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精致化”分析与“选择性”决策的方法.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124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过程教育;精致化分析;选择性决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根据数学具有过程和结果的二重性特征,倡导统筹兼顾过程与结果,以全面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但大量课堂观察发现,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过程教育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获得数学结果(或解决问题)的认知过程短暂(甚至不规范)和获得数学结果(或解决问题)之后的反思过程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构思的教学方法与过程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笔者在初中数学“过程教育”课例研究中得到的经验是: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构思教学方法需要经历“精致化”分析与“选择性”决策的过程.本文结合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介绍“精致化”分析与“选择性”决策的方法,供读者参考、研究.
  1“精致化”分析方法
  “精致化”分析包括有序的五个步骤:析出并分解章节核心概念→厘清并解析涉及的数学结果→论证并说明获得数学结果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条件→调查并估计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障碍→查阅并分析《课标》要求和教材意图.
  1.1析出并分解章节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指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其它内容是由它衍生出来的.析出章节核心概念就是从涉及章节内容中分析出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分解核心概念就是根据概念的逻辑体系或词汇意义进行具体分解.
  根据核心概念的含义及分解核心概念的方法,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核心概念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其分解后的逻辑体系可用图1表示.
  根据数学结果地位与作用的含义,“一元二次方程”的地位与作用是:一元二次方程是满足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提出来的,是系统研究方程的继续.方程是数学中的核心概念,而一元二次方程是特殊方程;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条件列出方程及求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和用方程解的概念求方程中的字母系数值是基本技能;具体到抽象和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及获得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步骤对后继学习有指导作用.
  1.3论证并说明获得数学结果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条件
  数学结果的形成、应用的过程和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论证认知过程和认知条件就是运用学习任务分析理论,分析获得数学结果的步骤和认知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学习新知识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对学习起“催化剂”作用的条件——数学认知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态度等).说明认知过程和认知条件就是说明认知过程和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对发展学生智力、能力和个性的影响.
  “一元二次方程”认知过程和认知条件的分析及认知价值的说明如下:
  (1)尽管根据奥苏贝尔的“概念获得过程”理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看成是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也可以看成是从方程概念中演绎出来的,又可以看成是从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得出来的,还可以看成是从二次三项式中演绎出来的.但采用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式,更能反映方程的数学本质,也能分解列方程的难点.所以产生一元二次方程的认知过程是“审题→分析→列方程”;其必要条件是“能分析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其支持性条件是“抽象思想、列式经验”;其认知价值有:列方程的过程有能力发展点,其蕴含的生活常识、抽象思想、模型化思想等对发展学生智力有积极作用.
  (2)由于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是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所以定义一元二次方程要采用归纳方式.根据奥苏贝尔的“概念形成”理论,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条件可用图3表示.图3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认知条件
  从图3中可以看出: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观察一元二次方程的个体特征→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共同特征→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特征→用文字语言定义和用符号语言表示一元二次方程→反思其蕴含的思维与思想”;其必要条件是“会观察数或式特征”;其支持性条件包括观察数或式特征的经验、归纳思想、抽象思想、定义的经验、反思的经验;其认知价值有:观察所列方程特征的过程能发展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特征的意识与能力,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思维策略与思维过程及其蕴含的归纳思想、抽象思想、符号表示思想等对后继学习有指导作用.
  (3)由于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求解有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演绎.所以求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认知过程是“将给定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根据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概念求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求给定方程字母系数值的认知过程是“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解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组)”;求解有关问题的必要条件是“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方程解的概念”;其支持性条件是“化归思想、演绎思想”;其认知价值有:求解过程能巩固有关概念和发展运算能力.   1.4调查并估计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障碍
  调查并估计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障碍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里特征、学习方式、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是否具有获得数学结果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和学生在获得数学结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调查并估计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认知基础与认知障碍可得:尽管学生有根据生活问题中的条件列代数式或列方程的经历与经验,但根据生活问题中的条件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部分学生可能有困难,估计大部分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数学模型达不到感悟的程度;尽管学生有定义研究对象的经历与经验,但估计大多数学生没有多角度观察事物特征的意识,部分学生可能说不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思维过程,估计大部分学生对具体到抽象的思维策略及其蕴含的归纳思想、抽象思想等达不到感悟的程度;尽管学生有方程变形的经历与经验,但该课中有些方程的变形过程比较复杂,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1.5查阅并分析《课标》要求和教材意图
  查阅《课标》要求和教材意图就是查阅《课标》对有关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参考书设置的章节双向细目标(它体现了教材意图).分析《课标》要求和教材意图就是解读《课标》要求和章节双向细目标中对描述有关学习结果使用的行为动词和性能动词的含义,以明确教学的基本定位.
  《课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求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章节双向细目标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并体验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了解并体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并体验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概念”.由此可知,该课教学的侧重点是“过程”,以揭示方程的数学本质,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明确一元二次方程与相近概念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特征的意识及积累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求解有关问题的经验等.
  2选择性决策方法
  选择性决策包括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构思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教学结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
  2.1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是:先根据《课标》倡导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从涉及数学结果的逻辑结构和获得数学结果的认知结构中整理出涉及的学习结果,再用《课标》、教材和学生三把筛子对整理出来的学习结果进行过滤,然后确定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但实际操作时(特别是年轻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直接通过分解《课标》要求和章节双向细目标生成教学目标.
  根据生成教学目标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可以是:经历列方程的过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能感悟列方程的思维过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有丰富的情景;参与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活动,能多角度观察所列方程的特征,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本质特征,能说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基本步骤及一元二次方程与相近概念的关系,对发现所列方程的特征有个性化表现,对其蕴含的归纳思想、抽象思想、符号表示思想等有个性化体验;参与尝试知识应用的活动,会用方程解的概念求方程中的待定系数,会求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2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学目标涉及的数学结果及获得数学结果的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涉及数学结果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若学生缺乏认知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则要把学生应知而未知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列入教学内容;若给定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则要适度补充一些引申与拓展的内容.
  依据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内容可以是:根据问题的条件列方程及所蕴含的生活常识、列方程的经验、抽象思想、模型化思想等;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获得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步骤,多角度观察的经验、归纳思想、抽象思想、符号表示思想等,一元二次方程与相近概念之间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关概念求解有关的问题、解题的过程和所蕴含的解题策略、方法和技巧等.
  2.3构思教学方法
  (1)构思教学理念.构思教学理念就是思考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的策略、方法与技巧,教学的手段等.“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理念可以是:以过程教育和以学为中心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关注“两段”的认知过程观作为教学的基本策略;以有导学味的问题引导、有启发性的语言点拨、必要的讲解与归纳等作为教学的指导方法;以行为过程中的“四练”:产生对象中练、定义对象中练、尝试应用中练、课堂小结中练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2)构思教学重、难点.构思教学重、难点就是根据教学重、难点的含义及上述分析结果,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包括它的一般形式,但其侧重点是“过程”,而不是“对象”.因为《课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没有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而列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能反映方程的数学本质,概念的形成过程有能力发展点、个性和创新精神培养点.该课教学难点是将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因为在较复杂方程变形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代数运算法则和等式的基本性质.
  (3)构思教学结构.构思教学结构就是思考如何将分析出的数学结果的逻辑结构和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结构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顺序结构.“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结构可用图4表示.图4“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结构框图
  (4)构思活动方式.《课标》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数学活动概括成有层次的三种形式:“经历……过程”“参与……活动”“探索……关系”.构思活动方式就是依据《课标》倡导的数学活动观及《课标》要求、教材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等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依据选择活动方式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活动方式可以是:产生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可选择经历性数学活动,因为学生有列方程的经历与经验,通过教师适度指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列出方程;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可选择参与性数学活动,因为学生有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等的经历与经验,学生通过主动思维,能发现所列方程的特征;概念应用的教学,可选择参与性数学活动,因为学生有数或式变形与运算的经历与经验,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与实践能解决问题;反思研究过程和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意义等的教学,可选择探索性数学活动,因为通过交流合作,能使认识更全面、体验更深刻.
  (5)构思教学方法.构思教学方法就是思考“用什么题材教”和“用什么方法教”.一般地,教学载体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问题的情境要具有教育意义;数学活动不但有具体的操作性活动,也有理性的思维活动,同时有对认知过程进行反思的活动;教学方法不仅包括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解,也包括有助于学生经历实质性思维过程的价值引导——问题暗示、设置认知提示语、积极的认知干预、必要的反思与追问、适时的评价与激励等.
  依据这些观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是:第一,教师在回顾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暗示研究的必要性,再提供若干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学生独立列方程和列方程之后交互反馈与评价基础上反思的方法;第二,以所列方程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归纳→抽象→定义→表示”的活动和获得概念之后的反思性活动;第三,以有代表性的具体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独立解答问题和解答之后的交互反馈与评价及回答教师追问的活动;第四,以“问题清单”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回顾与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的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欣赏一元二次方程的自述.3随感随想
  尽管探索中形成的“精致化”分析与“选择性”决策的方法,对消除当前普遍存在的“只教不研”的现象有积极的影响,对解决过程教育不到位的问题也有积极作用.但高质量的教学分析与决策仍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分析与决策的“实践性智慧”.例如,厘清涉及的数学结果,需要教师具有分解章节核心概念的能力;论证认知过程和认知条件,需要教师知道学习任务分析理论;估计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障碍,需要教师具有调查学生现实的方法;确定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明确学习结果的类型及其含义,并具有用《课标》、教材和学生三把筛子对整理出的学习结果进行过滤的能力;选择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明确全面、辩证的课程内容观和涉及数学结果的“生长点”和“延伸点”等;构思教学理念,需要教师知道《课标》倡导的有关理念;构思教学重、难点,需要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含义;构思教学结构,需要教师知道数学的发展规律、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和教育的规律;构思活动方式,需要教师知道《课标》倡导的数学活动观的具体含义;构思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明确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区别和知道选择教学载体的原则及有效指导的一些艺术.若教师能运用“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行为方式,则定能剖解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构思教学方法的难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范良火.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3]皮连生,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安静小洋梨6岁  晚饭后,  妈妈带我去小河边兜风。  妈妈说,真安静。  我说,  我喜欢这安静,  这种安静比安静还要安静。  突然,  安静中传来好聽的音乐声,  安静中传来轰隆隆的火车声。  一切声音,  又消失了,  又变回原来的安静。  充电 鲁诗语5岁  妈妈抱了抱我,  爱——  就充进了我的身体。  妈妈的抱抱,  是个——  充电宝。  等3会儿 李昱辰3岁  我说,  妈妈,
1问题提出  最近我们的讨论群中顾老师给出如下试题:  如图1,正方形ABCD内接于⊙O,AB=2,EF为⊙O的一条动直径,P为正方形ABCD边上一动点,且∠EPF=120°,则PE PF的最大值为.  讨论群中给出了一个错误的解答,而且大家都不容易发现错误,我们把错误解法产生,以及对于解法的疑惑,正确思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讨论群中给出了如下解答:我们首先想到把PE PF转化为一条线段,考虑
1 问题的提出  勾股定理在几何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平面几何的重要基础,其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普遍的应用性. 在数学教科书中,勾股定理一般出现在八年级,而八年级被认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即具体思维向形式化思维转变的时期. 所以可以说,勾股定理教学也处于学生数学思维转折阶段. 但另一方面,勾股定理的教学却始终是一个难点. 虽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据说超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段话强调了“交往互动、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合作”成了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众所周知,教学是个十分丰富的活动,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勾勒出它不同的形象,使其赋予不同的内涵,更体现着不同的理念.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
小儿感冒与抗生素  普通的感冒,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感冒,最好使用抗生素。  小儿肺炎与抗生素  一般,普通肺炎可以不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根据孩子的体征来判断。即被怀疑是细菌性肺炎可以使用抗生素,因为这些单靠门诊很难确诊,为了防止隐藏的病情加重,常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小儿发烧与抗生素  小儿发烧,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且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对孩子有害无益
糖的结晶  1.在水罐里加半杯刚刚烧开的热水,再加一杯糖。用勺子攪拌,直到所有的糖都融化。  2.把糖水倒进小罐,用竹签在糖水里蘸一下。拿出竹签,在浸湿的部分撒上白糖,晾干。  3.糖水变凉后,把衣夹夹在竹签干净的一端。按照图中的样子,架在小罐上。注意,竹签头部一截要泡在糖水里哦!  4.把小罐放在温暖的地方。几天后,竹签上就会出现糖的结晶。可以当棒棒糖吃哦!   热水比冷水更容易让糖溶化。水温变
“三分钟热度”并非坏事   当面对孩子的“三分钟热度”和喜新厌旧时,父母不要焦虑和担忧,也千万不要强逼孩子专注在某一样东西上面,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同时教育孩子学会专心致志。  孩子为何总爱“三分钟热度”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度是随着年龄递增的。三四岁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他们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永久性记忆,因此注意力容易转瞬即逝。实际上,为了能充分
夏天来了,好熱呀。熊爸爸说:“小熊,我们去瓜园里运西瓜吧。”小熊连忙蹦起来说:“好耶!”熊爸爸推来三轮车,还拿来打气筒准备给轮胎打气。小熊看见了,叫着:“我也要打,我也要打。”熊爸爸教了小熊打气的方法,小熊就使出吃奶的力气用力打。“嘿哟嘿哟”,小熊累得满脸通红。突然,“砰”地一声响,吓得小熊坐到了地上。原来,轮胎爆炸了。爸爸告诉小熊:“气打得太足了,天气又太热,所以轮胎就爆炸了。”他们只好又给三轮
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在1866年提出了“生物发生原理”,即“个体发育史重蹈种族发展史”.[1]类推于教育得出:个体知识的发生过程遵循人类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于数学教育,即“个体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遵循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要求教师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理解人类是如何获得某些数学概念或事实,从而对学生应该如何理解这些知识作出更好的判断.把数学史作为教学线索,不明确地谈论数学史,用数学史
我忽略了一件事  文/孟楚涵6岁  中秋,  我给了小狗一块月饼。  它舔了舔,  摇摇尾巴走开了。  我可能忽略了一件事,  小狗也可以过中秋,  但他爱的依然是——  骨头。  星星  文/韩逸梅6岁  夜晚,  星星一眨一眨的。  星星,  你这么困,  为什么不去睡觉?  星星不回答,  还是一眨一眨的……  早晨,  星星不见了。  我东找西找也找不着。  哦,  我明白了,  星星是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