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面积非常少。而且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27%,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与林业密切相关,所以应该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现状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1.026
1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的种类数量比较多
漫长的冬天可以杀死不少害虫。即便是寒冬没有冻死这些害虫,它们在短期内也不会对林业造成如太大危害。但现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更有利于病菌和害虫的繁殖生长,病菌和害虫滋生速度加快。2016年,广东地区的暴雨和害虫,直接导致荔枝减产70%。这些都是气候和害虫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
此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林业也实现了全球化,从国外引进单一品种,直接破坏了生态链的失衡。这些物种进入国内后,由于没有天敌,快速生长和繁殖,对当地的本土品种造成严重影响。这样发展下来,就造成了害虫种类增加,且对林业的危害也与日俱增。
害虫有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后,不论是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快速发展。之前的鼠害、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等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现在新的种类又增加了,这些害虫给林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计的。害虫是不断繁殖的,而我国的林业资源却是有限的,且林木夫人生长周期非常慢。现在的环境破坏严重,大部分的森林都是后面补种的,没有那么多原始森林资源,经不起害虫的侵略,因此防治林业害虫势在必行。
1.2 突发性的害虫很难治理
突发性的害虫经常发生,但每次都让人措手不及。例如,浙江省突发性森林害虫骤增。已10多年未发生的焦艺夜蛾在建德、淳安、义乌、常山、缙云等地暴发成灾,危害面积0.33万余hm2,部分被害松林虫口密度高达300条/株。广翅蜡蝉在嵊州的许多花卉苗木基地暴发成灾,危害面积达0.27万余hm2。这些突发性的害虫,都与监管力度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一直对林业有害虫防治的措施,但这些害虫是此起彼伏的,轮番上演,确实是难以治理。
1.3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广,面积大
林业害虫发生的区域一般来说,都比较大。因为森林是一片片的,有利于害虫传播。再加现在的森林大部分都是人工林,林木种类单一。当年在植树育林时,也没有考虑到林业害虫的防治问题,给害虫的滋生提供了环境。现在整体气候的变暖,冬天变短,对害虫的自然防治作用越来越小了。虫卵来年春天大部分都会孵化,害虫更多了。例如2012年8月,沉寂了数十年的黏虫在我国华北北部、东北再次暴发成灾,见虫的面积达26.49万hm2。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林业病虫害的面积不断增加,范围也更加广泛了。
1.4 林业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大
随着林业病虫害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加,对林业病虫害的威胁也更大了[1]。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害虫已经习惯了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并更好地生存了下来;同时,它们的生命力也增强了,有些害虫甚至产生了抗药性。现在能留下来的这些害虫,很多已经对杀虫药产生了抗体,药物已经对它们失去了效用。这种现状,给林业害虫防治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威胁。防治措施一旦不当,则可能造成害虫数量的增加。不得不说,林业病虫害的潜在威胁给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根据上文提到的问题及林业病虫害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减轻林业病虫害的危害。
2.1 进行林木苗检疫
开展林木苗检疫的基础工作就是培育新苗。优良的林木也是从树苗长起来的,只有提高树苗的抗害虫性,林木才不会轻易遭遇害虫侵袭[2]或即使是受虫害了,也不至于大面积扩散。第一,挑选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在培育期间,要注意为胚芽营造一个具有合适温度、湿度的优良生长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增强苗木的优良性。第二,做好培育管理工作。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土质,并且及时发现林木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一旦有问题,立马着手解决,增强苗木的治愈能力,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第三,幼苗在抚育期间,及时清理枯萎的苗木,保证林木间隙的通风性。这些已经枯萎的苗木,妨碍了周围苗木的生长,腐殖质容易滋生害虫,对周边的苗木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及时清理它们能扩大周围苗木的生长空间,提高林间的通风性,既有利于苗木生长,也预防了病虫害[3]。
2.2 杀虫药的使用
在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杀虫药的使用是最普遍的防治手段。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为大家所熟知。但长此以往,它对环境的破坏性就显现出来了。目前,根据林业病虫害的范围和面积大小,应该合理控制杀虫药的使用量,毕竟它对环境的破坏性太大了。最好是采用纯天然无公害的药物,来防治病虫害。
2.3 生物防治
目前,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是最天然无公害的,且效果也较为显著。在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使用生物防治手段,不仅可减轻病虫害的威胁,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现在,林业防护的“高手”有啄木鸟、山雀、灰喜鹊等,这些“高手”在林间捕杀害虫,既快捷又安全,还彻底。生物链就是这样循环的,林木给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鸟类也帮它们除虫,同时也保证了鸟类的食物来源[4]。最后,鸟类的粪便又回归到了土壤,给树木提供了养料。大自然才是最神奇的技工,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作为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手段,这种方法最简单高效,因此我们该保护鸟类,维持生物链的平衡。
2.4 加大治理投入
现在林业的治理,一般是“谁经营,谁治理”的原则,一般采用以地方的投入为主,国家支持为辅,群众共同支持的方式。但一旦出现了病虫害,国家都会采取政策支持。在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投入,而不是等出现了问题再去补救。各级政府应组织实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程,把林业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5]。同时,要注重维持生态平衡,林木敏度不可过大,品种不能太单一。
坚持生物防治为主,其他防治措施共同使用的方式,实现林业病虫害可持续有效控制,是实现科学防控的有效途径。采用这种治理方式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确保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林业病虫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病虫害,保障我国林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增加森林覆盖率,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绿色,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更清新。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23-35.
[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气候变化对林业生物灾害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42-156.
[3]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树木医生[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87-89.
[4]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55-59.
[5]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47.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1.026
1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的种类数量比较多
漫长的冬天可以杀死不少害虫。即便是寒冬没有冻死这些害虫,它们在短期内也不会对林业造成如太大危害。但现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更有利于病菌和害虫的繁殖生长,病菌和害虫滋生速度加快。2016年,广东地区的暴雨和害虫,直接导致荔枝减产70%。这些都是气候和害虫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
此外,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林业也实现了全球化,从国外引进单一品种,直接破坏了生态链的失衡。这些物种进入国内后,由于没有天敌,快速生长和繁殖,对当地的本土品种造成严重影响。这样发展下来,就造成了害虫种类增加,且对林业的危害也与日俱增。
害虫有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后,不论是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快速发展。之前的鼠害、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等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现在新的种类又增加了,这些害虫给林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计的。害虫是不断繁殖的,而我国的林业资源却是有限的,且林木夫人生长周期非常慢。现在的环境破坏严重,大部分的森林都是后面补种的,没有那么多原始森林资源,经不起害虫的侵略,因此防治林业害虫势在必行。
1.2 突发性的害虫很难治理
突发性的害虫经常发生,但每次都让人措手不及。例如,浙江省突发性森林害虫骤增。已10多年未发生的焦艺夜蛾在建德、淳安、义乌、常山、缙云等地暴发成灾,危害面积0.33万余hm2,部分被害松林虫口密度高达300条/株。广翅蜡蝉在嵊州的许多花卉苗木基地暴发成灾,危害面积达0.27万余hm2。这些突发性的害虫,都与监管力度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一直对林业有害虫防治的措施,但这些害虫是此起彼伏的,轮番上演,确实是难以治理。
1.3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广,面积大
林业害虫发生的区域一般来说,都比较大。因为森林是一片片的,有利于害虫传播。再加现在的森林大部分都是人工林,林木种类单一。当年在植树育林时,也没有考虑到林业害虫的防治问题,给害虫的滋生提供了环境。现在整体气候的变暖,冬天变短,对害虫的自然防治作用越来越小了。虫卵来年春天大部分都会孵化,害虫更多了。例如2012年8月,沉寂了数十年的黏虫在我国华北北部、东北再次暴发成灾,见虫的面积达26.49万hm2。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林业病虫害的面积不断增加,范围也更加广泛了。
1.4 林业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大
随着林业病虫害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加,对林业病虫害的威胁也更大了[1]。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害虫已经习惯了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并更好地生存了下来;同时,它们的生命力也增强了,有些害虫甚至产生了抗药性。现在能留下来的这些害虫,很多已经对杀虫药产生了抗体,药物已经对它们失去了效用。这种现状,给林业害虫防治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威胁。防治措施一旦不当,则可能造成害虫数量的增加。不得不说,林业病虫害的潜在威胁给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根据上文提到的问题及林业病虫害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减轻林业病虫害的危害。
2.1 进行林木苗检疫
开展林木苗检疫的基础工作就是培育新苗。优良的林木也是从树苗长起来的,只有提高树苗的抗害虫性,林木才不会轻易遭遇害虫侵袭[2]或即使是受虫害了,也不至于大面积扩散。第一,挑选优良的品种进行培育。在培育期间,要注意为胚芽营造一个具有合适温度、湿度的优良生长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增强苗木的优良性。第二,做好培育管理工作。在幼苗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土质,并且及时发现林木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一旦有问题,立马着手解决,增强苗木的治愈能力,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减轻病虫害的危害。第三,幼苗在抚育期间,及时清理枯萎的苗木,保证林木间隙的通风性。这些已经枯萎的苗木,妨碍了周围苗木的生长,腐殖质容易滋生害虫,对周边的苗木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及时清理它们能扩大周围苗木的生长空间,提高林间的通风性,既有利于苗木生长,也预防了病虫害[3]。
2.2 杀虫药的使用
在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杀虫药的使用是最普遍的防治手段。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为大家所熟知。但长此以往,它对环境的破坏性就显现出来了。目前,根据林业病虫害的范围和面积大小,应该合理控制杀虫药的使用量,毕竟它对环境的破坏性太大了。最好是采用纯天然无公害的药物,来防治病虫害。
2.3 生物防治
目前,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是最天然无公害的,且效果也较为显著。在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使用生物防治手段,不仅可减轻病虫害的威胁,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现在,林业防护的“高手”有啄木鸟、山雀、灰喜鹊等,这些“高手”在林间捕杀害虫,既快捷又安全,还彻底。生物链就是这样循环的,林木给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而鸟类也帮它们除虫,同时也保证了鸟类的食物来源[4]。最后,鸟类的粪便又回归到了土壤,给树木提供了养料。大自然才是最神奇的技工,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作为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手段,这种方法最简单高效,因此我们该保护鸟类,维持生物链的平衡。
2.4 加大治理投入
现在林业的治理,一般是“谁经营,谁治理”的原则,一般采用以地方的投入为主,国家支持为辅,群众共同支持的方式。但一旦出现了病虫害,国家都会采取政策支持。在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投入,而不是等出现了问题再去补救。各级政府应组织实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程,把林业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5]。同时,要注重维持生态平衡,林木敏度不可过大,品种不能太单一。
坚持生物防治为主,其他防治措施共同使用的方式,实现林业病虫害可持续有效控制,是实现科学防控的有效途径。采用这种治理方式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确保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林业病虫害的现状及防治措施。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病虫害,保障我国林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增加森林覆盖率,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绿色,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更清新。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23-35.
[2]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气候变化对林业生物灾害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42-156.
[3]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树木医生[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87-89.
[4]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55-59.
[5]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47.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