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寒地果树的栽培技术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so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寒地果树栽培的建园选址、果园规划、树种的选择与配置、果树的栽植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寒地;果树;栽培技术
  寒地果树栽培受到天时地利的制约,同时也有其自己的特点。我们如何使寒地果树栽培扬长避短,走出一条适合寒地发展的新路呢?
  1.寒地果树的品种分析
  (1)寒地果树品种原则上应选择早熟品种,这样可占领南方果品上市之前市场,充分发挥早熟品种采收时间上的差别优势,为寒地果树发展及果农创收奠定基础。例如小苹果凯九这一品种,每年8月中下旬采收,市场批发价每1kg2-3元 ;又如长李15号,每年在7月中下旬采收,市场批发价每1kg25-30元,其效益在我国果树主产区也为较高水平。所以早熟品种将是今后寒地果树发展的主要方向,但还要注意中、晚熟果树品种的合理搭配。
  (2)寒地多处于人烟相对较少的待开发地区,天然的栽培环境极易生产无公害乃至纯天然的有机果品。例如小浆果、核桃、猕猴桃等。
  (3)由于寒地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在果品质量方面也有其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果虽不大,但品质极佳,地域特色浓厚,酸甜可口。如金红小苹果,已连续6年出现北果南调和出口俄罗斯的卖点。由此而言,寒地果树在品质方面的优势,无疑将确立寒地果树发展空间,为寒地果树生产提供了广阔市场。
  2.建园选地
  2.1山地
  要选择向阳背风的山坡,冬季温度较高的“暖层带”建园,山间各地不宜栽植果树。
  2.2丘陵地
  应选择向阳不窝风的坡地,冷空气能够顺利排出的中、上部地段,尽量避免在冷氣停滞的洼地吃风岗上建园。
  2.3平地
  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含腐质多的沙壤土最好。在土层薄、土质差的白浆土上建园,要进行局部改土后栽植。盐碱地要注意改良土壤,克服盐碱危害,选择抗碱性强的砧木和品种。盐碱地一般不宜建园。
  3.果园规划
  3.1划分小区
  平原地区,可采用2:1-5:1的长方形。丘陵、山地,由于地形变化较大,可因地制宜划成带状长方形或梯形,而小区的上、下较长的两个边要沿着等高线走。
  3.2道路系统
  一般由干路、支路、小径组成。干路将果园分成几个大区,外与公路相接,内与支路相连,支路把大区分成小区,小区内设置小路。丘陵、山地果园的山道(干支路)路面的坡度不超过10°。
  3.3营造防风林
  防风林可大大降低风速,避免或减轻大风对果园的危害,防护范围为其树高的25-30倍。防风林最好是乔灌结合,乔木为主,灌木为辅,防风林带要与果树有10-15米距离,并且在果树一侧沿防风林边缘挖沟断根。
  3.4水土保持
  丘陵、坡地建立的果园,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具体措施就是修梯田、过渡梯田、挖鱼鳞坑等。
  3.5水利设施
  解决果园中果树用水的问题,是保证果树正常生长和结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具体情况,要考虑到水源和引水设备,设计出灌溉和排涝系统。
  4.果树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4.1树种选择
  一般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经济性状较佳的果树和品种,选择早、中、晚搭配的品种,延长鲜果供应期,距城较远的地方建园应选些耐贮运的品种。有加工厂的应选一些适合加工的品种。
  4.2受粉树的配置
  果树有许多开花不结实或结实很低率的品种,因此要配栽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比例可8:1、4:1、2:1。
  一些主栽小苹果的适宜授粉树品种分别是:黄太平的授粉品种是黄海棠、红海棠。大秋果的授粉品种是花红、玲铛、奶果、玻璃果。玲铛果的授粉品种是黄海棠。花红的授粉树是玲铛果、黄海棠。K9的授粉品种是黄海棠、花红。嫩光的授粉品种是大秋、玻璃果。
  5.栽培技术
  5.1栽植方式与密度
  5.1.1栽植方式
  平原地区建立的果园多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栽植,也有三角形的。丘陵、山地地区建立的果园则采用等高线栽植,也有实行双行密植的。
  5.1.2栽植密度
  传统株行距一般为4×5米。新建果园应提倡计划密植,以密植为手段实现早期丰产的目的。所谓计划密植即永久株与临时株的栽植方法。永久株与临时株的比例一般为1比1或1比2为宜。直到果树生长交接时,隔株伐去临时株,保留下永久株长期结果。
  栽植密度一般以每亩株数来表示,各种栽植方式的栽植株数应按实际情况而定。
  5.2栽植时期
  主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黑龙江省以春栽(顶桨栽植)为主。春栽在土壤解冻深度50-60厘米、果树萌芽前进行。大约在4月中下旬。
  5.3行向
  平原地区南北行。丘陵山地,沿等高线栽植。
  5.4定植坑
  直径50厘米,深50厘米,直筒形,不要挖成锅底形,表土和底土分别放在坑的两侧。
  5.5苗木防干
  从起苗、拉运、假植到田间栽植前整修全过程,要特别注意防干,随时喷水或湿土埋根,根部裸露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切忌日晒。
  5.6苗木处理
  栽植前剪除枯枝,长根轻短截,用水浸根24小时后栽植。
  5.7施肥
  每穴施腐熟的土杂肥10-15公斤,并与表土拌匀。
  5.8栽植
  将混拌类肥的表土填入坑的下半部踩实,接着将果树立放在坑的中央扶正,将根舒展开,埋土至坑口,轻轻提苗,使苗接口与地面平,同时前后左右略加调整,使横竖成行后踩实,并打好水盘。定植时一定注意不要植株过深,防止接口埋入土中。
  5.9浇水
  栽植与浇水要连续作业,随栽随浇,每坑浇2桶水(以浇透为准)。水渗下后随时封埯,树栽到坑内,浇水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天。
  5.10定干
  果树苗栽完之后随即定干。定干的高度:黄太平80厘米、大秋70厘米。
  5.11五月份如遇天旱,再浇一次水,水量以浇透为准
  6.栽后管理
  果树栽植完毕后,视成活率的多少,给以必要的补栽,并及时进行园中管理。如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工造林在我国甚至世界各国都占据着积极重要的地位,它适用于极度退化的荒山、沙区以及条件极差的退耕地且又易遭到人畜反复干扰的地区培育生态林,还适用在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商品林的培育。采用的树种为当地的乡土种类,主要是建群种和优势种,并且强调多种类、多层次的材料混合,所形成的森林接近当地的天然林,植被结构合理,同化能力强,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人工造林还可以模仿表现良好的人工林。在自然情
从教材改革的角度出发以及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学习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结合建筑市场对建筑技术人才的需要,谈谈如何上好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的《建筑结构》这门课程。
历史作为一门记载和解释人类活动进程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历史常识,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而且要挖掘教材的内涵,适时地进行商品经济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面
看过许多的电影,也被不少的电影感动过。然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经典的教育影片,留给我的岂止是感动,更多的应该是震撼!主人公马修老师坚持执着的教育信念,让我想起了“第56号教室”奇迹的创造者雷夫老师,这些教育人让我敬佩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我对教育的理解,启迪着我对教育的思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满身缺点的学生,让所有人都觉得头痛。影片里“池塘畔底青年辅导院”里有句经典的话:犯错、处罚,成为
【摘 要】文章阐述了森林土壤的优势,介绍了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森林土壤属性,森林土壤是发展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林木生物积累所需的水分、养分、光、热和空气除部分来自大气外,水分、养分和一部分氧气都要依赖森林土壤的补给,并依靠它的基础支撑,使林木挺立于大地进行多种生命活动。肥力是森林土壤的重要特性,它是决定森林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中养分、水分、
德国8200万人口,约有5000万辆汽车,每百人拥有车量达64辆,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车虽多,但是路上秩序井然,同时在全德已经建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智能交通”监测网络,通过卫
【摘 要】目前,林业中无法避免的病虫害带来的破坏、成活率低、授粉率低、水腐烂根、花期受损、缺少光合作用等十分严重。我国林业也大多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对于林木作物的温度、水分、养料、日照还无法达到精准化控制。加快林业技术创新改革,加快改革林业管理模式,以经验化为數字化、科学化。即在林业管理中要使用数字化、自动化、精准化管理设备,对林园的水分、温度、养料、日照进行直观的测量,准确把握并分析出此阶段作物
【摘 要】雨季造林是加快荒山荒地绿化的重要途径,近些年雨季造林在我省逐步得到推广。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我省降水集中的多雨季节,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是荒山造林的主要季节。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严,造林难度大,造林可用树种少,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对其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管理  1.雨季造林技术的探讨  1.1合理
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