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2005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學生创业创新,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以及扎实创新创业知识。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开展研究,论述了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列举了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淡薄;缺乏创新创业的专业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教育;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是使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的基础性环节,是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要求,推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的重要举措。高校大学生作为祖国发展壮大的关键,如何培育好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和水平是决定人才素质的核心要素。
  一、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要求下,高校大学生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求,必须要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好地掌握好创业实用技能、培养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高校、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创新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系统的全过程,从思维到行动,把点滴的想法变成实际的行动,再持之以恒,这一切源自一个“敢”字。敢闯、敢试、敢拼的胆略和气魄,敢闯前人未敢涉足的“盲区”,敢闯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一个人或一个地区,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培养高校大学生这种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精神品质。创新来源于创业,创新始于足下;创业无论出身,人人皆可成功;创新要有方法,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共同成长、共享成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创新要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功利为目的的创新不可持续。
  二、 培育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高校的意义
  (一) 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4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6%。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795万,就业压力巨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高校大学生中反响热烈,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对于大学生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创业就要培育创新发展的土壤,一粒种子的发芽最需要的土壤和温度,创新也一样,推动创新关键是要培育能够激发创业种子的土壤,也就是要大力弘扬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习惯。由此,在高校内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的不是使每个学生都去创业,而是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二) 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的驱动,要想提高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在高校创业教育才是最应该做的,真正创业的是极少数人才会做的事情,这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单一学科专业的培养模式,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面,将要强调知识的融合、技术的集成、专业的互补、资源的共享,更要培养具有强烈变革思维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三、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
  (一) 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高
  虽然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开设了一定的关于创业教育课程、注重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创业课程,都仅仅流于经营管理知识、行政管理要素、经济活动、法律常识的形式化、理论化的教学,都停留在开设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上。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化培养意识不强,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直接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缺乏对于教学质量的检验标准,直接制约了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成效,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也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根据调研,国外创业教育最先起步是欧美某些发达的国家,美国目前也有超过2000所院校开设了形式各样的创业课程,但是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刚刚起步,相比于发达国家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差甚远。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走形式”、“运动化”,缺乏实践的舞台,创业创新能力都是水中花、镜中月,未将创业教育、创新精神的培育作为教育格局的重要内容。
  四、 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对策
  (一) 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虽然社会上对大学生“毕业即创业”炒得很热,但实际上大学生在创业方面还是有很多门槛的,主要是欠缺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也就是创业时要有成熟的心理准备,这样更适合创业;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时,要帮助学生们正确树立创业观念、提升创业意识、培育创新活力,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 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验
  高校创业教育要与“开放型素质教育”的美国教育体制相同,应该从学生的开放式创业创新能力抓起,高校应将创业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作为教育格局的重要内容,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实践孵化的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企业的专业性指导服务,从课程学习到思维训练再到企业深化,形成双漏斗式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寅平.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新经济,2015(02).
  [2]杜长海,孙德,王树江,马立国.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J].广东化工,2015(01).
  [3]孔德懿,喻娟.创业型高校与高校创业文化的建设论要[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6).
  [4]于秀斌,于光.谈青少年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价值诉求[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作者简介:
  毕娟,辽宁省沈阳市,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药理学是一门重要而又比较难学的医学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亟待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为了推进药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科研优势对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作用,我们打破常规专业大班制教学的惯例,在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选取对科研工作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科研启蒙小组,采用探究式小班制教学,探讨药理学科研优势促进教学、探
摘要:随着逐渐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教育对于人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教育需要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聚焦,在素质教育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对于教育规划来讲,需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劳动与技术教育;对策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素
机遇与转型:新常态下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胡慧晶  摘要:新常态的背景下,成人继续教育不仅可以带来民生就业途径,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助力创新驱动,顺应生态文明。“新常态”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全方位的转型升级中产生的。由于变化速度像赛车一样迅猛,现实就像失去控制的万花筒,加快了生活的冲击力。从宏观背景和微观领域的变化来看,给我国成人教育带来了重要发展态势的影响,有效的拓展了我
摘要:角色扮演法通過情景模拟,由学生扮演指定行为角色,亲身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经验与职业技能。本文结合《营销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分析了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院校《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增强《营销心理学》角色扮演法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角色扮演;高职教育;营销心理学;课程教学  一、 高职院校《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