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法治文化的具象化与新时代发展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s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内法治文化蕴含着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态度以及对党内法规制度有效执行的价值要求.加强党内法治文化建设是依规治党,提升管党治党水平的有效依托.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探索中以党内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努力建设党内法治文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党内法治思维形成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新时代党内法治文化建设应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内化法治思维并依托道德养成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升党内法治文化水平,以应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问题、新挑战.
其他文献
建成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一般理论原则,列宁和斯大林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经济落后国家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并向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般模式,这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遵循.各国国情差异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路径不同,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据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之路.在100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共同富裕道路,其实践如下:第一,党带领人民通
多民族共享的节日是促进多民族文化交融、增强民族团结感的核心场域之一.目瑙纵歌不仅在建构景颇族内部认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因相关起源叙事与中华射日神话的内在关联,成为促进景颇族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的历史证据和当代资源.目瑙纵歌节日实践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从"山官的"目瑙到"多民族共享的"目瑙的变迁,由片目瑙、布当目瑙、贡然目瑙、空然目瑙、苏目瑙、息目瑙、祝目瑙、祝木立目瑙等多种类型统一为"统肯目瑙".在"统肯目瑙"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景颇族呈现出加强国家认同、凝聚民族精神的祈愿."目瑙纵歌"通过景颇族神
文章以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论断为主线,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些阐释,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重点围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谈了一些学习体会,认为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是对“主线”引领和贯穿作用的实践性、成效性的要求.同时就物质与精神、多元一体、审异致同、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等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圆”昭示的范围,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互动理念是在法治领域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生动实践.该理念的提出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之重构及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均衡发展的要求,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国内法治、涉外法治与国际法治是国内国际法治互动的三个主体.三者在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层面呈现出相互影响、协调一致的三重互动方式,具体表现为将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共同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法治基础、使涉外法治与国际法治的标准相符以
爱对于两个人来说意味着结合.但是,这种结合有不同的方式和目标.巴迪欧有关爱的结合的观点和传统的爱的结合的观点存在差异.从阿里斯托芬到黑格尔到弗洛姆都强调爱的结合的目的是让两人达成一致,消除差异,从而克服孤独和分歧.但是,巴迪欧则强调爱的结合是一种事件,这样的爱的事件恰恰应该保持差异,肯定差异,只有差异才能让结合的两个人的视角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从而获得对真理的新的理解.
酋邦概念与国家概念有交叉,可以单独研究酋邦,但不可将酋邦与国家概念并列来阐述文明演进序列.神邦可用来指称国家产生之前那个已经出现宗教治理但无强制性公共权力的等级社会.在王震中先生所提的邦国与王国之间增加一个霸国阶段,以精确描述长江中游地区文明演进的序列.认为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经历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神邦,进入国家社会后的城邦、霸国、王国、帝国等几个阶段.这个演进的序列具有典型意义.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问题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痛点和难点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养老机构床位短缺、利用率低,农村的养老服务人员极度缺乏,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责任不清晰,农村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力度较小,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措能力有限,农村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服务的能力减弱,农村养老资源极其匮乏.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呈现出需求实现率较低、供给利用率低的基本特征.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失衡,导致农村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得不
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是政党执政和国家治理的重大议题.高度重视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表明,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始终坚持党在社会风险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与发扬斗争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和人民战争的制胜战略,是百年大党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主要经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根本方向,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精神指引.法治文化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通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能够强化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认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方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具体包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中、在建设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中、在以
自治县民族立法是我国整体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自治县民族立法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关键所在,也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自治县立法机关开展了一系列立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自治县在立法实践中面临一些困境,要在立法内容上加强对“民族特性”的相关规定,在立法事项上增强“地方个性”,提升立法技术增加“可操作性”以及在立法实施中及时矫正与上位法冲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