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教育 诗意课堂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结果、轻过程的灌输式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自然成长。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历程奠定基础。把诗意融入到教育和课堂之中,达到“课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诗;诗意;课堂教学;诗性教育
  诗是源于内心深处最灵性的歌,以至真至美的形式演绎着。《现代汉语小词典》解释“诗意”一词时说“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有境界的课堂是充满美感的;诗意的课堂成就诗性的教育,具有诗性的儿童必定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具有诗性的儿童,必定是厚积薄发、富有底蕴的;具有诗性的儿童必定是从容大气、个性灵动的。
  诗意的课堂是符合儿童游戏的天性课堂,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自由愉悦,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茅塞顿开,是“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忘我投入,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智慧生成。如此的诗意课堂,才能成为儿童人生的一寸温情,才能成就教师的诗意人生。
  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困惑求索
  红旗小学在确定“诗性教育”,研究“诗意课堂”的过程中经历了困惑、求索与初步形成的阶段。
  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现今,学校整体分数高低仍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分数与排名是人才选拔的关键,升学的压力让家长和教师对成绩有着强烈甚至偏执的追求。丰富优美的学习过程变得简单且机械,一节节充满人性美,富有情趣的课堂变成了乏味的知识讲堂。
  在这样根深蒂固的课堂观念下,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本来创造性的学习也变成了单向的灌输和单调的重复。在以知识传授掌握多寡为教学目的和任务的知识课堂中,填鸭式的讲授成为教师应对应试教育的捷径。老师的课堂改革举步维艰,也迫在眉睫。
  灌输式的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压抑着生命的自然成长。以练促考的课堂训练剥夺了学生体验的过程,无穷无尽的课堂练习折磨和浪费这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繁华低效的课堂活动则忽视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的课堂追求标新立异,游戏表演层出不穷,小组合作贯穿课堂。虽然生动活泼,热闹花哨,但一节课下来,只是繁华过后烟散尽,此地空余惆怅,学生什么都没学到。
  更不容忽视的是,职业倦怠让课堂教学每天都唱着“过去的歌谣”。红旗小学是一所在岁月里奔忙,有着自己的荣耀,也有着自己的疲倦的显著老龄化的学校。课堂对教师失去吸引力,老师的倦怠让课堂变得重复老套,学生对课堂和学习的兴趣也渐行渐远。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针对课堂教学的种种现状,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育应致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堂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选择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美的熏陶,接受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的熏陶。
  从儿童的天性来看,儿童本身就是一首天然纯朴的“诗”。好说、好动、好问、好想和好表现,与生俱来的灵气,让儿童的世界弥漫着诗意的光辉。儿童又是感性的,他们用直觉去感知世界,用想象去解释世界。
  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诗人是受人敬慕的。其实,老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那是写在学生心田里的明天的诗。”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的劳动过程充满诗意,用激情点燃生命的火花,用神奇的力量点化生命的美丽,给学生带来诗意般的幸福和快乐的享受,同时也打造自己的诗意人生。
  3.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纯净的乐土,那一定与诗有关。诗的本质与核心是“灵魂的创造与创新”。因此,红旗小学憧憬出一幅诗意校园的蓝图,我们希望让诗意来陪伴这所虽渐老仍优雅曼妙的学校,让诗意来陪伴红旗子弟岁月成长仍纯净如初,使他们在生命伊始的岁月就丰盛华美。在我心里,这间学校的未来轮廓日渐明晰。诗性教育就像春夜的雨,从个人到团队,从团队到学校,在无声中,在优雅中不断地帮助嫩芽们提升和飞跃。我相信,诗意课堂将成为教师生命诗意勃发的新起点,成为儿童天性诗意盎然的新乐土。
  二、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且行且悟
  1.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意识
  中国茶道中有“一生一会”的说法:“生命虽然无常,但并不短暂,与好朋友也可能会常常对坐喝茶,但是每一次的喝茶却是仅有的一次。每一日想会都与过去、未来的任何一次不同。”正如我们的课堂,虽然每一天都有课堂,但每一节课都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一节课。诗意的课堂,让我们相信“一生一课”,带着悲悯的情怀,愿以美与爱来相托付,相赠与,相珍惜。
  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课堂:内容重新构建,形式活泼多样,过程异彩纷呈,教师个性飞扬,儿童兴味盎然……一节课罢,余音袅袅,三日绕梁,诗意的韵味芳香四溢。
  打造如此诗意的课堂,需要教师先行学习,细致研究教材,精心准备课堂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储备资源;需要老师带着饱满的情绪,愉悦的心情,步步生莲,感染学生;需要老师细心聆听儿童的心声,字字珠玑,让课堂处处迸发智慧的火花……
  诗意的课堂,让我们活在当下,带着悲悯的情怀,带着轻轻的疼惜,带着美丽的赠与和托付,师师然,洗手焚香,暖杯洗茶,严谨而庄重地开始我们的一生一课。
  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节奏与语言
  诗意的课堂在于课堂构思的精巧,在于富于规律变化的课堂节奏。起承转合是一种节奏,前后对比是一种节奏,螺旋递进是一种节奏。“嘈嘈切切错杂弹”变化着的节奏生成诗意课堂的气场。面对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年龄特点的儿童,我们需要艺术地构建一节课的教学节奏,让课堂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富有韵律美和灵动美。   诗意的课堂,同样离不开诗意的教学语言,即“诗性言说”。“诗性言说”不在于华丽、绚烂的教学语言,关键在于语言的表现力与穿透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是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是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更是构建诗意课堂的核心与灵魂。不同的课堂,不同个性的教师,语言也会各有特色,或幽默睿智,或激情飞扬,或平时饱满,或舌粲莲花。无论是何种风格特色,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语文的课堂富有艺术优雅,富有语文味;数学的课堂精致准确,深入浅出;英语的课堂,生动活泼,入情入境……面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也应体现其语言特色:低年级显浅直观,富有童趣,多鼓励性语言,多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高年级学生轻灵而有美感,准确且富有内涵……唯有如此,方可波动诗意课堂的琴声,方可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绝唱。
  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个性
  一名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个性鲜明的。历代名师以他们飞扬的个性影响和成就了后人:
  辜鸿铭学冠中西,站在北大的讲台上,不带讲义,不带教材,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兴之所至,随手拈来。不同国家的语言往往脱口而出,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梁启超学识渊博,讲到兴奋处,不禁手舞足蹈,在场的观众,也听得如痴如醉;陈寅恪每堂课都认真准备,注重启发与发现;赵元任讲课幽默风趣,深入浅出,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气氛中学习语言知识……这些老师不拘一格,自成风格,学生云集,桃李满天下。
  诗意的老师也应该是个性飞扬,自成一格的。有个性的教师要有“识”,深厚的学科底蕴,必然在学生心田播下知识的种子;有个性的教师要有“情”,热爱学生,神采飞扬的教师最受学生的欢迎;有个性的教师要有“心”,课堂中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让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创造出一个个精彩诗意的课堂。不管是是幽默型、技巧型、理智型、情感型或者自然型,有“识”、有“情”、有“心”的老师总能创造出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春天。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境界
  课堂的诗意源于课程,源于教师,源于学生。人在课中,课中有人,是一种诗意;人如其课,课如其人,是一种诗意;人即是课,课即是人,又是一种诗意。诗意的教师应学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课前成竹在胸,课本了然于心,所试图传授的东西都早已融入情感里,渗透血液中。“问渠那得清如许?”那是因为课程早已在你体内酝酿,获得了新生,课程因你赋予了生命而变得灵动,而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课程的精髓从你的言语中潺潺流淌,在你的眼神中顾盼飞扬,在你的表情中绽放异彩,在你的动作中焕发神韵,在对话中,在交流中,在互动中,款款走进学生的心中,习得、生成。诗意的教师“与时俱进,勇立涛头”,永远以学生的成长为本,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创新地使用教材,引领学生走向更高更远。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是人智慧的最高境界。同理“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课人合一”也是诗意课堂的最高境界。
  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策略
  我们致力打造“体验与感悟”的课堂理念,其核心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习发生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让课堂处处听到拔节的声音。诗意的课堂应如流水潺潺,不急不躁,莫失莫忘,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渐行渐悟,引导学生通过个体的体验,生成各自的感悟。语文的“积累与运用”,数学的“探究与迁移”,英语的“情境与会话”,综合的“合作与体验”,这一切,都能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投入,深入骨髓地浸润。这一切,正是课堂对学生生命的诗意教化。
  “凤凰纷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每个人的人生在他的少年时代都已经奠定,少年时代的那条线索是直接抛向未来的一条神秘的线索。教育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灯;诗意,滋生于悲天悯人的情怀,在童年的时期为学生培植“善根”,为他们的人生涂上一抹温暖的底色。
  让我们面朝未来,静待花期,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尼采说:“我就是那必须超越的东西。”因为,我是人,人必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除了学校教育外,更重要的教育还是来自家庭,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可促进教育的效果。在“贤文化”引领下,家庭与学校构建好“三个关系”,共同促进家校合作,共育贤人。  【关键词】贤文化;三个关系;家校合作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在教育中,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作用。  我校学校文化是“
【摘 要】细节对一个人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自己应该注重细节教学,也要让学生注重细节,在细节教学中获得进步。抓住生活细节、课堂细节、考试细节进行教学,能够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细节;生活;课堂;考试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俗语都表明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也能决定成败。教学也和其他工作一样,由无数个小细节组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
【摘 要】主题班会是根据学情或依据学校要求确立主题,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发动全班同学动脑、动手、动口,全身心投入和参与的一种主题教育活动形式。班主任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是实现主题班会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我是青春追梦人》主题班会为例,说明班主任应充分把控好自己在主题班会中策划者、引导者及体验者的作用,从活动开始时的有效导入到进行过程中适时恰当的点评总结都需要班主任全面、巧妙地把控,提高主题班会的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学问题”的设计以“研学后教”理念为基础,围绕文本解读为原点、目标导向为焦点、学生学情为落点、多角度精选为支点、层级推进为力点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真正有效地进行“研学问题”的设计,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学后教”;“研学问题”  一、策略一:深入文本解读,立足研学问题有效的原点  在阅读教学中,
【摘 要】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更是几何与图形学习的关键。而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而且可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体验,迁移新旧知识,形成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关键词】动手操作;空间观念;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以实际操作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突破难点和关键,可让学生明确点、线、面之间的
【摘 要】在新课程的课堂改革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再设计有统领性的研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和合作学习,以灵活的教法,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把学习、探究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这样不仅使我们的教学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研学问
【摘 要】本文笔者通过科学活动《火车呜呜呜》一课课件设计抓住大班幼儿的特点,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利用课件提升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游戏中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再现。这一教学设计定然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课堂设计;教学策略;情景教学  火车是很多家长带幼儿出游时选择的一种交通工具,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班幼儿多数都有过乘坐火车
【摘 要】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学术取向,而是以创造性自我探索、体验和表现为价值取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要转变观念,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意味着我国教育实践开始从哲学层面发生一些本质性变化。它
【摘 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大课外阅读的实施力度,采取措施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课内指导;方法指导;巧推读物;阅读交流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读书能促进人的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
【摘 要】南武实验小学“弘毅教育”特色主题扎根于南武文化深厚土壤之中。本文从南武百年历史出发,追本溯源地探究“弘毅教育”的根基,围绕办学理念、育人策略以及特色项目展开阐述,谈我校如何以文化立校,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  【关键词】南武文化;弘毅教育;特色建设  一、南武历史为根  我校是南武教育集团旗下“南武系”学校之一,肩负着传承弘扬百年南武精神文化的历史重任。  1. 南武校名,风雨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