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教身份到日常道德伦理——儒家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入侵,促使儒家文化艰难地开始了百余年来的“现代性”转换。正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示例作用,启示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提出儒家文化的“宗教身份”问题。新儒家针对现代性进程之中暴露出来的文化问题和伦理问题,指出了儒家文化对于现代性的疗救作用。全球化为儒家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当代契机,儒家文化现代性转换的具体进路在于:第一,排除掉儒家文化的“宗教身份”这一思考路径。第二,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建设过程之中,儒家文化必须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为当代中国的道德伦理建设提供文化资源和社会秩序模式,才能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主体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党政管理服务人员四部分。校领导决定校园文化的方向,教师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学生激活校园文化
形成于古代的味象审美,其于当今社会存在着不断泛化的趋势。味象源于食物,体现强烈的生命意象,具有很强的平民化倾向,很容易从精神层面的审美领域重新回归大众。因为味象本于生命
独立学院的会计实验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如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针对独立学院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指出应该从职业道德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实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