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例及文献综述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咯痰伴喘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双肺闻及较多细湿啰音及喘鸣音,杵状指可疑.胸部X线片:两肺透光度增强,左下肺见多发结节及网状影.胸部高分辨CT:两肺广泛分布小叶中心性细小结节影,左下肺局部小支气管壁增厚,双下叶和右中叶少许支气管轻微扩张.副鼻窦科瓦位提示副鼻窦炎.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提示支气管上皮破坏,管壁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少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周围肺泡壁有少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肺泡壁组织增生不明显,偶见局部纤维化并突入肺泡腔.常规肺功能提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PaO265 mm Hg.根据临床、影像表现、病理改变以及目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10 mg/(kg·d)]治疗,患儿病情明显好转.结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发生于中国儿童.主要诊断依据为慢性咳嗽、咯痰伴喘息,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为细支气管中心性或小叶中心性,伴有副鼻窦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控制病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脑转移全脑放疗的时机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搜集147例NSCLC伴脑转移并行全脑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
目的利用能够表达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iRNA 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载体(pGEFP-C_1)转染 SD 大鼠系膜细胞系、干扰 TGF-β_1的表达,观察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
喷雾干燥是液体物料经雾化器雾化成细小雾状液滴,与热空气接触表面积大大增加,水分迅速蒸发,数秒钟内即被干燥成粉末或细颗粒。由于其进风口温度在170℃以上,传热介质空气中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分布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首先使用CD31抗体包被的免疫磁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胶质瘤组织中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了30例胶质瘤和6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人畜共患病致病菌.国内外的检验方法中均把产H2S的可疑Lm判为非Lm.
[目的]了解不同方法招募的男男性接触者的社会人口学、高危性行为及HIV和梅毒感染情况.[方法]于2005年7月至11月对招募的男男性接触者进行社会人口学和高危性行为的问卷调查,
目的 评价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
目的 了解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高危患者体内念珠菌的分离情况以及深部念珠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血液科、老年科和ICU病房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入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不同亚型患者的精神心理异常及其对患者自然病史的影响。方法对临床考虑GERD的患者行胃镜和24 h胃食管pH值监测.询问并填写症状问卷。调查反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