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疗模式在医联体全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参加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养的169名天津市社区医师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13个月内学员参加培训的各项指标,并从患者满意度的角度对其培训后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价.结果 线上视频学习完成度为81.66%;实践“打卡”完成度为29.93%,引入“互联网+”医疗模式后,学员平均打卡次数高于引入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科医师培训后,社区患者就医满意度高于培
【机 构】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联体运营部,天津 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务处,天津 3000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互联网+”医疗模式在医联体全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参加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养的169名天津市社区医师为调查对象,统计分析13个月内学员参加培训的各项指标,并从患者满意度的角度对其培训后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价.结果 线上视频学习完成度为81.66%;实践“打卡”完成度为29.93%,引入“互联网+”医疗模式后,学员平均打卡次数高于引入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科医师培训后,社区患者就医满意度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社区患者在就医体验方面,73.7%的患者对社区医生的信任感增强,55.7%的患者认为自己的医疗费用支出降低,65.5%的患者认为自己的就医路程缩短,75.3%患者认为慢性病诊疗现在可以在社区得到基本解决.结论 “互联网+”医疗模式应用于全科医师继续教育培养效果好、学员接受度及完成度高,有利于提高基层全科医师诊疗水平,结合医联体建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为实现“双向转诊”搭建了桥梁,从而达到“慢病在社区”的分级诊疗目的.
其他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若经两种以上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超过6个月,或联合靶向生物制剂治疗超过3个月,病情仍处于高疾病活动度的类风湿关节炎则定义为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并不少见,治疗极其棘手.本文回顾了1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经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或艾拉莫得,甚至生物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均未能有效缓解疾病活动度,采用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后病情逐渐缓解,并实现达标治疗.本文通过文献复习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和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
目的 评估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外周血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和93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的ADA、LDH水平和外周血T-SPOT.TB结果,比较两组间ADA、LDH及T-SPOT.TB结果的差异同时分析三者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效能.结果 TBP组患者ADA、LDH、T-SPOT.TB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水平在不断提升,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从手工操作发展为更精准的自动化操作,可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及污染.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 [1,2]以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CNAS)[3~5]的要求,在新引入仪器进行常规应用前,由临床实验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