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勇等建议将中药源于“苦欲补泻”论的“补阴”功效称为“坚阴”,这是颇为正确的。但同时建议将源于“精气阴阳”论的(如熟地黄的)“补阴”功效称为“补精”,源于“寒热阴阳”论的则不必改易;基本上亦即主张将中药的“补阴”功效规范为“清补”。并认为“以‘清补’药作为‘补阴’药似已自然形成”,“虽然‘清补’并不能等同‘补阴’,但因约定俗成,已被广泛接受”(见《中医杂志》2005年第6期),这是有失偏颇和欠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