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儿镇静护理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上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随着儿科危重症学的发展,机械通气等侵入性诊疗方法在危重患儿中的使用急剧增加[1]。研究显示,出于对抗焦虑和选择性遗忘、方便护理和安全的需求,90%的机械通气患儿需要接受镇静治疗[2-3]。对于行机械通气的患儿,镇静不足与非计划性拔管等潜在危险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4]。有研究认为,长期、大剂量、持续静脉内镇静用药与戒断综合征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并延长了患儿停止辅助通气的时间[5-7]。
其他文献
<正>胺碘酮被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治疗,在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进行除颤复律和维持窦性心律方面,更是被推荐为首选药物[1],其治疗房颤的转复率为50. 0%~87. 5%[2]。但因其特
<正>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场所,医护人员每天都要频繁地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接触,被锋利的污染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缝针等)刺伤、划伤的概率也较高,以上
<正>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ies,PI)是指骨粗隆处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在压力、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单独或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局限性损伤[1-2],是一种较难愈合的慢性伤口,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于2015年9月—2016年4月对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