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1日,被科技部命名的“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张伟汉表示,这两个基地的建设,将在吉林省的国际科技合作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龙头。
据介绍,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吉林省农科院)近年来与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英国、挪威、丹麦、日本等国的大学和农业科研院所签署了18项长期科技合作协议。通过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参与指导和研究工作,每年邀请国外合作方技术人员30余人次来华交流,以及定期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在生物技术、分子育种、品种资源、食品加工和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多年来,在超级稻、玉米、大豆等种植业,优质草原红牛、奶牛等畜牧业,乳酸菌、功能食品等农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白城市农科院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上具有较好的基础,先后与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芬兰、挪威、荷兰等10余个国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引进了国际知名专家60多人次,聘请了8位外国专家作为该院客座研究员;引进了燕麦、黑麦种质资源800多份;通过国内外燕麦资源杂交,育成了燕麦新品种10个;引进了燕麦膳食纤维实验室提取技术、燕麦发酵饮品加工技术、科研数据科学统计GGE方法等;与加拿大农业部国际合作局联合成立了中国一加拿大燕麦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召开了两届“中加燕麦开发战略国际研讨会”;培养壮大了国内燕麦科研创新团队。拓宽了我国种植业研究对外合作的窗口,促进了我国燕麦产业发展。
这两个院所以本地区自然条件为基础所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其成果在我国西部类似生态区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前景。
通过建立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将会进一步拓展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渠道,通过国际科技合作的引进一消化吸收一再创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吉林省农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起到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的规模
据介绍,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吉林省农科院)近年来与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英国、挪威、丹麦、日本等国的大学和农业科研院所签署了18项长期科技合作协议。通过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参与指导和研究工作,每年邀请国外合作方技术人员30余人次来华交流,以及定期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在生物技术、分子育种、品种资源、食品加工和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多年来,在超级稻、玉米、大豆等种植业,优质草原红牛、奶牛等畜牧业,乳酸菌、功能食品等农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白城市农科院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上具有较好的基础,先后与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芬兰、挪威、荷兰等10余个国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引进了国际知名专家60多人次,聘请了8位外国专家作为该院客座研究员;引进了燕麦、黑麦种质资源800多份;通过国内外燕麦资源杂交,育成了燕麦新品种10个;引进了燕麦膳食纤维实验室提取技术、燕麦发酵饮品加工技术、科研数据科学统计GGE方法等;与加拿大农业部国际合作局联合成立了中国一加拿大燕麦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召开了两届“中加燕麦开发战略国际研讨会”;培养壮大了国内燕麦科研创新团队。拓宽了我国种植业研究对外合作的窗口,促进了我国燕麦产业发展。
这两个院所以本地区自然条件为基础所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其成果在我国西部类似生态区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前景。
通过建立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将会进一步拓展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渠道,通过国际科技合作的引进一消化吸收一再创新,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吉林省农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起到引领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