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有死亡与时光,失去从来便是人生的必修课。
死亡让我们知道故事的尽头便是失去一切,而时光则在分分秒秒中侵蚀着生命的可能性——无论从结果还是过程来看,失去都是与我们形影不离的幽灵。
这道理不难理解,可是失去一般却是以更具象的方式一次次袭来,夺走我们非常渴望能紧抓不放的人、事、物,于是许多时候仍能轻易让情绪翻江倒海。坚强平静地承受失去,保持在失去中修行的心境是多么知易行难的事儿啊。
虽说如此,我们也不必过于沮丧——既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对失去的免疫力也是。未尝失去过什么的人,最初面临失去时,总会被撩拨起各种负面感受,要么是陷入恐惧与不甘,要么就是在痛苦伤感中备受折磨。与幼儿园和小学的玩伴分别时,可能许多人都经历过不愿放手的心情甚至撕心裂肺的哭泣。但是见惯了聚散无常的成人,对于失去朝夕相处的伙伴已经可以泰然处之,在离别之际克制地互道珍重。
其实,失去本身就好比会割手的琴弦,细皮嫩肉的时候,一接触便觉疼痛不堪,但若是反复与之摩擦直至手指生出老茧,再怎么用力按压琴弦也不会再有当初的锥心之感。成长之路上,失去的经验不停冲击原本脆弱的心脏,但经历一次次撞击后,这颗心终会被磨出一层保护的铠甲,让我们不再如此害怕失去,只当作是必经的,会让自己越来越强大无畏的磨炼。
所以才说,每一次的失去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那些让我们依赖的温室被剥夺之后,心中坚忍的幼苗才会破土而出。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循环往复也让我们更习惯于命运的无常,懂得耐心和淡然的必要。
文学家杨绛先生在两年内相继丧女和丧夫,那句“我们仨失散了”,听来是无限酸楚,但是她并未因这巨大的创痛而让自己的人生停滞,反而保持乐观豁达,笔耕不辍,“当她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郑念女士作为外交官夫人和外企高级职员的前半生可谓风和日丽,可十年浩劫却突然彻底摧毁了她的生活,不仅自己沦为阶下囚,当演员的独生女儿也被迫害致死,但今天重读《上海生死劫》时,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却是她在一无所有之时呈现的倔强与尊严,当身体和思维都接近崩溃,她在狱中悄悄锻炼身体,还每天花几个小时学习。这两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女性,都失去过最挚爱的人与最珍视的自由,但正是在最困顿的时候,她们用人性中最高贵勇敢的一面抵御了世间的酷烈无常,成就了令人钦佩的刚强与优雅。
也许随着年岁渐长,我们会发现拥有的远不如失去的多,不过这也能让人更加轻盈地前进——明白自己终将双手空空,因此不会太执着于占有,而是珍惜此时此刻有幸拥有的一切,并怀着释然的心情目送一些无可逆转的离去,不以此怨天尤人或是自我惩罚,幸福感会充足得多。而且,换个角度来看,失去的过程,也是我们进入新状态,产生新感悟的机会,即使失去了什么,也可以把失去活成一种获得。
死亡让我们知道故事的尽头便是失去一切,而时光则在分分秒秒中侵蚀着生命的可能性——无论从结果还是过程来看,失去都是与我们形影不离的幽灵。
这道理不难理解,可是失去一般却是以更具象的方式一次次袭来,夺走我们非常渴望能紧抓不放的人、事、物,于是许多时候仍能轻易让情绪翻江倒海。坚强平静地承受失去,保持在失去中修行的心境是多么知易行难的事儿啊。
虽说如此,我们也不必过于沮丧——既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对失去的免疫力也是。未尝失去过什么的人,最初面临失去时,总会被撩拨起各种负面感受,要么是陷入恐惧与不甘,要么就是在痛苦伤感中备受折磨。与幼儿园和小学的玩伴分别时,可能许多人都经历过不愿放手的心情甚至撕心裂肺的哭泣。但是见惯了聚散无常的成人,对于失去朝夕相处的伙伴已经可以泰然处之,在离别之际克制地互道珍重。
其实,失去本身就好比会割手的琴弦,细皮嫩肉的时候,一接触便觉疼痛不堪,但若是反复与之摩擦直至手指生出老茧,再怎么用力按压琴弦也不会再有当初的锥心之感。成长之路上,失去的经验不停冲击原本脆弱的心脏,但经历一次次撞击后,这颗心终会被磨出一层保护的铠甲,让我们不再如此害怕失去,只当作是必经的,会让自己越来越强大无畏的磨炼。
所以才说,每一次的失去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那些让我们依赖的温室被剥夺之后,心中坚忍的幼苗才会破土而出。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循环往复也让我们更习惯于命运的无常,懂得耐心和淡然的必要。
文学家杨绛先生在两年内相继丧女和丧夫,那句“我们仨失散了”,听来是无限酸楚,但是她并未因这巨大的创痛而让自己的人生停滞,反而保持乐观豁达,笔耕不辍,“当她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郑念女士作为外交官夫人和外企高级职员的前半生可谓风和日丽,可十年浩劫却突然彻底摧毁了她的生活,不仅自己沦为阶下囚,当演员的独生女儿也被迫害致死,但今天重读《上海生死劫》时,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却是她在一无所有之时呈现的倔强与尊严,当身体和思维都接近崩溃,她在狱中悄悄锻炼身体,还每天花几个小时学习。这两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女性,都失去过最挚爱的人与最珍视的自由,但正是在最困顿的时候,她们用人性中最高贵勇敢的一面抵御了世间的酷烈无常,成就了令人钦佩的刚强与优雅。
也许随着年岁渐长,我们会发现拥有的远不如失去的多,不过这也能让人更加轻盈地前进——明白自己终将双手空空,因此不会太执着于占有,而是珍惜此时此刻有幸拥有的一切,并怀着释然的心情目送一些无可逆转的离去,不以此怨天尤人或是自我惩罚,幸福感会充足得多。而且,换个角度来看,失去的过程,也是我们进入新状态,产生新感悟的机会,即使失去了什么,也可以把失去活成一种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