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夫妇为何互题“克己复礼”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9年10月19日,住在苏州的林彪题写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赠送给叶群。三天后,叶群又题写了同样内容的条幅赠送给林彪。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有人曾把这一件事说成是林彪企图搞复辟。这样说未免简单化、脸谱化,没有任何说服力。那么,林彪夫妇为什么要互题“克己复礼”呢?让我们“穿越”到那个年代,看一看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环境。 On October 19, 1969, Lin Biao, who lived in Suzhou, wrote a banner entitled “A Long Way for All, Only This Is a Great, Self-denial”. Three days later, Ye Qun also wrote a banner of the same content to Lin Biao. In the campaign of “criticizing Lin Shui-bian,” some people once described this incident as an attempt by Lin Biao to make a comeback. To say that is simplistic, facial, there is no convincing. Then, why should the Lin Biao and his wife question each other “self-denial”? Let us “cross” to that era and take a look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其他文献
1950年全军共精简150万余人。新中国成立时,解放军总员额为550万人,1950年4月,中央决定将总员额减至400万。后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军队又扩编至627万。  1952年全军共精简227万余人。1951年底,中央军委决定于1952年再次对解放军进行大规模精简整编,全军总人数降为400万余人。  1953年全军减至320万人。1953年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对人民解放军再一次进行精简
在中俄双边关系进入成熟和稳定时期以后,这种关系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还有哪些空间可以拓展,哪些潜能可以发掘,是值得深思的.在国际事务上,中俄从对美斗争转变为维护国际和平
铁仙四哥嫂:  相别几近三十年,一朝晤对,幸何如之。旧社会日趋没落,吾家亦同此命运,理有固然,宁庸回恋。惟人生赖奋斗而存,兄嫂此来,弟处他人檐下②,实无可为助。倘在苏北,或可引兄嫂入生产之途,今则只能以弟应得之公家补助金五万元③,送兄嫂作归途费用,敢希收纳。目前局势,正在变化万端,兄嫂宜即返扬,俾免六伯父悬念。弟正值万忙之中,无法再谋一面。设大局能转危为安,或有机缘再见,届时亦当劝兄嫂作生产计也。
期刊
期刊
2016年离我们而去,国内车市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这里,罗列了这一年中网上点击率颇高的十大关键词,对2016中国车市作一盘点。回暖2016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回暖年”。中国汽
期刊
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发展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农业信用保证基金、华侨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等辅?性金融机构,对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国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日前,“双十一”购物节再次引爆中国消费市场。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天,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交易额达1207亿元,超过去年的912亿元,创下新纪录,正式进入“千亿元时代”。
期刊
12月8日,为期三天、主旨为“让制造更聪明”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中国南京落下帷幕。前一日,中国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方位智能化转型,并重点发
期刊
序言2002年,东盟与中国领导人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跨越性的一步为巩固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后,东盟与中国签署了涵盖多领域的经济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