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有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由于“211工程”及相关计划的推动,高校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了大的发展。本文以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建立了完善的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和用户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网络用户涵盖了教师、学生、职员、工人等校内各类人群和大批的校外访问者,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思路;实践
一、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校而言,建立校园信息化的作用一般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外部网络连接,实现与INTERNET连接,提供本校的信息服务,融入世界信息潮流;了解名面世界,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另一个就是建立本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利用与现代化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由于高校信息化是一项新鲜事物,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理论和通用的模式。同时由于我国信息科学起步较晚,高端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低,而高校又是专业齐全、知识集中、人才汇聚的单位,职能部门众多,其信息系统结构复杂,网络覆盖面广结点多,高端信息设备拥有量大,各种不同应用的分支系统融合在一起,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一)软硬发展不够协调
1.硬件方面
不少高校开始信息化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一旦硬件环境建设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反之,非协调节器的发展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盲目追求超前性能但无法与网络上其他设备同步。忽视部门的职能需求,片面强调高端性能指标,不但无法取得满意的整体系统性能,而且浪费财力。例如,财务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要配备具有制作多联复写式标据的针式打印机,和输出大幅面报表办能的输出出设备。另外,与银行及财税务局单位的网上联接需有安全保密系统。大学图书馆每天存储成千上万的图书编目、流通、期刊、门禁出入实时变更信息,需配备高可用性的服务器和存储备份设备。教育科研部门查找和复制资料需要配备电脑及影印、扫描、彩色输出等专业文印系统。同时,因每套系统都离不开网络,因此购置每一件设备都有要考虑其能否融合到校园网络环境中来,才可能充分发挥其高效性。
2.软件方面
(1)目前的做法是:软件人员培训一般由学校选派操作人员参加,委托厂商培训。培训结果是使个别赏懂得软件操作要领,而缺乏有效的培训成果管理体系,往往使成果变成个人财富。远远不能达到培训的根本目的。
(2)同时软件的二次开发缺乏预测预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对开发成果也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预测预见,不能按业务需求的新变化添置和改进相关轼能模块,实施升级,造成事倍功半。软件限于人务物力,只能小修小补,达不到升级和二次开发的基本要求。
(3)各部门软件数据式不统一,难以互相转换利用、资源共享。
(二)信息缺乏有效共享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应用系统建设容易各自为政,信息难以交换,形成信息孤岛,更难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目前在信息系统方面同时并存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单机管理模式,在一些学校里,计算机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计算机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这些学校仍然停留在面向部门的单项事务处理的水平上,这种状况决定他们的系统经常出现数据不易之,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系统感染病毒的呢个问题;第二种模式是局域网管理模式,可以开展网络上的工作。比如建立局域网是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在部门服务器上,为本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共享,这种方式对于部门内部的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应用软件都在工作站上完成,工作站负担过重,服务器只是时间文件的存储、数据存储和打印共享,网络利用率较低。校内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各行其是,不能实现不同单位间的数据共享,更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
(三)信息安全值得重视
众多高校在“信息化”工作中投入采购、建设、管理、维护等各方面的资金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亿元。虽然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如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网扩管理和精品课程开发等,但是,随着学校数字画应用逐步拓展,网络安全及维护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垃圾邮件泛滥、网络病毒横行、内部攻击不断严重影响着高校网络的安全运行。
二、面对问题如何解决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MIS建设
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高校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自身建设与发挥在那,而信息化建设则是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尤其是随着高效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及众多大学的联合与合并,多校区办学和异地办学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由此也带来了教学管理诸多问题。校园网MIS的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新支点,是实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与效果,加强信息交流与文化沟通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提高人们的认识,特别注意提高学校主要领导的认识 。学校主要领导应该积极参与MIS的建设工作,至少有一位副职分管此项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1、加强校园一体化建设
所谓一体化建设思路,是在综合考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针、策略、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全面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建设,按照规划协同地推进uexiao 信息化。要搞好高校信息化的一体华建设,关键是要抓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和协同有序的项目实施两个环节。
高校信息系统的创建,需以全校的整体功能和效益为基准,所属部门的人员配备、设备购置、工作分配均需通盘考虑。考虑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状,设备采购审计和更新不但要踏准主流产品换代周期,而且要安排好各单位采购同类型设备的顺序,使全校范围内的高端设备、主流设备和尚可使用的设备保持高兼容性、高可用性和互补性。并使信息系统建设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同步。同时行政领导部门、技术部门和财会部门、各院系要共策共立,组建一支由相关专家和极富管理能力和组织意识和IT知识的决策管理人员组成的电子信息团队。制定计划,实施科学管理。在技术人员队伍中倡导团队精神,即发挥个人所长,又注重优势互补,群策群力,并制定相关SOP(标准作业流程)加以落实与保障。
2、对校园信息进行整合
数据整合是信息整合的基础。做好数据整合,首先要对整个数字校园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全局的分析,整理出全局数据视图,并理清楚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有序交换与共享。如果要做比较彻底的数据整合,使得信息系统后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进入规范的管理,需要关注以下问题: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数据规范使用的保证,是数据能够共享的基石。数据标准不仅包括数据内容规范,而且还要包括数据权限规范。主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是面向业务主体建立的,信息源唯一、结构恩定点信息系统数据库。如果能够在数据整合的同时,将原有的面向应用系统的应该数据库改造成主题数据库,将是一种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数据管理反感。数据交换平台:建立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线路容易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数据变更不能及时响应、数据共享路线太多难以维护、系统间互相影响运行性能、系统整体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总线是的集中数据共享交换。基于语义的全局数据视图:这是一项比较高的要求,它是数据标准的高级系统实现,它使得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能够从语义的 层面来定义,而不用关注数据的物理与逻辑存储。基于语义的全局数据视图的建立,将直接减少后续的数据整合工作量与频度。
(三)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为了保证共享信息的安全,从数据管理安全和系统管理安全两个方面加以保证。在数据管理安全方面,录入数据要进行有效性检验,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归档制度、系统管理员责任制度、关键程序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器机房的管理制度;在系统管理安全方面采用多层安全机制,即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的4层安全保证。在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方面,为了保护服务器是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服务器与校园网的连接处设置了防火墙,使用防火墙以防非法用户的频繁登录、猜测系统密码,对服务器的开放端口进行限制,设置允许用户访问端口的时间,限制用户访问端口的IP地址等;在操作系统安全方面,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严格控制,有些用户必须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某种操作;在数据库安全方面,对用户制定权限控制表,做好数据库审计纪录得检查。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大问题,只有很好的重视安全性管理,采取很好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思路;实践
一、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校而言,建立校园信息化的作用一般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外部网络连接,实现与INTERNET连接,提供本校的信息服务,融入世界信息潮流;了解名面世界,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另一个就是建立本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利用与现代化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由于高校信息化是一项新鲜事物,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理论和通用的模式。同时由于我国信息科学起步较晚,高端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低,而高校又是专业齐全、知识集中、人才汇聚的单位,职能部门众多,其信息系统结构复杂,网络覆盖面广结点多,高端信息设备拥有量大,各种不同应用的分支系统融合在一起,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一)软硬发展不够协调
1.硬件方面
不少高校开始信息化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一旦硬件环境建设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反之,非协调节器的发展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盲目追求超前性能但无法与网络上其他设备同步。忽视部门的职能需求,片面强调高端性能指标,不但无法取得满意的整体系统性能,而且浪费财力。例如,财务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要配备具有制作多联复写式标据的针式打印机,和输出大幅面报表办能的输出出设备。另外,与银行及财税务局单位的网上联接需有安全保密系统。大学图书馆每天存储成千上万的图书编目、流通、期刊、门禁出入实时变更信息,需配备高可用性的服务器和存储备份设备。教育科研部门查找和复制资料需要配备电脑及影印、扫描、彩色输出等专业文印系统。同时,因每套系统都离不开网络,因此购置每一件设备都有要考虑其能否融合到校园网络环境中来,才可能充分发挥其高效性。
2.软件方面
(1)目前的做法是:软件人员培训一般由学校选派操作人员参加,委托厂商培训。培训结果是使个别赏懂得软件操作要领,而缺乏有效的培训成果管理体系,往往使成果变成个人财富。远远不能达到培训的根本目的。
(2)同时软件的二次开发缺乏预测预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对开发成果也缺乏有效的管理。缺乏预测预见,不能按业务需求的新变化添置和改进相关轼能模块,实施升级,造成事倍功半。软件限于人务物力,只能小修小补,达不到升级和二次开发的基本要求。
(3)各部门软件数据式不统一,难以互相转换利用、资源共享。
(二)信息缺乏有效共享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应用系统建设容易各自为政,信息难以交换,形成信息孤岛,更难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对整个学校应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目前在信息系统方面同时并存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单机管理模式,在一些学校里,计算机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计算机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这些学校仍然停留在面向部门的单项事务处理的水平上,这种状况决定他们的系统经常出现数据不易之,容易发生数据丢失、系统感染病毒的呢个问题;第二种模式是局域网管理模式,可以开展网络上的工作。比如建立局域网是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在部门服务器上,为本部门的管理人员提供数据共享,这种方式对于部门内部的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应用软件都在工作站上完成,工作站负担过重,服务器只是时间文件的存储、数据存储和打印共享,网络利用率较低。校内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各行其是,不能实现不同单位间的数据共享,更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
(三)信息安全值得重视
众多高校在“信息化”工作中投入采购、建设、管理、维护等各方面的资金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亿元。虽然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如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网扩管理和精品课程开发等,但是,随着学校数字画应用逐步拓展,网络安全及维护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垃圾邮件泛滥、网络病毒横行、内部攻击不断严重影响着高校网络的安全运行。
二、面对问题如何解决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MIS建设
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高校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自身建设与发挥在那,而信息化建设则是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尤其是随着高效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及众多大学的联合与合并,多校区办学和异地办学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由此也带来了教学管理诸多问题。校园网MIS的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新支点,是实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与效果,加强信息交流与文化沟通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提高人们的认识,特别注意提高学校主要领导的认识 。学校主要领导应该积极参与MIS的建设工作,至少有一位副职分管此项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1、加强校园一体化建设
所谓一体化建设思路,是在综合考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从全局和整体的高度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方针、策略、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全面考虑硬件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规范建设和支持机制建设,按照规划协同地推进uexiao 信息化。要搞好高校信息化的一体华建设,关键是要抓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和协同有序的项目实施两个环节。
高校信息系统的创建,需以全校的整体功能和效益为基准,所属部门的人员配备、设备购置、工作分配均需通盘考虑。考虑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状,设备采购审计和更新不但要踏准主流产品换代周期,而且要安排好各单位采购同类型设备的顺序,使全校范围内的高端设备、主流设备和尚可使用的设备保持高兼容性、高可用性和互补性。并使信息系统建设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同步。同时行政领导部门、技术部门和财会部门、各院系要共策共立,组建一支由相关专家和极富管理能力和组织意识和IT知识的决策管理人员组成的电子信息团队。制定计划,实施科学管理。在技术人员队伍中倡导团队精神,即发挥个人所长,又注重优势互补,群策群力,并制定相关SOP(标准作业流程)加以落实与保障。
2、对校园信息进行整合
数据整合是信息整合的基础。做好数据整合,首先要对整个数字校园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全局的分析,整理出全局数据视图,并理清楚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有序交换与共享。如果要做比较彻底的数据整合,使得信息系统后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进入规范的管理,需要关注以下问题: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数据规范使用的保证,是数据能够共享的基石。数据标准不仅包括数据内容规范,而且还要包括数据权限规范。主题数据库:主题数据库是面向业务主体建立的,信息源唯一、结构恩定点信息系统数据库。如果能够在数据整合的同时,将原有的面向应用系统的应该数据库改造成主题数据库,将是一种非常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数据管理反感。数据交换平台:建立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线路容易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数据变更不能及时响应、数据共享路线太多难以维护、系统间互相影响运行性能、系统整体稳定性差等缺点。因此,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总线是的集中数据共享交换。基于语义的全局数据视图:这是一项比较高的要求,它是数据标准的高级系统实现,它使得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能够从语义的 层面来定义,而不用关注数据的物理与逻辑存储。基于语义的全局数据视图的建立,将直接减少后续的数据整合工作量与频度。
(三)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为了保证共享信息的安全,从数据管理安全和系统管理安全两个方面加以保证。在数据管理安全方面,录入数据要进行有效性检验,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归档制度、系统管理员责任制度、关键程序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器机房的管理制度;在系统管理安全方面采用多层安全机制,即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的4层安全保证。在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方面,为了保护服务器是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服务器与校园网的连接处设置了防火墙,使用防火墙以防非法用户的频繁登录、猜测系统密码,对服务器的开放端口进行限制,设置允许用户访问端口的时间,限制用户访问端口的IP地址等;在操作系统安全方面,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严格控制,有些用户必须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某种操作;在数据库安全方面,对用户制定权限控制表,做好数据库审计纪录得检查。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大问题,只有很好的重视安全性管理,采取很好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校园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