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焊接行业的发展不仅靠高学历人才的研究开发,更要靠广大一线劳动者的应用和操作,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操作者,正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已5年有余,要想脱颖而出,培养出国家级重点工程的高级焊接工人,绝非现有条件能实现,笔者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3-0085-02
焊接是一种将材料永久连接,并成为具有给定功能结构的制造技术。几乎所有的产品,从几十万吨巨轮到不足1克的微电子元件,在生产制造中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焊接技术。焊接已经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寿命以及生产的成本、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焊接行业的发展不仅靠高学历人才的研究开发,更要靠广大一线劳动者的应用和操作,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正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已5年有余,但依据学院现有资源,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承担现有数量学生的教学和实习任务,但要想脱颖而出,培养出国家级重点工程的高级焊接工人,绝非现有条件能实现。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探讨。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大师级教师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值得学习和借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元制”师资队伍,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得以顺利实施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1)要求专业教师加强业务自修,提高实践意识,增强动手能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2)选择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到相关高等院校培训深造。也可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3)选取教师到企业培训,使教学与生产相结合。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4)优化学院对专业教师考核量化条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在焊接行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一线劳动者,学制3年,在全面素质基础上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对传统的文化课、基础课、专业理论课进行整合。各专业应用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不同,为体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这一宗旨,应由各专业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特点与基础课教师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力争在短学时的情况下学够本专业所需基础知识。
同时,有的专业课程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无法有机融合在一起,重复教学现象严重,通过优化整合课程,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如焊接结构生产技术课程专门针对焊接的制造加工,可将焊接制造工艺、焊接特种加工、熔焊原理整合,重点培养学生焊接制造能力,鼓励教师使用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编写的校本教材。
3 加强校企联合,实现校企双赢
我国焊接技术发展比较早的广东、大连地区,当地的大、中专院校早就开设了焊接专业。大连的焊接工业是近十几年随着大批日资企业入住带动本土企业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几年,焊接结构设计和制造水平迅猛提高,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焊接工人,各学校纷纷与企业联合办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同商定,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喜欢学,教师教学有针对性,实习是在工厂真刀真枪实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减少实训设备和教学经费,企业也得到所需人才。
现在德州工业发展比较落后,焊接工业更是方兴未艾,开发区只有几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试着抢先与它们合作。随着德州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相信不久会有一些压力容器厂在德州这块沃土扎根、开花结果,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焊接专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焊接专业可与电器自动化专业联合,打造焊接技术自动化中心
焊接制造主要依赖电器技术的发展才得到高速发展,电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焊接制造工业的发展,也赋予焊接制造业现代高新技术的内涵,有的专家甚至把焊接专业看成电器的一个研究方向。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焊接车间已有奥泰手弧焊机、奥泰二保焊机、奥泰埋弧焊机、奥泰氩弧焊机、简易数控切割机、折弯机、等离子切割机等多台套。如果再和电器自动化技术专业联合,同时配上UG、MasterCAM、CAD设计加工和数控软件,整个焊接中心可实现与焊接机器联网,形成具有焊接设计、预算、加工、检验、教学、培训、认证、研发的完整体系。全国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设置焊接专业,要想具有竞争力,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精”。
只有内外兼修,向外多看、多学,不断提升、完善自我,才能培养出好教师,有了好教师才能有好学生,才能有学院焊接专业最终的腾飞。笔者认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下,焊接专业一定能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级名牌专业。
关键词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3-0085-02
焊接是一种将材料永久连接,并成为具有给定功能结构的制造技术。几乎所有的产品,从几十万吨巨轮到不足1克的微电子元件,在生产制造中都不同程度地应用了焊接技术。焊接已经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寿命以及生产的成本、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焊接行业的发展不仅靠高学历人才的研究开发,更要靠广大一线劳动者的应用和操作,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正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已5年有余,但依据学院现有资源,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承担现有数量学生的教学和实习任务,但要想脱颖而出,培养出国家级重点工程的高级焊接工人,绝非现有条件能实现。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探讨。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大师级教师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值得学习和借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元制”师资队伍,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得以顺利实施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1)要求专业教师加强业务自修,提高实践意识,增强动手能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2)选择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到相关高等院校培训深造。也可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3)选取教师到企业培训,使教学与生产相结合。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4)优化学院对专业教师考核量化条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在焊接行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一线劳动者,学制3年,在全面素质基础上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需对传统的文化课、基础课、专业理论课进行整合。各专业应用基础知识的侧重点不同,为体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这一宗旨,应由各专业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特点与基础课教师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力争在短学时的情况下学够本专业所需基础知识。
同时,有的专业课程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无法有机融合在一起,重复教学现象严重,通过优化整合课程,使学生获得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如焊接结构生产技术课程专门针对焊接的制造加工,可将焊接制造工艺、焊接特种加工、熔焊原理整合,重点培养学生焊接制造能力,鼓励教师使用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编写的校本教材。
3 加强校企联合,实现校企双赢
我国焊接技术发展比较早的广东、大连地区,当地的大、中专院校早就开设了焊接专业。大连的焊接工业是近十几年随着大批日资企业入住带动本土企业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几年,焊接结构设计和制造水平迅猛提高,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焊接工人,各学校纷纷与企业联合办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共同商定,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喜欢学,教师教学有针对性,实习是在工厂真刀真枪实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减少实训设备和教学经费,企业也得到所需人才。
现在德州工业发展比较落后,焊接工业更是方兴未艾,开发区只有几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试着抢先与它们合作。随着德州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相信不久会有一些压力容器厂在德州这块沃土扎根、开花结果,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焊接专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焊接专业可与电器自动化专业联合,打造焊接技术自动化中心
焊接制造主要依赖电器技术的发展才得到高速发展,电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焊接制造工业的发展,也赋予焊接制造业现代高新技术的内涵,有的专家甚至把焊接专业看成电器的一个研究方向。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焊接车间已有奥泰手弧焊机、奥泰二保焊机、奥泰埋弧焊机、奥泰氩弧焊机、简易数控切割机、折弯机、等离子切割机等多台套。如果再和电器自动化技术专业联合,同时配上UG、MasterCAM、CAD设计加工和数控软件,整个焊接中心可实现与焊接机器联网,形成具有焊接设计、预算、加工、检验、教学、培训、认证、研发的完整体系。全国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设置焊接专业,要想具有竞争力,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精”。
只有内外兼修,向外多看、多学,不断提升、完善自我,才能培养出好教师,有了好教师才能有好学生,才能有学院焊接专业最终的腾飞。笔者认为,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下,焊接专业一定能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级名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