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servermainten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这门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结合生态语言学开展英美文学教育,将素质教学和培养学生兴趣相结合,有利于多维度、多视角的促进学生感受文学魅力。本文从生态语言观出发,分析生态语言学对英美文学教育的启示,以及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高校文学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高校;英美文学教育;分析
  【作者简介】李思思,武汉体育学院。
  生态语言学是在社会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等语言领域的研究,重点分析语言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展现了将语言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意识。高校的英美文学教育是为了学习其文化作品的独特内涵,只有从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生态语言视角审视西方文学教育,着眼营造浓厚的文学赏析氛围及和谐的师生交流平台,结合生态语言学多样性的特点,提升学生文学理解与批评能力,构建良好的语言逻辑。可以通过以下三個方面进行研究。
  一、构建宏观的教学环境
  文学课程除了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著作的能力,掌握文学赏析批评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更全面的认知,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生态语言学意识指导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着力于文学环境的建构,重视师生、生生之间有机互动,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多元语境中帮助学生塑造文学审美情趣。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英美文学的深层次内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说来,教师要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文学作品,体会语言内核,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让学生鲜活感受到不同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从而将人文精神、生态关怀渗透进课堂,鼓励批判性思维与独立人格的形成。
  二、通过课堂教学深入学习英美文学
  语言有着描述物质存在,承载思想文化的本质,与生态的多样性相似,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掘文字魅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体现出英美语言逻辑的魅力。从学生角度来看,文学教育与生态意识的结合,能够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范围,丰富学生的情感,深化事物的领悟,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智慧的眼光放眼全球,以广阔的胸怀知情识物。
  在课堂实践中,须将文化与文学统一起来,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针对性的介绍和阐释相关文化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讲解雪莱的《西风颂》时,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如何向学生展示蕴含在西方文化中饱含寓意的文化标识“西风意象”应成为课堂关注的重点。在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让学生感受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思维的同一与纷繁,真正提升学生文化认知的多元性。
  同时,生态文学教育以其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批判逐渐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生态文学作品在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文学艺术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生态美。例如《白鲸》、《老人与海 》、《瓦尔登湖 》等著作,将自然生态意识融入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浓厚的自然关怀,深入讨论人与自然的对立与互动;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培养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三、实现良好的互动教学
  生态语言学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整个课程应视为一个统一能动的体系,师生在其中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课堂互动即是彼此有意识的互动过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需要加强互动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辨的主动性,教师也会更加热情的投入到授课环境,沉浸在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中。
  在英美文学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著作与学生的互动,师生与科技媒体之间的互动形成了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激活课堂中所有的教学因子,构建出文学教育的绿色生态系统。例如诗歌教学过程中,首先是通过课前准备,引导学生与作者和时代初识,通过朗读首次与诗歌本身产生碰撞;随后通过多媒体将诗歌与画面动态展示给学生,利用感官教学方式体现生态语言学的特点,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优势交融,听觉视觉双管齐下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体会诗歌的朗诵技巧,抑扬顿挫之间化无形与有形,鼓励学生表达最直观的体会;第三步,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小组,着眼于诗歌具体的意象描绘、主题思辨、格律修辞等,引导学生开展多向互动讨论,在思维的切磋中提升表达能力与文学素养;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做陈述,组内组间点评讨论甚至开展辩论,畅谈自己喜欢的英美文学著作,分享其中精彩部分,在写作过程中有哪些部分是值得借鉴的,哪些部分最能打动人心,老师引导方向掌控全局,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多边互动。此外,学生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在课堂中提供展示平台,模仿作品中的桥段进行表演,增进学生间的互动,激发出创作潜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束语
  语言的多样化展现了语言生态的平衡,多语种并存的世界使人类文化灿烂恢弘。在英美文学的学习中,生态意识的充分渗透能够有助于构建课堂教育生态互动模式,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领悟语言表达思想承载文化的本质;力求将其培养成专业过硬、眼界广阔、知情识趣、充满生态关怀、文学素养高的优秀人才,爱上学习语言,真正学会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2005,37(2):110-11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先对产出导向法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然后在激发学生兴趣和符合大学英语课程需求方面,对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进行總结,进而在目标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等基础上,对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式和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韩璐(1983.2- ),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外语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
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做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要会用英语简单的进行交流,熟练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本文笔者将会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合作
【摘要】在“互联网 教育”发展战略逐步深入的背景下,文章在参考前人研究著作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大学生英语在线学习的学习策略。根据线上学习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文章从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两方面展开,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获取应用能力和维持稳定的学习态度,从而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在线学习;英语学习;大学生;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韩晓倩,安徽理工大学。  一、引言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类岗位对于其从业人员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调查,明确了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英语听说能力,分析了目前我校会计专业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并对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听说能力  【作者简介】孙建军,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优质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联络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把任务贯穿“译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实践”全过程,以学生完成任务架构学生能力和认知发展道路,强调口译任务的“真实性”,致力于缩小口译教学效果与现实口译需求存在的差距,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通过实验,发现任务型教学法能提高训练效果,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口译;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梁敏娜(1987- ),女,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国内大学英语教学偏重词汇与语法教学,却没有对英美文化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英美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输入与融合是其教学改革不可更改的重要要求。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英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探讨英美文化如何输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掌握好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首先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输入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英美
【摘要】尽管英语专业的写作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弱,思想意识不到位,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僵化,资源配比不合理等因素导致该课程普遍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吐槽的中心。改变学生观念,让他们有话可写,以教材为依托,丰富内容,灵活教法;合理课程设置,壮大写作教师队伍,才能使写作课成为创作课。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材教法;课程设置;师生配比  【作者简介】
期刊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平台多样化,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十分迅速便捷.现代大学生拥有多样的学习资源、便捷的学习平台以及众多良好的学习机会,然而大学英语的教育与学习仍然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