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民币走向国际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程。文中我们重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何种影响,以此来达到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替代;特里芬难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概述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衡量人民币货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最主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两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使用,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处于由周边化向区域化发展的阶段,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流通范围、规模和程度。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还需要从亚洲区域的主导货币进一步拓展,发展为国际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其中经济实力为绝对主导因素。强大的货币是由强大的经济实力所支撑,这已经是一个历史的事实和惯例。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是该国经济实力--尤其是实体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中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国家,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巨大的外贸规模,近30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底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已稳居全球第三位,其中出口额已位居第二位,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比重已经由1990年的1.65%上升到2007年的7.73%。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对外贸易额总量达到了3.87万亿美元。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重,中国在世界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都在与日俱增。三是人民币外贸结算,200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6部门联合制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迈出了关键一步。自2012年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完善人民币兑日元的交易方式,开展人民币兑日元直接交易,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迈向了东京这一亚太外汇交易中心。四是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1993年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数量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状态:截至2012年12月底已高达33115.89亿美元,其已达到1993年外汇储备的156.29倍。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2月超过日本,至今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作为调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平准基金,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一)可计量部分
1、获取铸币税收益。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收益是中国可以从中获得铸币税收入。如果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则意味着中国可利用很小的纸币发行成本来占有和使用国外的物品和资源,也就相当于获得无息贷款.从而获得了额外的国际资金来源。
2、对境外人民币资产进行金融运作的净收益。央行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运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成可贷资金并创造收益机会。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了了佣金收入。
(二)不可计量部分
货币国际化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投资的金融收益,更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却真實存在的"实惠"。
1、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意味着在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抵御金融冲击的能力。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可以启用货币政策制定权来影响甚至控制储备国的金融经济,并提升发行国自身抵御金融冲击的能力。最后,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节省我国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就会具有逆差融资能力,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增发人民币进行融资,不必进行代价较大的内部经济调整。同时,我国在国外金融市场上筹措融资的能力增强,进而减少了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
2、从我国居民和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我国成为金融、贸易和投资大国,这为我国相关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契机。人民币更多充当国际贸易结算和计价的手段,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投资的扩大。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对我国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和应对这种激烈的竞争我国金融体制必须多方面进行改革,以便适应市场的要求及加快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给中国居民的财富增长带来积极效应。人民币国际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并通过扩大出口、增加投资等渠道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另外,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减少许多兑换环节,可降低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资本大规模进出风险
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将急剧增加。国际游资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最不稳定因素,金融市场开放以后,由于国际游资通过外资金融机构能够更轻易地进入中国市场,人民币汇率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外来资本对投资或投机前景预期的任何变化,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下,都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风险
根据克鲁格曼的"三角形"假说,一国金融制度选择了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就必须放弃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三)货币替代风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货币替代时期,尤其以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最为典型。由于本币的贬值或其他因素致使居民对本币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本币的货币职能部分或全部被外国货币替代。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为人民币发生货币替代提供了可能。货币替代不仅会扰乱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削弱央行对金融体系的控制权,而且还会妨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果。
(四)特里芬难题
在国际货币多元化的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仅仅是可能面临"特里芬难题"。因为在人民币尚未实现可兑换、人民币才刚刚开始走出去的情况下,中短期而言即使是特里芬难题的初级形式也不会在人民币身上显现,反而是美元和欧元是全球持有最多外汇储备特里芬难题。长远而言随着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确立和提升,困扰美元和欧元的特里芬难题就会以更高级的形式在人民币身上体现出来。中国这时就要承担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种种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胡定核.人民币国际化的构想[J].国际贸易问题,1990(6)
[2]李翀.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3]郑木清.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J].复旦大学学报,1995(5)
[4]胡智,文启湘.人民币国际化模式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5)
[5]姜凌.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世界经济,1997(4)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替代;特里芬难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概述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衡量人民币货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最主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两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使用,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处于由周边化向区域化发展的阶段,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扩大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的流通范围、规模和程度。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还需要从亚洲区域的主导货币进一步拓展,发展为国际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其中经济实力为绝对主导因素。强大的货币是由强大的经济实力所支撑,这已经是一个历史的事实和惯例。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是该国经济实力--尤其是实体经济实力的一种反映。中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国家,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巨大的外贸规模,近30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2007年底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已稳居全球第三位,其中出口额已位居第二位,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比重已经由1990年的1.65%上升到2007年的7.73%。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对外贸易额总量达到了3.87万亿美元。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重,中国在世界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都在与日俱增。三是人民币外贸结算,200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6部门联合制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迈出了关键一步。自2012年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完善人民币兑日元的交易方式,开展人民币兑日元直接交易,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迈向了东京这一亚太外汇交易中心。四是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1993年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数量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状态:截至2012年12月底已高达33115.89亿美元,其已达到1993年外汇储备的156.29倍。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2月超过日本,至今位居全球第一。目前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作为调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平准基金,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一)可计量部分
1、获取铸币税收益。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收益是中国可以从中获得铸币税收入。如果人民币实现了国际化,则意味着中国可利用很小的纸币发行成本来占有和使用国外的物品和资源,也就相当于获得无息贷款.从而获得了额外的国际资金来源。
2、对境外人民币资产进行金融运作的净收益。央行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运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成可贷资金并创造收益机会。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了了佣金收入。
(二)不可计量部分
货币国际化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投资的金融收益,更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却真實存在的"实惠"。
1、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意味着在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抵御金融冲击的能力。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可以启用货币政策制定权来影响甚至控制储备国的金融经济,并提升发行国自身抵御金融冲击的能力。最后,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节省我国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就会具有逆差融资能力,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增发人民币进行融资,不必进行代价较大的内部经济调整。同时,我国在国外金融市场上筹措融资的能力增强,进而减少了对外汇储备的需求量。
2、从我国居民和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我国成为金融、贸易和投资大国,这为我国相关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契机。人民币更多充当国际贸易结算和计价的手段,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投资的扩大。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对我国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和应对这种激烈的竞争我国金融体制必须多方面进行改革,以便适应市场的要求及加快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给中国居民的财富增长带来积极效应。人民币国际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并通过扩大出口、增加投资等渠道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另外,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减少许多兑换环节,可降低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资本大规模进出风险
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将急剧增加。国际游资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最不稳定因素,金融市场开放以后,由于国际游资通过外资金融机构能够更轻易地进入中国市场,人民币汇率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外来资本对投资或投机前景预期的任何变化,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下,都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风险
根据克鲁格曼的"三角形"假说,一国金融制度选择了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就必须放弃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三)货币替代风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货币替代时期,尤其以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最为典型。由于本币的贬值或其他因素致使居民对本币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本币的货币职能部分或全部被外国货币替代。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为人民币发生货币替代提供了可能。货币替代不仅会扰乱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削弱央行对金融体系的控制权,而且还会妨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果。
(四)特里芬难题
在国际货币多元化的格局下,人民币国际化仅仅是可能面临"特里芬难题"。因为在人民币尚未实现可兑换、人民币才刚刚开始走出去的情况下,中短期而言即使是特里芬难题的初级形式也不会在人民币身上显现,反而是美元和欧元是全球持有最多外汇储备特里芬难题。长远而言随着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确立和提升,困扰美元和欧元的特里芬难题就会以更高级的形式在人民币身上体现出来。中国这时就要承担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种种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胡定核.人民币国际化的构想[J].国际贸易问题,1990(6)
[2]李翀.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3]郑木清.论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J].复旦大学学报,1995(5)
[4]胡智,文启湘.人民币国际化模式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5)
[5]姜凌.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世界经济,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