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植入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胚胎植入的成功与否是决定胚胎能否进一步发育的门槛.人类对胚胎植入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已经超过百年,从早年胚胎植入的解剖学、组织学、超微结构,到胚胎植入的激素调控认识,再到最近10多年来的基因功能研究及基因组、蛋白组学的大规模分析,我们对胚胎植入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已经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同时,这些知识积累为临床上开展和改进辅助生育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目前我们已经知道,胚胎植入能否正常发生,一方面需要早期胚胎发育形成囊胚并获得着床能力,同时子宫需要协同进入接受状态,即所谓的植入"窗口期".这两个相对独立却又彼此联系的过程涉及母体全身的激素调控以及局部的胚胎与子宫间复杂的信息交流.本文将围绕子宫和胚泡这二条主线对胚胎植入研究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回顾和阐述,总结植入过程中已知的重要分子信号通路,并提出该领域尚存的诸多有趣而重要的问题.相信有关胚胎植入机理的进一步阐明将为女性不孕不育的治疗以及新型避孕药的开发带来新的曙光.
其他文献
以肯特法为基础,结合挪威船级社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中海底管道风险因素的分类以及中海油海底管道故障原因统计资料,对肯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海底管道风险评估模型。新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其漂泊流离一生的革命生涯中,饱含丰富的情感世界。在其情感世界中,有充满温馨的父母情、夫妻情、兄弟姊妹情、儿女情,也有充满深情厚义的
<正> 一段时间以来.鲁迅先生颇含贬义的所谓“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被某些道教学者误读为是“用极其简洁的语言,肯定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
隐性知识在现代知识管理实践中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根本原因。为了研究隐性知识转移和溢出的交流机制,基于知识获取性的视角提出了一
佛教的传播中,元明代是藏传佛教在中原传播及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将重点讲述元明时期佛教在内地的发展以及与当时时代背景的关系。
指出了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移动通讯设施的不断增加,移动通信基站投诉纠纷问题逐渐凸显。根据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2009~2013年期间承接的移动通信基站委托监测数据,分析了投
以羟甲基松香和丙三醇为起始化合物与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进行嵌段缩聚反应(KOH为催化剂)得到不同羟甲基松香含量和不同环氧链节的松香聚醚多元醇。研究了羟甲基松香、环氧丙
采用小范围颜色转换方法控制显示器显示光栅的亮度、色度和对比度,利用CRT显示器显示两种平均亮度的圆形目标光栅和改变其空间频率,测量了视力为0.4,0.6,0.8,1.0,1.2,1.5的30
<正> 采访人:张韶(1927-)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二胡学会前会长 余少华(1955-)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教授时间:1980年10月28地 点:中国艺术研究院
新疆地处中国西部边陲,是东西方交汇的主要地区.生活在新疆地区的人群表现出非常高的遗传多样性.有研究揭示新疆东部人群在青铜时代就是由欧亚大陆东部与西部人群混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