久性住房建设,先后8次往返于晋川两地。
  2008年8月,张健得知梨树村因为道路不畅,农户重建所需的砖瓦、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很难拉进去,严重影响了重建进展。他当即与家人商议,这条路修不好,不但影响眼下的农户重建,更制约今后梨树村的发展,必须尽快修好这条梨树村群众的“致富路”。
   张健主动与高坡镇党委联系,提出捐资将梨树村4公里的村道修建成水泥路。梨树村水泥路建设需要资金100万元,除按政策国家补助40万元外,其余60万元全部由张健个人出资。
  张健捐资修路的事迹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梨树村人,也感动了关注灾区重建的有识之士,更感动着在外创业的每一位乡友。日前,几位与张健长期交往的山西企业老总先后专程赴苍溪县考察投资项目,主动捐助资金或物资支持灾后重建。梨树村在外创业的邓泽刚等人也捐资20万元,用于將梨树村通往各组的5公里机耕道改成泥结碎石路。
  谈到家乡今后的发展,张健豪情满怀:“我要在家乡投资建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企业,使全村人民都能受益,带动更多的群众富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开始提升,音乐的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美声演唱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表现出人们的精神意识,反映人们的文化,而情感的表达作为美声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声演唱需要通过情感的传达来体现声音的变化,给欣赏者以美的体验,进而让欣赏者以情感的角度分析美声演唱的审美观点。本文立足于现实探讨情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