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出伦敦上高速路前往剑桥,上午的阳光非常纯净,天空一片淡蓝,窗外的风景有些像中国的高速路,只是汽车是靠左行的,路牌是英文的。
车行渐远,窗外路渐窄,风景却渐浓,约两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剑桥郊外,感觉这里如辛弃疾词中的竹篱茅舍,优雅宁静,但这里明明是剑桥,世界闻名的大学城。路边,有些老树的根恣意地窜出地面,盘缠交错着,上面爬满青苔,是那种带一些秋意的苍绿,润得整条路都翠滴如烟,落叶铺满了树下的土地,成熟的黄不再饱满,还带着些虫啃食过的痕迹。大家都静了下来,望着窗外的风景。
房子(确切地说是茅屋)斜顶上铺满了茅草,面朝着路的方向灰白色砖墙上开着一扇黑色的木窗,木质有些腐朽了,衬着窗棂上垂吊的英格兰艳丽的鲜花,从那份平淡中透出一份雅致来。我们的车行经之处密密的全是树木,四周仍是一片静谧。
车终于在一幢暗红色的楼前停下,脚踏在剑桥的土地上有一种潮润的感觉。暮春是剑桥最美的季节。路旁是一排排苍翠撩云的大树和一树树白色、淡紫色的樱花,在阳光的拂照下显得生机勃勃。各个学院和住宅门前的草地上,紫红的、粉红的玫瑰,鹅黄色的旱水仙悄然绽放。路灯柱上,住宅阳台上挂着、摆着鲜花盛开的花盆,真是繁花似锦,赏心悦目。 我们开始朝剑桥城内走去,树木渐少,房屋渐多。城内小巷纵横交错,一排排坚实地房屋连接起来,耸立在街巷两旁,时不时会冒出一座钟楼来,房屋以暗红色,灰黄色为主调,有围墙的地方必是黑色的栅栏,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风格居多,透着灯光的窗户永远紧紧关闭着,尖尖的房顶上永远都顶着不再使用的大烟囱。剑桥各学院分散在全城各处,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完整校园。但是又可以说整个剑桥市都是它的校园。因为市中心几乎被学院所包围,好像成了剑桥的生活区。墙脚停放了许多自行车,时不时还有学生弓着身子、背着大书包、蹬着变速车从行人身边溜过去。
剑桥的街道上几乎没有机动车辆,因此街道并不宽。但也几乎没有人在街道上走,似乎只是为了给自行车和偶尔经过的小汽车留出路来,行人都走窄窄的人行道。来来往往的,大都是芸芸学子。学生们都喜欢穿简单的牛仔裤、长风衣,背着背包,匆忙地行走。正如其他英国城市一样,剑桥的商业也很繁荣,但仍不失典型的英格兰的田园风光。似乎与城市规模不相称的众多剧场,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
我们沿着小巷,拐了不少的弯,就如走在一些石头房子围成的迷宫里一般,看见一扇小小的门前站着一位中年妇女,她不停地张望着巷口,我们谁也没有多留意一下门上的标牌,又往前走,突然公关经理跑上前来说:“不要走了,到了。”经理招呼我们回到中年妇女站立的小门洞前,我们才看见上面写着语言培训中心的字样,推开厚重的木门,穿过一条小小的通道,里面却别有洞天,那里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剑桥的一所语言培训中心。
教室里投影屏已打开了,上面的内容无外乎就是那些英语课程,有意思的就是一些网络视频的生活场景对话做得非常生动,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也注意到座位后面放着咖啡壶,茶壶,还有巧克力糖,纯净水。饮料也就罢了,放些巧克力在那里可能就是英国人的习惯,他们很注意调节开会时的情绪,嘴巴里总要吃点什么安慰一下那颗紧张的心。这令我想起一种入口绵软又无水分的梨,就是用来开会时嚼的,不脆,嚼时不会咂巴出声音。
中午,观摩会终于结束了,我们离开了语言培训中心,公关经理说,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后在刚才的停车地点碰头,然后乘车回伦敦。
同行的一位团友以前曾来过剑桥,他说,还有些时间,就在剑桥转转吧。他先带我们去国王学院看看,在他的带领下,沿着剑桥的小巷终于走到了一处比较开阔的路前,那里就是国王学院,也算剑桥的中心地带吧,国王学院的校门是盾形的木头门,门口还有一个红红的邮筒。我们从典型的19世纪哥德式门楼进入到学院里面,一眼就看到草地中央的亨利六世青铜纪念像,大家都在那里纷纷拍照合影。
时间真的很仓促,我们仅仅在国王学院附近逗留了半小时就原路返回,刚才来时在车上就隐隐见到康河边的柳树影子,那河就绕着剑桥城流过,现在我们来到横跨康河的桥上,与之平行的地方,有一座小小的粗木桥,几何图案的栏杆,像一座孩子搭的积木桥。这座桥是剑桥人引以为荣的数学桥,全桥不用一钉一螺,巧妙地展示出力学原理。
最使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那满城的绿色。青葱的草地几乎铺满了除了街道以外的这座小城一切空地。那一栋栋高大的校舍、教堂的尖顶和一所所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就在这一片绿色之中。剑河边上,垂柳成阴,丛林拥翠,衬托着剑河的一泓碧水,整个剑桥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绿意葱茏,令人心醉。
我们坐上了来时的车,回到来时的路上,挥挥手离开剑桥,没带走一片云彩。
车行渐远,窗外路渐窄,风景却渐浓,约两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剑桥郊外,感觉这里如辛弃疾词中的竹篱茅舍,优雅宁静,但这里明明是剑桥,世界闻名的大学城。路边,有些老树的根恣意地窜出地面,盘缠交错着,上面爬满青苔,是那种带一些秋意的苍绿,润得整条路都翠滴如烟,落叶铺满了树下的土地,成熟的黄不再饱满,还带着些虫啃食过的痕迹。大家都静了下来,望着窗外的风景。
房子(确切地说是茅屋)斜顶上铺满了茅草,面朝着路的方向灰白色砖墙上开着一扇黑色的木窗,木质有些腐朽了,衬着窗棂上垂吊的英格兰艳丽的鲜花,从那份平淡中透出一份雅致来。我们的车行经之处密密的全是树木,四周仍是一片静谧。
车终于在一幢暗红色的楼前停下,脚踏在剑桥的土地上有一种潮润的感觉。暮春是剑桥最美的季节。路旁是一排排苍翠撩云的大树和一树树白色、淡紫色的樱花,在阳光的拂照下显得生机勃勃。各个学院和住宅门前的草地上,紫红的、粉红的玫瑰,鹅黄色的旱水仙悄然绽放。路灯柱上,住宅阳台上挂着、摆着鲜花盛开的花盆,真是繁花似锦,赏心悦目。 我们开始朝剑桥城内走去,树木渐少,房屋渐多。城内小巷纵横交错,一排排坚实地房屋连接起来,耸立在街巷两旁,时不时会冒出一座钟楼来,房屋以暗红色,灰黄色为主调,有围墙的地方必是黑色的栅栏,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风格居多,透着灯光的窗户永远紧紧关闭着,尖尖的房顶上永远都顶着不再使用的大烟囱。剑桥各学院分散在全城各处,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完整校园。但是又可以说整个剑桥市都是它的校园。因为市中心几乎被学院所包围,好像成了剑桥的生活区。墙脚停放了许多自行车,时不时还有学生弓着身子、背着大书包、蹬着变速车从行人身边溜过去。
剑桥的街道上几乎没有机动车辆,因此街道并不宽。但也几乎没有人在街道上走,似乎只是为了给自行车和偶尔经过的小汽车留出路来,行人都走窄窄的人行道。来来往往的,大都是芸芸学子。学生们都喜欢穿简单的牛仔裤、长风衣,背着背包,匆忙地行走。正如其他英国城市一样,剑桥的商业也很繁荣,但仍不失典型的英格兰的田园风光。似乎与城市规模不相称的众多剧场,美术馆等设施,更使得这座大学城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
我们沿着小巷,拐了不少的弯,就如走在一些石头房子围成的迷宫里一般,看见一扇小小的门前站着一位中年妇女,她不停地张望着巷口,我们谁也没有多留意一下门上的标牌,又往前走,突然公关经理跑上前来说:“不要走了,到了。”经理招呼我们回到中年妇女站立的小门洞前,我们才看见上面写着语言培训中心的字样,推开厚重的木门,穿过一条小小的通道,里面却别有洞天,那里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剑桥的一所语言培训中心。
教室里投影屏已打开了,上面的内容无外乎就是那些英语课程,有意思的就是一些网络视频的生活场景对话做得非常生动,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也注意到座位后面放着咖啡壶,茶壶,还有巧克力糖,纯净水。饮料也就罢了,放些巧克力在那里可能就是英国人的习惯,他们很注意调节开会时的情绪,嘴巴里总要吃点什么安慰一下那颗紧张的心。这令我想起一种入口绵软又无水分的梨,就是用来开会时嚼的,不脆,嚼时不会咂巴出声音。
中午,观摩会终于结束了,我们离开了语言培训中心,公关经理说,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后在刚才的停车地点碰头,然后乘车回伦敦。
同行的一位团友以前曾来过剑桥,他说,还有些时间,就在剑桥转转吧。他先带我们去国王学院看看,在他的带领下,沿着剑桥的小巷终于走到了一处比较开阔的路前,那里就是国王学院,也算剑桥的中心地带吧,国王学院的校门是盾形的木头门,门口还有一个红红的邮筒。我们从典型的19世纪哥德式门楼进入到学院里面,一眼就看到草地中央的亨利六世青铜纪念像,大家都在那里纷纷拍照合影。
时间真的很仓促,我们仅仅在国王学院附近逗留了半小时就原路返回,刚才来时在车上就隐隐见到康河边的柳树影子,那河就绕着剑桥城流过,现在我们来到横跨康河的桥上,与之平行的地方,有一座小小的粗木桥,几何图案的栏杆,像一座孩子搭的积木桥。这座桥是剑桥人引以为荣的数学桥,全桥不用一钉一螺,巧妙地展示出力学原理。
最使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那满城的绿色。青葱的草地几乎铺满了除了街道以外的这座小城一切空地。那一栋栋高大的校舍、教堂的尖顶和一所所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就在这一片绿色之中。剑河边上,垂柳成阴,丛林拥翠,衬托着剑河的一泓碧水,整个剑桥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绿意葱茏,令人心醉。
我们坐上了来时的车,回到来时的路上,挥挥手离开剑桥,没带走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