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华印书局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e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师京华印书局前身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的强学会书局改组而来的官营印刷机构,于1884年组建,1905年被上海商务印书馆买下,改名为京华印书局。据史料记载,当时改名时,商务印书馆将官书局的机器和印刷设备全部作价,连出版而未出售的木版印刷书籍和木版以及书局对外承印的印刷业务也全部接下来,对外的名称,既不能沿用“官书局”,也不好用“商务”,于是双方协议,起了京华印书局这个名字。
  190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设京华印书局于北京虎坊桥;设北京分馆于琉璃厂;设小学师范讲习班,并设附属小学。现存的京华印书局建筑是一栋楼房,像一艘轮船,俗称“船楼”。该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地上四层,采用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18年破土动工,1920年峻工,历时两年、投资十万元的新楼落成。建筑造型处理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已很大程度地展示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四层新式大楼在当时北京是很少有的新式建筑。大楼的主要功能是印刷厂房,至今内部还保存有京城唯一一部木制导轨电梯。随后,京华印书局在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方面增添了很多新的机器,除了印刷一般书刊外,还承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书刊,并且为故宫博物院承印画刊,业务范围还发展到天津、沈阳等地。它不但是北京的头等企业,还成了全国有名的实业,公私合营前,职工已达到400多人,京华印书局达到全盛时期。由于有众多文化名人的书籍付梓于此,因此素有“南有商务、北有京华”的美誉。现存的一张民国二年(1913年)京师京华印书局代印、由内务部职方司测绘编制的《实测北京内外城图》,为民国政府成立后测绘出版的第一幅北京城区全图。图上绘有方格网,并注明“每方格代一华方里”。该图不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而且对那些与民众生活有关的邮局、学校、寺庙、医院、水井等,均用不同符号标注于图上。可见当时京师京华印书局印刷水平已相当高。
  京华印书局1954年5月公私合营,改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属国家出版总署领导,名称仍叫京华印书局。1962年,京华印书局同中华书局、北京排版厂、50年代出版社印刷厂合并,名称仍为京华印书局。“文革”期间改称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京华印书局名称起于1905年,止于1967年,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存名六十余年。
  作者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
其他文献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诞辰116周年之际,由程宸先生编著的《毛泽东自传珍稀书影图录》一书,经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化部审核,已由国家图书馆出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多种血液病中异常表达,它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影响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功能,参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影响造血干细
门头沟区色树坟乡有一村民,多次到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木城涧矿王平村井找领导闹事。这位村民说:王平村井占用了他原有房宅基地的一部分,并说矿井周围的树木都属他所有,现在要求井矿方给予他一定的补偿,还说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他就拆毁井矿的房屋,砍伐周围的树木。矿井领导对这位村民的无理取闹无计可施,令有关同志到矿档案室查找到了当年的征地协议。在矿方出具的证据面前,这位村民无话可说了。  原来,这块地是矿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在专用硬件设备带来的成本、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挑战下,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应运而生,受到了广泛关注。NFV在通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技术
企业文化在我国正逐步成为企业建设中的重头戏,工会作为企业建设的主力军对企业文化建设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工会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联,企业文化的发展对工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