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丰宁农区鼠害发生特点,提出适合该地鼠害防控的物理、生物、生态结合毒饵站等灭鼠技术及应对措施,使丰宁鼠害防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达到防控灭鼠、降低害鼠危害目的。
关键词 鼠害;监测;调查;防控;河北丰宁;冀北
中图分类号 S8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76-01
丰宁地处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境内沟壑纵横,海拔400~1 500 m,海拔梯度大,无霜期90~140 d。全县总面积8 765 km2,耕地面积9.13万hm2,荒滩草场41万hm2,是典型农牧交错区,适合各类作物生长。特殊环境气候适宜各种类害鼠栖息繁衍,主要害鼠种类有褐家属、小家鼠、仓鼠、黄鼠、沙鼠、鼢鼠、花鼠等。鼠害是丰宁县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常年危害损失3%~5%,个别严重达10%以上。多年来,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落实,加强各部门组织协调与合作,大力推广生态、物理、生物、化学灭鼠技术,采取“五统一”灭鼠方法,取得明显防控效果,农区鼠害明显得到控制。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灭鼠工作的关键,坚持以政府主导为原则,建立“政府为主导、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鼠防指挥领导小组,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牧局、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林业、卫生、财政、公安、交通、广播及重点乡镇等领导为成员的领导组织。县政府下发《丰宁满族自治县鼠疫防治应急预案》,并组织召开春季灭鼠工作部门协调会,明确了各部门春季灭鼠任务、职责,并与相关部门签订了春季灭鼠工作目标责任书。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务必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全民参与,部门协作,齐抓共管,规范操作,确保安全,集中防控,保证效果。根据要求和分工农牧局成立分管局长为组长,植保站站长、草原站站长为副组长,植保、草原、乡镇区域站抽调10名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农区鼠害防治技术指导组,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建立严格奖惩制度,确保春季灭鼠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1]。
2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广泛宣传普及灭鼠知识
为提高全民灭鼠防病意识,降低鼠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植保站与县爱卫会,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灭鼠宣传,每年春季深入重点乡镇村刷写灭鼠宣传标语,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全社会积极行动,开展灭鼠活动”滚动字幕1个月,举办培训班20余场次,召开现场会10余场次,组织培训乡镇、村、组,投放药、械技术人员400余人,参与投放药、械人员2 000余人,发明白卡1.5万份。并通过《丰宁农牧信息》将鼠情发生信息及防治进展情况向全县和县委县政府通报,为政府灭鼠提供指导性建议,促进全县灭鼠工作顺利开展。
3 抓好鼠密度监测,为灭鼠提供依据
搞好规范调查,建立定期上报制度,实行“四定”措施,即“定监测网点、定调查人员、定调查汇报时间、定任务指标”。在全县设立调查网点6个,按不同作物种植区域坝上、坝下各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备1名专职调查员,由植保站对调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给予调查经费补助。植保站根据气候类型差异确定调查时间,制定统一调查规范和表格,每个调查点配备鼠夹200个,站内抽出4名技术人员分2个监督指导组,深入坝上、坝下2个片区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加强与鼠防所合作,分享调查数据,使调查更准确,在调查过程中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开展田间、农户鼠情调查、及时汇报鼠情动态、及时准确地发布中长短期趋势预报和情报,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4 多方筹集资金和灭鼠物资
每年向政府宣传,政府争取灭鼠资金,县政府也高度重视灭鼠工作,针对该县南连北京、北接内蒙特殊位置,为防止鼠害、鼠疫传播,年初做出财政预算,增加防鼠、监测、灭鼠等项经费,并通过政府协调爱卫会、农业、林业、草原等部门防鼠、灭鼠经费和物资统一协调使用,按分管区域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2]。
5 采取有效措施统一灭鼠
5.1 统一灭鼠实施时间
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9—10月进行统一灭鼠。做到“四集中”“四统一”“二不漏”,即集中时间、组织、人力和财力,统一指挥、行动、方法和配置毒饵,不漏掉房间和有鼠活动的环境。
5.2 建立灭鼠中心示范区
在坝上的大滩镇、鱼儿山牧场建立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各1个,每个防控示范区面积30 hm2,农户200户,带动周边各667 hm2,1万户农户,抓住灭鼠关键期,推广应用物理、生态和生物灭鼠技术,通过示范区辐射帶动全县鼠防工作顺利开展。
5.3 推广综防配套灭鼠技术
5.3.1 生态灭鼠。结合农事活动,开展平整土地,修整沟渠、田埂,铲除田边杂草和灌木丛,使害鼠难以隐藏、栖息;农作物生长期间,采取堵洞、灌水等方法破坏害鼠生存场所,收获期间快收快打,颗粒归仓,截断害鼠食料来源,达到减轻鼠害的目的。农户通过改造存储场所、建防鼠建筑、消除鼠类隐蔽场所等生态调控手段,改变和恶化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结合采用鼠夹、鼠笼等机械器具进行防治,降低鼠群数量和害鼠密度。
5.3.2 生物灭鼠。积极宣传百姓保护鹰、猫头鹰、狐狸、蛇等害鼠的天敌,有条件的可以设立招鹰牌,同时鼓励农户开展家庭养猫,提高家猫存有量,为天敌提供良好栖息场所,利用各类天敌控制害鼠。
5.3.3 物理灭鼠。以捕杀害鼠为主,采用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等灭鼠器械进行灭鼠,同时引进TBS灭鼠技术开展农田灭鼠,科学合理布置灭鼠器械,提高物理灭鼠效果[3]。
5.3.4 推广“毒饵站”技术及采用饱和式投饵法。一是毒饵站灭鼠方法。用口径5~6 cm的塑料管,制成长30 cm(室内用)和长45 cm左右(农田用)的“毒饵站”。农舍室内使用时将“毒饵站”放置在地面墙角等鼠道及觅食处;农田使用应将“毒饵站”两端用铁丝固定,插入地下,高出地面3~5 cm,以免雨水灌入,一般可放置“毒饵站”15~30个/hm2,沿田埂放置。每个“毒饵站”放毒饵20~25 g,15 d再投放毒饵1次。二是饱和式投饵法。选用0.005%溴敌隆毒饵,投放1 500~2 250 g/hm2,分10~15堆投放,田埂、堤坝、道路两侧、鼠洞较多的地方多投放几堆。投药后2~3 d根据取食情况添补毒饵,直到毒饵未见消耗为止。
5.4 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统一灭鼠
在春、秋季灭鼠关键时期,组织专业鼠害防治队开展统一灭鼠,统一对农田、农舍投放毒饵站和灭鼠器械,进行统一防治,解决农户自防不彻底或有遗漏现象,提高防控效果[4-5]。
6 注意安全,防止人畜中毒
在毒饵站毒饵投放前,做好宣传,要求农户密切配合注意安全,并管护好小孩,关养好农禽家畜,防止人畜误食中毒;毒饵投放时做好投药员卫生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中毒;毒饵投放后约7 d,及时搜集死鼠,并和剩余毒饵一并深埋。如发生人员中毒,必须立即就医,及时用维生素K1解毒。
7 参考文献
[1] 尚玉儒.冀北冷凉地区害鼠优势种群及密度与活动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邵育娟.农田鼠害的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1(3):281-282.
[3] 高军,范婧芳,崔栗,等.河北省农区害鼠种群现状及防治策略探讨[J].河北农业,2015(6):56-57.
[4] 姜策,张贵锋,张兴国,等.辽宁省农区害鼠危害的严重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07(8):35-36.
[5] 韩华,崔志红.淮北平原农区害鼠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3):106-107.
关键词 鼠害;监测;调查;防控;河北丰宁;冀北
中图分类号 S8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76-01
丰宁地处燕山北麓和内蒙古高原南缘,境内沟壑纵横,海拔400~1 500 m,海拔梯度大,无霜期90~140 d。全县总面积8 765 km2,耕地面积9.13万hm2,荒滩草场41万hm2,是典型农牧交错区,适合各类作物生长。特殊环境气候适宜各种类害鼠栖息繁衍,主要害鼠种类有褐家属、小家鼠、仓鼠、黄鼠、沙鼠、鼢鼠、花鼠等。鼠害是丰宁县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常年危害损失3%~5%,个别严重达10%以上。多年来,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落实,加强各部门组织协调与合作,大力推广生态、物理、生物、化学灭鼠技术,采取“五统一”灭鼠方法,取得明显防控效果,农区鼠害明显得到控制。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灭鼠工作的关键,坚持以政府主导为原则,建立“政府为主导、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鼠防指挥领导小组,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牧局、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林业、卫生、财政、公安、交通、广播及重点乡镇等领导为成员的领导组织。县政府下发《丰宁满族自治县鼠疫防治应急预案》,并组织召开春季灭鼠工作部门协调会,明确了各部门春季灭鼠任务、职责,并与相关部门签订了春季灭鼠工作目标责任书。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务必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全民参与,部门协作,齐抓共管,规范操作,确保安全,集中防控,保证效果。根据要求和分工农牧局成立分管局长为组长,植保站站长、草原站站长为副组长,植保、草原、乡镇区域站抽调10名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农区鼠害防治技术指导组,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建立严格奖惩制度,确保春季灭鼠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1]。
2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广泛宣传普及灭鼠知识
为提高全民灭鼠防病意识,降低鼠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植保站与县爱卫会,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灭鼠宣传,每年春季深入重点乡镇村刷写灭鼠宣传标语,在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全社会积极行动,开展灭鼠活动”滚动字幕1个月,举办培训班20余场次,召开现场会10余场次,组织培训乡镇、村、组,投放药、械技术人员400余人,参与投放药、械人员2 000余人,发明白卡1.5万份。并通过《丰宁农牧信息》将鼠情发生信息及防治进展情况向全县和县委县政府通报,为政府灭鼠提供指导性建议,促进全县灭鼠工作顺利开展。
3 抓好鼠密度监测,为灭鼠提供依据
搞好规范调查,建立定期上报制度,实行“四定”措施,即“定监测网点、定调查人员、定调查汇报时间、定任务指标”。在全县设立调查网点6个,按不同作物种植区域坝上、坝下各设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备1名专职调查员,由植保站对调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并给予调查经费补助。植保站根据气候类型差异确定调查时间,制定统一调查规范和表格,每个调查点配备鼠夹200个,站内抽出4名技术人员分2个监督指导组,深入坝上、坝下2个片区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加强与鼠防所合作,分享调查数据,使调查更准确,在调查过程中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开展田间、农户鼠情调查、及时汇报鼠情动态、及时准确地发布中长短期趋势预报和情报,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4 多方筹集资金和灭鼠物资
每年向政府宣传,政府争取灭鼠资金,县政府也高度重视灭鼠工作,针对该县南连北京、北接内蒙特殊位置,为防止鼠害、鼠疫传播,年初做出财政预算,增加防鼠、监测、灭鼠等项经费,并通过政府协调爱卫会、农业、林业、草原等部门防鼠、灭鼠经费和物资统一协调使用,按分管区域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2]。
5 采取有效措施统一灭鼠
5.1 统一灭鼠实施时间
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9—10月进行统一灭鼠。做到“四集中”“四统一”“二不漏”,即集中时间、组织、人力和财力,统一指挥、行动、方法和配置毒饵,不漏掉房间和有鼠活动的环境。
5.2 建立灭鼠中心示范区
在坝上的大滩镇、鱼儿山牧场建立鼠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各1个,每个防控示范区面积30 hm2,农户200户,带动周边各667 hm2,1万户农户,抓住灭鼠关键期,推广应用物理、生态和生物灭鼠技术,通过示范区辐射帶动全县鼠防工作顺利开展。
5.3 推广综防配套灭鼠技术
5.3.1 生态灭鼠。结合农事活动,开展平整土地,修整沟渠、田埂,铲除田边杂草和灌木丛,使害鼠难以隐藏、栖息;农作物生长期间,采取堵洞、灌水等方法破坏害鼠生存场所,收获期间快收快打,颗粒归仓,截断害鼠食料来源,达到减轻鼠害的目的。农户通过改造存储场所、建防鼠建筑、消除鼠类隐蔽场所等生态调控手段,改变和恶化害鼠生活的环境条件,结合采用鼠夹、鼠笼等机械器具进行防治,降低鼠群数量和害鼠密度。
5.3.2 生物灭鼠。积极宣传百姓保护鹰、猫头鹰、狐狸、蛇等害鼠的天敌,有条件的可以设立招鹰牌,同时鼓励农户开展家庭养猫,提高家猫存有量,为天敌提供良好栖息场所,利用各类天敌控制害鼠。
5.3.3 物理灭鼠。以捕杀害鼠为主,采用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等灭鼠器械进行灭鼠,同时引进TBS灭鼠技术开展农田灭鼠,科学合理布置灭鼠器械,提高物理灭鼠效果[3]。
5.3.4 推广“毒饵站”技术及采用饱和式投饵法。一是毒饵站灭鼠方法。用口径5~6 cm的塑料管,制成长30 cm(室内用)和长45 cm左右(农田用)的“毒饵站”。农舍室内使用时将“毒饵站”放置在地面墙角等鼠道及觅食处;农田使用应将“毒饵站”两端用铁丝固定,插入地下,高出地面3~5 cm,以免雨水灌入,一般可放置“毒饵站”15~30个/hm2,沿田埂放置。每个“毒饵站”放毒饵20~25 g,15 d再投放毒饵1次。二是饱和式投饵法。选用0.005%溴敌隆毒饵,投放1 500~2 250 g/hm2,分10~15堆投放,田埂、堤坝、道路两侧、鼠洞较多的地方多投放几堆。投药后2~3 d根据取食情况添补毒饵,直到毒饵未见消耗为止。
5.4 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统一灭鼠
在春、秋季灭鼠关键时期,组织专业鼠害防治队开展统一灭鼠,统一对农田、农舍投放毒饵站和灭鼠器械,进行统一防治,解决农户自防不彻底或有遗漏现象,提高防控效果[4-5]。
6 注意安全,防止人畜中毒
在毒饵站毒饵投放前,做好宣传,要求农户密切配合注意安全,并管护好小孩,关养好农禽家畜,防止人畜误食中毒;毒饵投放时做好投药员卫生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中毒;毒饵投放后约7 d,及时搜集死鼠,并和剩余毒饵一并深埋。如发生人员中毒,必须立即就医,及时用维生素K1解毒。
7 参考文献
[1] 尚玉儒.冀北冷凉地区害鼠优势种群及密度与活动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邵育娟.农田鼠害的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1(3):281-282.
[3] 高军,范婧芳,崔栗,等.河北省农区害鼠种群现状及防治策略探讨[J].河北农业,2015(6):56-57.
[4] 姜策,张贵锋,张兴国,等.辽宁省农区害鼠危害的严重性及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07(8):35-36.
[5] 韩华,崔志红.淮北平原农区害鼠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