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无尿管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建立无尿管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成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护理专科小组,明确组织架构、人员分工与职责、进行持续人员培训、教育和考核,制订标准化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护理程序,落实膀胱功能评估、膀胱功能训练、健康教育、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持续质量改进。
结果无尿管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前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护士自身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得分分别为(79.6 ± 2.1)、(78.5 ± 3.5)、(91.3 ± 2.3)、(93.2 ± 1.8)、(92.5 ± 2.4)分,模式实施后分别为(89.2 ± 1.8)、(87.6 ± 2.7)、(96.3 ± 3.6)、(97.4 ± 1.6)、(98.6 ± 1.3)分,模式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5~-7.685,P<0.05)。模式实施前患者留置导尿管天数、膀胱残余尿量、泌尿系感染例数、住院天数分别为(31.63 ± 8.47)d、(263.38 ± 18.62)ml、(15.03 ± 3.10)例、(21.27 ± 1.64)d,模式实施后分别为(8.78 ± 4.32)d、(79.39 ± 17.36)ml、(5.36 ± 1.35)例、(12.45 ± 1.78)d,模式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43~-5.874,P<0.05)。
结论无尿管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提高了护士对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理论及护理技能水平,有效促进了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同时提升了护士的职业价值,使护士自身满意度,医生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均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