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辅导员在教育中的工作和思想素质的再培养,旨在为指导大学生更具针对性,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健词】年级辅导员;工作意识;思想素质;再培养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是教师们学习和生活中时刻遵循的准则。作为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辅导员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具备语言、思想、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才能胜任这份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积累。
1.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学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与本科院校大不相同,而大部分辅导员来自本科院校对高校学生状况、专业设置、专业学习要求等了解不够深入,同时,诸多高校实行辅导员跨年级带班制度,每个辅导员带多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跨年级又跨专业,加上辅导员除了承担纵向班级学生工作外,还承担着团总支、学工办等方方面面的横向工作,这样对高校辅导员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全面有效的开展实施。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和思想素质再培养,是稳定辅导员工作队伍重要措施。
2.高校辅导员工作责任意识的培养
2.1 加强“有效沟通”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培养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重点使用的一个策略。交流沟通的策略首先要求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沟通场所尤其是宿舍。最后辅导员除了要使用好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等传统方式外,还要掌握和利用电子邮件、QQ、网络博客等各种现代沟通工具。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管理中把学生当作“成人”看待,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个人潜质,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2.2 “以身作则”加强年级辅导员工作责任意识的再培养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高校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和接触大学生,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否则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使辅导员丧失威信,这种后果是很严重的。年级辅导员关键要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执行力,在落实职责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本年级学生的成人、成才,有利于本年级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改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 加强年级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再培养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认真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应走近大学生,关心关爱他们,耐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勇于承担艰巨任务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辅导员还应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身处地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3.高校辅导员思想素质的培养
3.1 重视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从法律上讲,大学生虽已为成年人,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成熟,难以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辅导员要加强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且要重视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看问题有偏激的心态时,辅导员不仅要正确的引导,而且要加强其政治思想教育。
3.2 “爱”与“严”的统一是年级辅导员的基本业务素质
爱护辅导员,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如何把“爱”与“严”相结合,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辅导员和学生的心坎里,是年级辅导员基本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严是爱的表现,而爱是严的归宿。年级辅导员要经常和辅导员谈心,及时准确的了解辅导员的心声,定期和整个年级调皮的学生谈心,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打动他们,年级辅导员要本着“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管好本年级的辅导员和学生。这也体现着工作的原则性和艺术性。
3.3 需要与动机品质的培养
需要与动机是推动人希冀、追求、行动、发展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理素质中最能动的本质力量。辅导员的需要与动机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是使其了解自己的需要层次、需要结构、动机水平及优势和不足;了解影响自我需要与动机水平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努力提高自身的需要层次与动机水平;掌握运用需要与动机理论开展自我动机激励和在工作中有效进行动机激励的方法,提高工作绩效。
3.4 强化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第一,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就业分配制度的实施,高校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每一位辅导员,都应充分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工作的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辅导员要具有不怕吃亏、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工作中真诚服务,无私奉献;在服务中建立真情,体现价值。第二,要树立敬业精神,这是职业道德的精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作为辅导员要有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学生强烈的爱。只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促使辅导员产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工作的情感,继而把本职工作做好。因此,辅导员应当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悟尽职守,尽心尽责。
3.5 加强心理健康培养
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完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辅导员角色;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及社会活动;培养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培养与他人及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情绪情感;培养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挑战的勇气;培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坚强意志。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对其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以促进辅导员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为目的的心理健康培训,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辅导员作为教育者,要真正肩负起“灵魂工程师”的使命,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认识、理解、交流、沟通、信任和宽容学生,用仁德爱心支撑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倾向和问题时,需要结合不同情况灵活使用才能在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产生更好的效果,帮助大学生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佳华.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有效管理方法探析[M].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
103-104.
[2]郑晓明.关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M].北京:现代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桂利军.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J].高等教育管理,2009,12.
[4]齊亮亮,王云红.大学新生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2009(S2):
181-182.
作者简介:杨松(1973-),男,助教,主要从事年级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
【关健词】年级辅导员;工作意识;思想素质;再培养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是教师们学习和生活中时刻遵循的准则。作为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辅导员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具备语言、思想、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才能胜任这份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积累。
1.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学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与本科院校大不相同,而大部分辅导员来自本科院校对高校学生状况、专业设置、专业学习要求等了解不够深入,同时,诸多高校实行辅导员跨年级带班制度,每个辅导员带多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跨年级又跨专业,加上辅导员除了承担纵向班级学生工作外,还承担着团总支、学工办等方方面面的横向工作,这样对高校辅导员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全面有效的开展实施。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和思想素质再培养,是稳定辅导员工作队伍重要措施。
2.高校辅导员工作责任意识的培养
2.1 加强“有效沟通”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培养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重点使用的一个策略。交流沟通的策略首先要求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沟通场所尤其是宿舍。最后辅导员除了要使用好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等传统方式外,还要掌握和利用电子邮件、QQ、网络博客等各种现代沟通工具。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管理中把学生当作“成人”看待,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环境,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个人潜质,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2.2 “以身作则”加强年级辅导员工作责任意识的再培养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高校辅导员,每天都要面对和接触大学生,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否则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使辅导员丧失威信,这种后果是很严重的。年级辅导员关键要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执行力,在落实职责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本年级学生的成人、成才,有利于本年级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改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 加强年级辅导员工作有效性的再培养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认真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应走近大学生,关心关爱他们,耐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勇于承担艰巨任务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辅导员还应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身处地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3.高校辅导员思想素质的培养
3.1 重视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从法律上讲,大学生虽已为成年人,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成熟,难以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辅导员要加强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且要重视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看问题有偏激的心态时,辅导员不仅要正确的引导,而且要加强其政治思想教育。
3.2 “爱”与“严”的统一是年级辅导员的基本业务素质
爱护辅导员,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如何把“爱”与“严”相结合,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辅导员和学生的心坎里,是年级辅导员基本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严是爱的表现,而爱是严的归宿。年级辅导员要经常和辅导员谈心,及时准确的了解辅导员的心声,定期和整个年级调皮的学生谈心,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打动他们,年级辅导员要本着“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管好本年级的辅导员和学生。这也体现着工作的原则性和艺术性。
3.3 需要与动机品质的培养
需要与动机是推动人希冀、追求、行动、发展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理素质中最能动的本质力量。辅导员的需要与动机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是使其了解自己的需要层次、需要结构、动机水平及优势和不足;了解影响自我需要与动机水平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努力提高自身的需要层次与动机水平;掌握运用需要与动机理论开展自我动机激励和在工作中有效进行动机激励的方法,提高工作绩效。
3.4 强化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第一,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就业分配制度的实施,高校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每一位辅导员,都应充分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工作的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辅导员要具有不怕吃亏、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工作中真诚服务,无私奉献;在服务中建立真情,体现价值。第二,要树立敬业精神,这是职业道德的精髓;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做好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作为辅导员要有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学生强烈的爱。只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促使辅导员产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工作的情感,继而把本职工作做好。因此,辅导员应当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悟尽职守,尽心尽责。
3.5 加强心理健康培养
辅导员心理健康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完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辅导员角色;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及社会活动;培养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培养与他人及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情绪情感;培养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挑战的勇气;培养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坚强意志。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对其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以促进辅导员良好心理素质形成为目的的心理健康培训,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辅导员作为教育者,要真正肩负起“灵魂工程师”的使命,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格关系,认识、理解、交流、沟通、信任和宽容学生,用仁德爱心支撑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倾向和问题时,需要结合不同情况灵活使用才能在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产生更好的效果,帮助大学生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佳华.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有效管理方法探析[M].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
103-104.
[2]郑晓明.关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M].北京:现代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桂利军.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J].高等教育管理,2009,12.
[4]齊亮亮,王云红.大学新生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2009(S2):
181-182.
作者简介:杨松(1973-),男,助教,主要从事年级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