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深夜的昆明相识
从长春机场起飞,我把无数的憧憬与期待带到了千米高空,遐想着那一个个未知的面孔……夜幕下,我们拎着行李向云大宾馆走去。他们穿着整齐的绿色衣服,好像已经坐在宾馆大堂等待了好久。看到我们来了,仿佛有些不知所措。呵呵,其实我也一样,当时心里还冒出个有趣的念头——“喔,这就是活生生的美国人呀!”
通过美国老师,我找到了我的Partner(将要与我同行、同寝的美国小伙伴)。她叫Kei Lin ,中文名叫张琪琳,在来之前,我俩就有用E-mail 联系过,但那并不足以让我了解她。见了面我才知道,她的父母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台湾人,所以她长得比较像亚洲人,一副很害羞的样子。她带我来到我们的房间,我偷笑,心里想着:“和美国人同吃同住的生活终于开始了!”于是,我用我不太流利的英语和她交谈了一阵。她的语速好快,说话的时候总爱歪着头,偶尔也会突然停下来,不自觉地把目光移到天花板上,接着冒出几句汉语来,但说得很慢,说不成句的时候还会不好意思地笑,然后继续用流利的英文和我侃起来。那一夜我很兴奋,以至于迟迟不能入睡,我想她也是吧……
陌生的小伙伴
他们是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alos Verdes半岛的高中生,但平均年龄却要比我们小两岁,因为在美国学生上学都比较早。一开始我还奇怪他们为什么总是光脚在宾馆里随便走,后来才知道,因为他们住在海边,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或是上街的时候都会光脚走路,这样比较自在、舒服,也就形成习惯了。
令我惊讶的是,这21个孩子各个都是运动员出身,Kei Lin是练体操的,有几个女生是练排球的,Nate(韩国人) 与Michelle 和我一样是练跆拳道的,SARA是练长跑的(美国人所谓的长跑是向海拔高的地方前进,像登山一样,不是一般人玩的游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身高1.98米的Tanner(我和他肩膀一样高),不用说了,人家肯定是玩篮球的,衣服上还印着LAKERS呢,扣篮的动作非常帅气。但Tanner来了之后貌似就有些水土不服,一直闹肚子,早上我们都在吃着馒头喝着豆浆,唯独他弄了一盒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食品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很奢侈的,他一天吃一盒,一盒人民币98.8元……
我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个名叫WILL的小男孩,这个外表和我们一样的快乐男孩精通10国语言,在家里他讲汉语和法语,在学校他讲英语,与外婆讲意大利语,和以前的同学用日语和韩语交流。他用汉语可以和我们正常的沟通,但我们一旦肆无忌惮地讲起东北话,他就会皱着眉头看着我们。我偷笑:“嘻嘻,小子,没听过吧,这是更深奥的汉语噢!”他喜欢和我们走在一起,和每个中国学生都很亲热,还教我们打牌,打美国式的“抽王八”(他们叫“抽金鱼”) ,结果他次次都输,只好无奈地趴在地上乖乖地做俯卧撑,让我成就感十足,哈哈!有一天晚上,美国同学请客吃火锅,我才发现WILL原来是个“食肉狂”,他一看见肉眼睛就放亮光,那样子特别可爱。看他长得挺骨感的,怎么那么能吃肉呢?他解释说,在美国吃火锅,里面都是肉,没有青菜。瞧,他还在给自己找借口呢。
呵呵,这群陌生的Friends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精彩与惊喜!
他们也是“好学生”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美国的中学生像泡在蜜罐里,无忧无虑的,还可以有机会上最好的大学。我曾经把他们当成“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了。经过十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他们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在美国,没有“一考定终身”之说,他们每个人是要修学分的,然后根据几次的SAT成绩(取最好的一次)来申请大学。而这次活动,也会影响他们的学分,他们需要每天完成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他们的中文日记,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将来会上哪所大学,所以他们都出奇地认真、勤奋。在美国学生的大旅行箱里,有一半的空间放的都是书,而且几乎人手一台LAP TOP,供他们随时查阅各种资料。一到晚上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中国学生就出去逛得不亦乐乎,享受各种地道的风味小吃,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而他们多数都会呆在云大图书馆,拿着书、作业和电脑,“大干一番事业”。等到我们拎着大包小裹回来的时候,仍不见他们的踪影。
我们和美国学生还有个共同的功课——翻译。老师经常给他们留许多问题,然后需要我们帮他们翻译并作答。这是个挺困难的过程,我首先需要和Kei Lin用英文沟通,这时候,两种不同文化的想法碰撞得很厉害的,我也不得不把我们两个人的想法求同存异,然后我需要一段时间构思这些想法如何用通顺的汉语表达出来,最后把每个字用英文字母读出拼音来告诉她,好让她在电脑上打出中文。这项“工程”很耗费时间和脑细胞,我俩经常翻译到凌晨一两点钟。我看到很多美国学生,也包括Kei Lin ,用笔写中文时就只写拼音,然后发言的时候就照着磕磕巴巴地念,语音、语调怪异得很。
不比较不知道,汉语果真是最难学的语言,一个平平仄仄就够美国人受的了, 因为英语里只有平声,他们要是想说好汉语,就得学习如何卷舌头说话。我们同行有个叫Megan的女孩,她和我说她很怕说汉语,但她却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她说她已经学习了五六年的汉语了,可仍然说得不好。我笑了笑,很理解她,对她说:“Chinese is really a little more difficult than English,but, it doesn’t matter,you should believe yourself and keep learning.Someday you will be beyond yourself.”其实,我们学习英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美国小伙伴的平均年龄比我们小两岁,这一点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我问过一个美国老师,为什么你们的学生看起来都比我们成熟,她给我的回答是“可能是油炸食品吃多了”。不过我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心智的确非常成熟。对待一些问题,他们的看法十分独特,课堂上,老师也从不唱“独角戏”,学生们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老师是不会批评他们“胡说八道”的,在那么热闹的课堂上,我终于理解了他们为什么如此享受学校的学习生活。虽然语言确实是个障碍,但美国孩子们的活力无法阻挡,无形中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由自主地和他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笑起来……享受着青春,享受着快乐。
这些美国的学生对待他们的老师就像朋友一样,他们会不辞辛苦地走上很远的路,只为了给一位中文老师买生日蛋糕,午夜时分还在用歪歪扭扭的汉字一笔一划地写满了整张生日卡片,又起个大早在宾馆里临时排练舞蹈和歌曲,甚至还在老师房间门口,用人搭一个金字塔给老师一个Surprise!他们用心去爱那位老师,我也用心在感受……
记得老师曾经和我们介绍说,他们这群孩子生活上都十分自立。我当时还想,他们的屋子会多么干净呢,看了之后才知道,他们也是衣服和书堆在一起的人。哈哈,我终于心理平衡了。这就是平凡的他们,和我们一样喜欢跳、喜欢笑、生活一片乱糟糟的孩子们!
美国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
13天的夏令营生活,我们和他们一起学习了不少中国的文化。在云南农业大学里了解茶的历史,我们还亲手采摘当地最著名的普洱茶的茶叶,再美美地品上几杯用“我们的茶叶”泡的普洱茶。这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新鲜,他们充满好奇地采摘那些嫩绿色的茶叶,有模有样地学习品茶,还买了许多普洱茶饼准备带回他们的家乡。我们学习的另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医,我们参观的地点是云南中医医院。我来时就已经料到了,那里的气味他们一定不会喜欢。果然,一进中医院的大门,Kei Lin 就一直捂着鼻子看我。有些美国女孩不敢看进行针灸治疗的人,用手捂着眼睛,却又留了条缝儿,不时好奇地偷瞄几眼。更令他们惊讶的是我们在澡堂里常见的拔火罐,呵呵,他们是不是觉得中国人挺残忍的?
其他的文化课程还有包饺子、民族舞蹈、太极拳、书法和民族音乐。尽管他们都是浅尝辄止,饺子包得像坦克,书法写得七扭八歪,唱民族音乐时只会拍桌子,跳民族舞蹈像跳HIP POP,但他们都热情地参与,快乐地学习。悠久的中国文化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
分别的泪洒在昆明大地上
临走的那一天,早晨7点,昆明,微凉。拎着行李,有些疲惫,不禁想起昨晚我们和他们趴在地上互相在彼此衣服上写下永远的纪念。
他们还会在中国呆一段时间,去丽江,去上海,再去北京。他们和我们起得一样早,在往常集合的宾馆大厅里,一切都没有变,我们互相拍照,嬉笑。
他们送我们上了巴士,在下面站了一排,冲我们招手,脸上不再是我们刚来时的不知所措,像是在送老战友。车快开的时候,他们突然冲上了车,大喊:“I LOVE YOU!"又和我们每个人拥抱。我抱着Kei Lin ,对她说:“You will be in my heart forever!"我能感觉到她的泪落在我的肩膀上,而我,早已泪流满面。
去机场的路上,车上格外安静,我静静地看着窗外,看着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地方。哼唱起《再见》那首歌,“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今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
我会珍惜Kei Lin 送给我的水晶地球,上面有他们的家和我的家。我会记得每个人的笑,那都是我永恒的回忆。我会珍藏我们的经历,因为它并不平凡。
别了,昆明。别了,PV Students。如果有缘的话,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再次相遇。
从长春机场起飞,我把无数的憧憬与期待带到了千米高空,遐想着那一个个未知的面孔……夜幕下,我们拎着行李向云大宾馆走去。他们穿着整齐的绿色衣服,好像已经坐在宾馆大堂等待了好久。看到我们来了,仿佛有些不知所措。呵呵,其实我也一样,当时心里还冒出个有趣的念头——“喔,这就是活生生的美国人呀!”
通过美国老师,我找到了我的Partner(将要与我同行、同寝的美国小伙伴)。她叫Kei Lin ,中文名叫张琪琳,在来之前,我俩就有用E-mail 联系过,但那并不足以让我了解她。见了面我才知道,她的父母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台湾人,所以她长得比较像亚洲人,一副很害羞的样子。她带我来到我们的房间,我偷笑,心里想着:“和美国人同吃同住的生活终于开始了!”于是,我用我不太流利的英语和她交谈了一阵。她的语速好快,说话的时候总爱歪着头,偶尔也会突然停下来,不自觉地把目光移到天花板上,接着冒出几句汉语来,但说得很慢,说不成句的时候还会不好意思地笑,然后继续用流利的英文和我侃起来。那一夜我很兴奋,以至于迟迟不能入睡,我想她也是吧……
陌生的小伙伴
他们是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alos Verdes半岛的高中生,但平均年龄却要比我们小两岁,因为在美国学生上学都比较早。一开始我还奇怪他们为什么总是光脚在宾馆里随便走,后来才知道,因为他们住在海边,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或是上街的时候都会光脚走路,这样比较自在、舒服,也就形成习惯了。
令我惊讶的是,这21个孩子各个都是运动员出身,Kei Lin是练体操的,有几个女生是练排球的,Nate(韩国人) 与Michelle 和我一样是练跆拳道的,SARA是练长跑的(美国人所谓的长跑是向海拔高的地方前进,像登山一样,不是一般人玩的游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身高1.98米的Tanner(我和他肩膀一样高),不用说了,人家肯定是玩篮球的,衣服上还印着LAKERS呢,扣篮的动作非常帅气。但Tanner来了之后貌似就有些水土不服,一直闹肚子,早上我们都在吃着馒头喝着豆浆,唯独他弄了一盒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食品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很奢侈的,他一天吃一盒,一盒人民币98.8元……
我不得不隆重介绍一个名叫WILL的小男孩,这个外表和我们一样的快乐男孩精通10国语言,在家里他讲汉语和法语,在学校他讲英语,与外婆讲意大利语,和以前的同学用日语和韩语交流。他用汉语可以和我们正常的沟通,但我们一旦肆无忌惮地讲起东北话,他就会皱着眉头看着我们。我偷笑:“嘻嘻,小子,没听过吧,这是更深奥的汉语噢!”他喜欢和我们走在一起,和每个中国学生都很亲热,还教我们打牌,打美国式的“抽王八”(他们叫“抽金鱼”) ,结果他次次都输,只好无奈地趴在地上乖乖地做俯卧撑,让我成就感十足,哈哈!有一天晚上,美国同学请客吃火锅,我才发现WILL原来是个“食肉狂”,他一看见肉眼睛就放亮光,那样子特别可爱。看他长得挺骨感的,怎么那么能吃肉呢?他解释说,在美国吃火锅,里面都是肉,没有青菜。瞧,他还在给自己找借口呢。
呵呵,这群陌生的Friends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精彩与惊喜!
他们也是“好学生”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美国的中学生像泡在蜜罐里,无忧无虑的,还可以有机会上最好的大学。我曾经把他们当成“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了。经过十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他们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在美国,没有“一考定终身”之说,他们每个人是要修学分的,然后根据几次的SAT成绩(取最好的一次)来申请大学。而这次活动,也会影响他们的学分,他们需要每天完成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他们的中文日记,这些都会影响到他们将来会上哪所大学,所以他们都出奇地认真、勤奋。在美国学生的大旅行箱里,有一半的空间放的都是书,而且几乎人手一台LAP TOP,供他们随时查阅各种资料。一到晚上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中国学生就出去逛得不亦乐乎,享受各种地道的风味小吃,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而他们多数都会呆在云大图书馆,拿着书、作业和电脑,“大干一番事业”。等到我们拎着大包小裹回来的时候,仍不见他们的踪影。
我们和美国学生还有个共同的功课——翻译。老师经常给他们留许多问题,然后需要我们帮他们翻译并作答。这是个挺困难的过程,我首先需要和Kei Lin用英文沟通,这时候,两种不同文化的想法碰撞得很厉害的,我也不得不把我们两个人的想法求同存异,然后我需要一段时间构思这些想法如何用通顺的汉语表达出来,最后把每个字用英文字母读出拼音来告诉她,好让她在电脑上打出中文。这项“工程”很耗费时间和脑细胞,我俩经常翻译到凌晨一两点钟。我看到很多美国学生,也包括Kei Lin ,用笔写中文时就只写拼音,然后发言的时候就照着磕磕巴巴地念,语音、语调怪异得很。
不比较不知道,汉语果真是最难学的语言,一个平平仄仄就够美国人受的了, 因为英语里只有平声,他们要是想说好汉语,就得学习如何卷舌头说话。我们同行有个叫Megan的女孩,她和我说她很怕说汉语,但她却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她说她已经学习了五六年的汉语了,可仍然说得不好。我笑了笑,很理解她,对她说:“Chinese is really a little more difficult than English,but, it doesn’t matter,you should believe yourself and keep learning.Someday you will be beyond yourself.”其实,我们学习英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美国小伙伴的平均年龄比我们小两岁,这一点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我问过一个美国老师,为什么你们的学生看起来都比我们成熟,她给我的回答是“可能是油炸食品吃多了”。不过我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心智的确非常成熟。对待一些问题,他们的看法十分独特,课堂上,老师也从不唱“独角戏”,学生们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老师是不会批评他们“胡说八道”的,在那么热闹的课堂上,我终于理解了他们为什么如此享受学校的学习生活。虽然语言确实是个障碍,但美国孩子们的活力无法阻挡,无形中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由自主地和他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笑起来……享受着青春,享受着快乐。
这些美国的学生对待他们的老师就像朋友一样,他们会不辞辛苦地走上很远的路,只为了给一位中文老师买生日蛋糕,午夜时分还在用歪歪扭扭的汉字一笔一划地写满了整张生日卡片,又起个大早在宾馆里临时排练舞蹈和歌曲,甚至还在老师房间门口,用人搭一个金字塔给老师一个Surprise!他们用心去爱那位老师,我也用心在感受……
记得老师曾经和我们介绍说,他们这群孩子生活上都十分自立。我当时还想,他们的屋子会多么干净呢,看了之后才知道,他们也是衣服和书堆在一起的人。哈哈,我终于心理平衡了。这就是平凡的他们,和我们一样喜欢跳、喜欢笑、生活一片乱糟糟的孩子们!
美国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
13天的夏令营生活,我们和他们一起学习了不少中国的文化。在云南农业大学里了解茶的历史,我们还亲手采摘当地最著名的普洱茶的茶叶,再美美地品上几杯用“我们的茶叶”泡的普洱茶。这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新鲜,他们充满好奇地采摘那些嫩绿色的茶叶,有模有样地学习品茶,还买了许多普洱茶饼准备带回他们的家乡。我们学习的另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医,我们参观的地点是云南中医医院。我来时就已经料到了,那里的气味他们一定不会喜欢。果然,一进中医院的大门,Kei Lin 就一直捂着鼻子看我。有些美国女孩不敢看进行针灸治疗的人,用手捂着眼睛,却又留了条缝儿,不时好奇地偷瞄几眼。更令他们惊讶的是我们在澡堂里常见的拔火罐,呵呵,他们是不是觉得中国人挺残忍的?
其他的文化课程还有包饺子、民族舞蹈、太极拳、书法和民族音乐。尽管他们都是浅尝辄止,饺子包得像坦克,书法写得七扭八歪,唱民族音乐时只会拍桌子,跳民族舞蹈像跳HIP POP,但他们都热情地参与,快乐地学习。悠久的中国文化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
分别的泪洒在昆明大地上
临走的那一天,早晨7点,昆明,微凉。拎着行李,有些疲惫,不禁想起昨晚我们和他们趴在地上互相在彼此衣服上写下永远的纪念。
他们还会在中国呆一段时间,去丽江,去上海,再去北京。他们和我们起得一样早,在往常集合的宾馆大厅里,一切都没有变,我们互相拍照,嬉笑。
他们送我们上了巴士,在下面站了一排,冲我们招手,脸上不再是我们刚来时的不知所措,像是在送老战友。车快开的时候,他们突然冲上了车,大喊:“I LOVE YOU!"又和我们每个人拥抱。我抱着Kei Lin ,对她说:“You will be in my heart forever!"我能感觉到她的泪落在我的肩膀上,而我,早已泪流满面。
去机场的路上,车上格外安静,我静静地看着窗外,看着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地方。哼唱起《再见》那首歌,“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今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
我会珍惜Kei Lin 送给我的水晶地球,上面有他们的家和我的家。我会记得每个人的笑,那都是我永恒的回忆。我会珍藏我们的经历,因为它并不平凡。
别了,昆明。别了,PV Students。如果有缘的话,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