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来源 :青春期健康·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xiao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卓越全科教师,是有效缓解农村小学,特别是乡村教学点师资结构性缺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承担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只有通过思政浸润、涵育学生的高尚师德和乡土情怀,大力改革创新,突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把育人和育才更好地统筹起来,才能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一专多能,师德为先


  小学全科教师将要扎根农村,到边远贫困地区从教,这不仅需要“全科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需要高尚的师德师风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面对艰苦环境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所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为此,承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校,要从3个层面抓好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专多能”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全科型教师。
  依托专门的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修订、育人资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設等方面强化“思想价值引领”的功能,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有效融合,贯穿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始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
  依托专业建设,根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不同课程,以及课程模块所提炼的内容,通过思政要素、实施方法、育人目标、达成度4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的规划设计,并按照时间节点融入教学中,贯穿整个培养周期。
  依托项目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建设一批融入思政教育功能的示范课程,打造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师和团队,提炼一批课程思政经典案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思政浸润,自觉“下得去”


  培养未来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蕴涵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小学教育基础》蕴含了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等基本职业理念;《小学心理基础》蕴含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品质要素;《教育政策法规》蕴含法制观念、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等隐性教育内容。作为培养院校,要深入挖掘这些课程的思政元素,从知识的高度、长度、深度、宽度4个维度出发,列出课程思政的要点,并根据要点列出各门课程的思政内容,通过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等教学方式,对小学全科教师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有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从知识的高度来讲,主要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引领知识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厚植他们为党尽责、为国奉献的深厚情感。
  从知识的长度来讲,主要涵盖优秀传统、发展历史、典型案例、职业素质、艺术审美、人文精神、敬业诚信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小学全科教师崇高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精神。
  从知识的深度来讲,主要涵盖科学精神、认知能力、探索创新、尊重生命、专业标准、艰苦奋斗、系统思维、育人为本等方面的知识点,提高全科教师坚定的专业信念和稳固的专业思想。
  从知识宽度来讲,通过乡村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风俗民情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间传统工艺的艺术特征、民间故事的教育意蕴和生活哲理等知识点,全面提升小学全科教师对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4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使课程思政内容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实现全覆盖,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内心生发出“下得去”的自觉意识。

滋养情怀,才能“留得住”


  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去向是农村学校或乡村教学点。扎根农村、奉献农村和关爱农村儿童、改变农村教育的强烈意愿,是小学全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思想先导和动力系统,也是其自身特质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更需要保持教育的温度,用教育情怀滋养他们的专业成长。
  一是通过设置“教师伦理与乡村情怀”等校本课程,将小学全科教师的道德伦理教育与乡村教育情怀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情感驱动力。
  二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张玉滚、张桂梅、支月英等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典型乡村教师案例,激励他们到农村从教,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农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贡献力量。
  三是邀请最美乡村教师到学校作报告,走访扎根乡村学校的优秀校友,用他们的现身说法和切身体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强烈的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激发他们高尚的乡村教育情怀,争做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四是采用“本土化”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到乡村支教、为自己所在的小学编写包括家乡概况、历史名人、地方物产、非遗文化等,具有地方历史文化意蕴的校本课程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家乡、熟悉家乡,激起他们热爱乡村教育、传承乡村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在“下得去”的基础上“留得住”。

丰富形式,促进“教得好”


  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和小学全科教师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培养院校的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方式,使课程思政更接地气。
  读经典著作。把课程内容与经典著作理论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接力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辩证思维和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力诵读《七律·长征》等诗词,感悟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后在乡村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讲革命故事。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革命故事和历史事件等,把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牢记小学全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坚定他们到农村去的信念,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唱红色歌曲。歌曲是时代的心声,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课前十分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歌曲,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红色歌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自己的满腔热情转化为奉献乡村教育的情感动力。
  议热点难点。结合课程内容,通过课前时政新闻播报、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多方位了解教学内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了解国际、国内发展动态和学术观点,帮助小学全科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谈理想信念。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理想秀”征集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与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拓展了课程思政的知识广度,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的基础上能够“教得好”。

育人育才,实现“有发展”


  师德与理念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服务农村是其最终的培养目标。只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育人育才协同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才能突破教育价值旨归的重点、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突出“三全育人”这个关键点。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健全和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把思想价值引领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和人格培养,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为将来成为农村卓越全科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育才这个着力点。高校、小学和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联手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证融通”,将教师资格证涵盖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职业能力测试的通过率(教师资格证的获取率);借助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学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周末文化广场等途径,以赛促学、促练、促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才能,为其将来从事农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抓好综合素质评价这个突破点。坚持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的理念,坚决破除“唯分数”评价症结,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相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机制,实施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年度评价和毕业评价等评价方式,推动多元评价、多主體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教育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乡村全科教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与过硬的专业基础,使他们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础上“有发展”。
  (作者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学博士)
  摘编: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年6月29日第15版
  网址:https://news.gmw.cn/2021-06/29/content_ 34956845.htm(2021年7月6日)
  (编辑 耿明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能谱宽体CT探测器宽度对在头颈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能谱扫描,将40例头颈CTA检查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探测器宽度40 mm,B组探测器宽度80 mm,其他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射方式2组保持一致。分别测量A、B组患者CTA主动脉弓部、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MI段中部平均CT值及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分,分别记录统计A、B组辐射剂量。结果2组患者细支动脉血管对比剂充盈A组优于B组(P<0.05),静脉污染A组较B组显著(P<0.05),头颈部血
一日,小宋午休以后感觉胃部有些不适,以为是胃病又犯了,休息一下就没事了,就又在床上趴了会儿。可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接着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后,她吃了点治肠胃炎的药,症状有所减轻,以为没事了,谁料晚上更加严重了,开始出现发烧等症状。凌晨,小宋的家人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急诊室。最后,医生诊断为胃肠型感冒。  与普通感冒一样,胃肠型感冒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当病毒侵袭上呼吸道时,会
期刊
目的分析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实验室特征,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获得性PRCA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相关检查、骨髓涂片、骨髓流式细胞术(FCM)及T细胞受体/免疫球蛋白重链(TCR/IgH)基因重排。结果7例PRCA患者病因涵盖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T-LPD)、胸腺瘤、子宫内膜癌化疗后;一般血液学检查显示血红蛋白(HGB)37~80 g/L,网织红细胞(Ret)为0.1%~0.6%。骨髓涂片:红系增生减低或缺如,幼稚红细胞占有核细胞均<5
目的了解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探讨沙门氏菌在食品与食源性疾病感染中的相关性,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细菌鉴定仪鉴定、肉汤稀释法(药敏实验)、玻片凝集法(血清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培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实验、血清分型及分型分析。结果宁夏地区食品及患者感染仍然以肠炎沙门氏菌为主,占所有分离株的45.45%(15/33),其次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占24.24%(8/33),其他血清型均匀分布;所有菌株均对6类10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萘叮酸的耐药率最高;
目的观察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18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11例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例为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3例为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的眼压、疼痛等级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后1 d平均眼压为(22.05±3.18)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为(16.53±2.81)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为(16.79±1.48)mmHg,均较术前眼压(47.53±11.28)mmHg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