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纤维结构不良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由于严重程度不同,病变范围差异较大,手术治疗尚缺乏统一原则。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影响股骨纤维结构不良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84处股骨病灶)的病例资料。收集的临床数据包括:基本数据(性别、诊断时年龄、病灶处初次骨折的年龄),初诊时的主要症状,受累部位(单发型或多发型),股骨病灶部位和病理结果。手术相关数据:手术时间,失血量,植骨类型,内固定方式(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早期并发症(感染和血肿)。随访相关数据:相关并发症(是否出现骨折及恶变),影像学资料和末次随访时患者功能评分。结果:3处病灶(3/84,3.6%)住院期间出现早期伤口并发症,其中2处为切口感染,1处为切口血肿,均经伤口清创后愈合。10处病灶采用髓内固定,64处病灶采用髓外接骨板固定。髓内固定组早期切口并发症发生率(2/10,20%)明显高于髓外接骨板固定组(1/64,1.6%,P<0.001)。82例患者中66例获得末次随访,随访比例为80.5%,中位随访时间为47.1个月。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出现局部复发。随访期间无恶变病例出现。伴有"牧羊拐"畸形组(n=8)和无畸形组(n=58)末次MSTS功能评分分别为(29.1±1.1)分和(29.8±0.6)分,"牧羊拐"畸形组功能明显差于无畸形组(P=0.012)。病理骨折和骨纤类型不是影响预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初次骨折时患者年龄是随访期间再次骨折的预测因素,尤其是年龄小于18岁者。"牧羊拐"畸形是影响术后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方式均可提供足够的生物学稳定,并在中期随访过程中可获得相同的预后。
其他文献
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可从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入手.
利用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代谢物替米考星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二丁胺磷酸盐缓冲液-水
2014年12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下文简称《修订草案》),会议上并对《修订草案》的修订做出了一系列
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近年来的数据表明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且高致死、致残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