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胰岛素致1型糖尿病患者严重水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noonk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胰岛素致1型糖尿病严重水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对32例1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外源性胰岛素性水肿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回顾分析我院1例病例。

结果

出现严重胰岛素性水肿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女∶男=3∶1,年龄≤20岁的占71.9%(23/32),超过70%(11/15)患者存在低体重,新发1型糖尿病占56.25%(18/32),73.1%(19/26)患者发生水肿前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化血红蛋白范围12%~19%,65%(13/20)患者胰岛素用量≤1.5 U·kg-1·d-1,72%(18/25)患者使用胰岛素1周内出现水肿,全身性水肿占48.3%(14/29),周围性水肿占51.7%(15/29),浆膜腔积液占17.2%(5/29),20.7%(6/29)患者存在肝转氨酶升高,体重增加>10 kg的占30.4%(7/23),53.1%(17/32)患者水肿不经治疗自行消退,46.9%(15/32)患者经治疗后水肿消退,66.7%(18/27)患者的水肿在2周内消退。

结论

(1)在出现严重胰岛素性水肿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更多见,低体重、血糖控制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因素出现的频率高。(2)严重胰岛素性水肿是暂时性和自限性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海马组织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海马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13周龄、体重(290±10)g的雄性GK大鼠19只作为模型组,另选与GK大鼠具有基因同源性的同周龄、体重(290±10)g的雄性Wistar大鼠17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喂养2、10周后测量体重、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喂养10周后测量空腹C肽(FC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检测有或无感染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降钙素原(PCT)/乳酸(Lac)值,评估其在DKA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及急诊内科就诊的DKA患者81例,根据是否感染分为两组,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并明确患者糖尿病类型。入院1 h内抽取急诊血常规、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CT并行动脉血气分析,
目的探讨显性负效应(指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突变型蛋白自身无生理功能且影响另一正常蛋白发挥生理功能的一种干涉现象)在不同类型胰岛素基因突变所致青少年型糖尿病(MIDY)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观察3个与MIDY相关的突变型前胰岛素原C(A7)Y、G(B8)S、R(SP6)H对共存的野生型前胰岛素原分泌的影响,并引入一个含有MIDY相关突变但不能形成二硫键的突变型前胰岛素原-DelCys,共分为7组:分别用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766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的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确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正常糖5 mmol/L、高糖15、25及35 mmol/L)培养的心肌细胞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iR-766的表达差异,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环腺苷酸活化交换蛋白1(Epac
期刊
目的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社区护士对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认知程度和血糖监测知识现状,为社区护士开展规范化血糖监测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5月30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在岗临床护士415名,其中护士198名,护师185名,主管护师30名,副主任护师以上2名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经整理统一录入数据库,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否平行。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纳入北京市27个社区卫生中心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 81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及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血肌酐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应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Cockcroft-Gault公式(CG)和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公式(MDRD)计算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