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有效机制的探讨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i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顺应高教大众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潮流,按照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党建工作进公寓是高校思政工作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如何在公寓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发挥公寓的强大育人功能,高校思政工作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公寓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龙头”作用。
  关键词:学生公寓 党建工作 有效机制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休闲放松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实践课堂。随着高校教学组织形式和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公寓的育人功能越来越突出,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结合学生公寓的新情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渠道,创新工作载体,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公寓,努力创设全环境考察、全过程教育的工作格局。
  
  1 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必要性。
  
  1.1 落实高校思政工作“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需要。学生公寓是学生的“家”,是同学问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公寓内表现真实,这将使考察、培养、发展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得到充分的保证。有些党员在形式上入了党,而思想上却没有入党:入党前一个样,入党后一个样;院系、课堂一个样,公寓里面又是一个样。这根本不符合一名真正党员的形象。党员不仅在学院里、学习上是同学的模范,在公寓里、生活上更要是同学的楷模。考察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这对原本以学院为主流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有必要在公寓中建立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重心由原来的“院系一专业一班级”向“学生生活园区一公寓楼一寝室”倾斜,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1.2 后勤社会化后,党组织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是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增强了学校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出现了新问题。在后勤企业对公寓管理与经济利益相挂钩,日益强化其服务功能,而缺乏有意识的育人管理,不能形成有效的育人环境,无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伸到8小时之外,使党组织和学生获得了零距离的接触,既是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又是全面造就发展人才,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
  
  2 党建工作进公寓面临的困境。
  
  2.1 思想上缺乏重视。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口号提出已有几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一些党建工作者对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意识上存在认识错误,认为这是大而全、小而全,搞重复建设。意识上重视不够,实践中投入不够,公寓党建办公室的设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公寓党支部的工作往往只是登记学生党员、向该党员所在的学院党组织反馈在公寓的表现情况等,其影响力和渗透力十分有限,学生对公寓党组织意识模糊,行动上也不会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公寓党建工作很难占领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
  2.2 机制上缺乏完善。学生公寓形成后便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成为课堂之外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原来的以院系为核心建立的组织体系,很多工作学院难以企及和深入,这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出现“盲点”或“空白”。另外,随着后勤设施服务的不断完善,学生的很多活动就在公寓内完成,如何引导他们在公寓内有序、健康地开展活动对高校完善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另外随着互联网进公寓,其以独有的资源丰富、信息共享、交互性强、传播快捷等特点,占据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的业余时间,同时一部分学生还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这对党的工作机制是一个严峻挑战。
  2.3 管理上缺乏协调。公寓党组织的功能对象主要是学生,而这些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学生所在的院系执行,这样就存在着双重管理的问题,公寓党组织与学院党组织必须有充分的联系。然而,在主观上,一些党建工作者会缺乏沟通意识或懒于沟通,与其麻烦地去沟通不如按照学院原有的框架去执行,或者拱手相让于公寓党组织去完成全过程:在渠道上,日常工作中公寓与学院缺乏一种制度化、常规化的渠道进行联系,难以做到及时、有效、合乎程序的沟通与交流。如何协调学生公寓党组织与各院系党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何种渠道联系,值得一线工作者探讨与研究,处理不当,就会带来负面影响。
  2.4 程序上缺乏统一。公寓党建工作面临的学生是来自不同学院的,不同学院的党建工作在发展党员程序上又存在着差别,这对公寓党建工作增加了难度。对于在学院提出申请,在公寓里进行培养、考察的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者就得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院及时沟通,否则往往会在学生入党发展时间上出现问题,这样两极的工作就会误了学生。
  2.5 人力物力上缺乏保障。公寓党建工作是一项基础,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开展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划拨一定金额的活动经费及配置相应的公寓活动场所与设施。没有充分的人力物力保障,公寓党建工作难以开展,更是难以深化推进。
  3 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有效机制探讨。切实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公寓,让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公寓氛围,促进学生个人健康的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好公寓党建工作,建立公寓德育新机制,真正实现党建工作公寓版延伸。
  3.1 端正思想,转变观念。坚持育人“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公寓作为一个育人阵地来抓,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后勤公司的管理工作相统一,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公寓党建工作不是在搞重复建设,公寓党组织与各院系的党组织不属纵向隶属关系,而是分工协作、职责互补的关系。公寓党组织考察、培养,学院党总支考核鉴定的党建模式,可有效地弥补学院党总支因远离公寓而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不足的缺陷。
  3.2 完善组织,建立制度。坚持“组织全覆盖、管理全方位”的党建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公寓党建工作。以团总支为党小组,以公寓为党支部,建立高校学生公寓党组织体系:由公寓辅导员担任公寓党支部书记,由公寓辅导员、高年级学生担任支部副书记、支部委员、党小组组长,建立公寓党员干部队伍体系:干部队伍成为公寓党组织的体系传播者、教育管理者。组织覆盖公寓生活,管理深入生活内部,充分发挥公寓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公寓内的带头模范作用。
  3.3 增加联系,开辟渠道。联系需要载体,沟通需要渠道。通过学校定期与不定期的会议打通公寓工作与学院工作平行的局面;通过党员常规与非常规的活动增进公寓党建工作者与学院党建工作者的交流;通过网络开辟党建工作群,让一线的党建工作者可以实时、直接地接触,进行信息地交流、讨论与互换。
  3.4 规范发展,统一程序。公寓党建工作起步不久,很多工作模式还处于摸索与探讨阶段,只有规范程序,合理 定位,公寓党建工作才能得到同学的认可,才能得到学院的认可。目前,一些学校公寓党建工作只有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的权力,没有发展预备党员及党员的权力,前期在公寓,后期必然要转到学院,公寓党建工作只有做到规范程序,才能与学院有进行良好的交接,否则在交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而且还会误了学生。学校组织部统一各学院的党员发展程序,为公寓与学院党建工作的交接搭好平台。
  3.5 开展活动,组织生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征,实行党员生活制度。公寓党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宣传“红色网站”;公寓中设立支部活动室,开展党小组之间的各类活动,使党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成人格、知识、能力的提高;组织开展“学生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增强联系党员的组织观念、组织纪律;组织开展“树好以面旗帜,唱响一种声音,办好~件事情,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活动,使原来仅在学院范围发挥的学生党员作用延伸进学生公寓。
  通过建立公寓学生党组织,以党建带动团学建设、带动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以骨干队伍建设带动学风、校风建设;以制度为保障,以网络为载体,以育人为目的,使高校党建工作的触角能触及更深,使园区的育人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刘静萍,对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7(3)
  2 谢俊才,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3)
  3 梁忠厚,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区党建工作的创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6(4):388~389
  4 潘从义,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探索与实践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15(1)
  5 杨洁,谈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6 李萍,学生公寓:当今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平台,盐城工学院学院(社会科学版),2006.3
  7 吴春丽,学生公寓党建工作模式探索,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
  8 张志军,支部建在公寓中——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2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农医类非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是把学生引入科技创新大门的必经阶梯。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浅述了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内容,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开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  关键词:大学物理 创新 教学 教育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对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策略进
期刊
摘要:按照“三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全面培养人才和培养全面人才的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阐述了建立高校内部质量监控机制的必要性,建立了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架构,构建了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有效运行模式,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学质量 内部监控机制 架构    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通过收集教学
期刊
摘要:针灸推拿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中医院校在培养针灸学专业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针灸推拿教育规律的认识,一直处于研究和探索中,本文对针灸推拿的事业发展、教育及怎么才能培养出德才具备的专业人才做些探讨。  关键词:针灸推拿 教育改革 继续教育    建国以来,针灸推拿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中医院校在培养针灸学专业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西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选择旅游的比率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生力军,成为影响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习 就业 不对称性    旅游业作为21世纪重要经济增长点,以其强劲的势头,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大学生是否从事旅游业对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1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现状评价。
期刊
摘要:培养师范生说课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效提高试讲水平的重要环节。这对师范生的试讲、实习及今后的教学工作能起到重大作用。说课内容包括教材地位与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课堂小结与反恩等。培养说课能力,基本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但更需要在实践中提高。师范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说课的理论知识,积极投身说课训练活动,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实力,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通识课程的涵义及通识课程《生活中的化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非化学专业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通识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非化学专业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通识课程 《生活中的化学》 环境保护意识    1 前言。保护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大力提倡、实施的“人类、自然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大学通识课程教学中进行保护环境教育,把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现今高等教育中流行的教学辅助方法,本文在肯定多媒体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及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了一些探讨,主要就学习兴趣,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教学效果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可谓如火如荼,从硬件设施的配置,课件的开发,到相关人才的培养,再到各种学术活动的举办等,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理论研究也是
期刊
摘要:本文是在对武汉地区(部属)七所高校1 800名学生的日常生活用品与穿着开支、文体用品与娱乐休闲的费用、学习用品与课外培训开支等方面的68个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在心理与外在环境等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大学生该如何构建健康,理性的消费心理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调查 消费心理分析    引言: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大学生为了满足个体或群体的物质和精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跨学科公选课程越来越丰富,特别是计算机类公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然而课堂上却出现了学生混课现象。本文细致分析了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指出优化计算机类公选课程体系结构、精简教学内容、实行课上课下并行的教学模式才是改变这种现象的根本,并给出了计算机公选课程体系结构关系图,论述了计算机教学与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选课程 课程结构体系 计算机思维 教学模式   
期刊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中国传统教师总是手持竹鞭,踱步于学生中间,他们默念着:“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的教育口诀,对顽皮淘气的学生轻则怒目呵斥,重则叫你皮肉受苦。顽童伸出幼嫩的小手在阵阵刺耳的竹板声中泪流满面,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典型场景。受传统教育的这些消极影响,部分教师对学生侮辱、谩骂甚至是殴打、罚站、罚钱、罚跑圈,这些都在精神与肉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