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新秋花香藕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东坡有首《菩萨蛮·回文夏闺怨》,下阙是:“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这里的冰碗藕应该就是花香藕,也只有花香藕才配得上这诗的意境与情趣吧。
  ——正是品尝花香藕,大饱口福的最佳时节。
  在水乡,花香藕可从燠热闷人的大暑,一直吃到立秋、处暑、白露时分。走过荷塘,那亭亭玉立的荷梗上还开着粉红雪白的花朵,根下就有了花香藕。嫩、甜、脆,象牙白,贵妃腿似的漂亮。难怪有句谚语说,“头刀韭,花香藕,新娶的媳妇,黄瓜纽”,水灵灵的鲜与嫩啊。
  花香藕的吃法非常简单,清水洗洗,可当水果吃,清脆,可口,凉意沁人,甜丝丝的,一丝儿渣滓全无,让人顿生清爽之感。一般也就是切片凉拌,一刀下去,就能听到脆亮悦耳的喀嚓喀嚓声,如冰河开裂。一刀切开,断面上赫然九个扁孔,同时指间就溅出乳汁一般的藕浆,其娇嫩与新鲜可见一斑。抽抽鼻子,你会闻到丝丝缕缕的甜与香正满厨房乱窜。如此的美食,怎不让人垂涎。止不住拈上一片,扔进口中,一通细嚼,唇齿之间自是美意无限。我家买花香藕时,我总是特意关照多买一段,切成片,装在白瓷盘里,边看书边顺手抄起一片,当成零食,嚼得嘎吧嘎吧的,那该是最爽脆最让我百吃不厌的小食了。
  切好后的藕片,入开水,略焯一下,倒入白醋、淋几滴麻油,再调丁点细盐,撒一匙白糖,拌一拌,够了。暑热天里,面对这一盘爽脆、清淡、洁白、甜美,又香气袭人的凉拌花香藕,谁能不动心啊。家里来了客人,我总要多做上一盘,知道这是最受欢迎的一味佳肴,何况做起来简单,价格也不贵,真正是好吃又便宜呢。
  这一个伏天,好在时常有凉拌花香藕伴我,又在冰箱里冰镇过,用诗句形容就是,“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解我暑热不知多少!
  到了中秋,过了秋分,花香藕就长成了粗壮硕大的雪藕,或曰美人红或曰雁来红,可炒藕片,可煮烂藕,可煨排骨,可做藕盒,还可灌了糯米煮成桂花蜂蜜糖藕,吃法更多了——在水乡,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莲藕的。但最让我喜欢的还是花香藕,其鲜、甜、脆、嫩、凉、香、爽、白的特点,实在是太让人迷恋。
  在我的家乡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的说法,每逢初秋,風干物燥,人易上火,多吃些花香藕,不仅可补心脾,润秋燥,还能收缩血管,清热补血。
  (郝巧凤摘自《深圳商报》2017年8月31日)
其他文献
在这个特殊时刻,房地产行业能够保持稳定就是对中国经济的最大贡献。    不管公众是否能够认可,在出口大幅下滑、消费规模难以体现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唯一的动力。在这一轮的经济危机中,中国能否率先走出经济危机,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其实危机也是机会的一种,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时间中,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历史欠债太多。趁着经济危机之际,采取扩展性的货币政策,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在秦王朝统一中国的进程中,军事上有两个人可以说居功至伟:一个是白起,另一个是王翦。然而,白起最后被逼自杀,王翦则得以安享晚年。这是为什么呢?    白起出身行伍,后因战功卓著,升任国尉。公元前264年,白起进攻韩国,攻占了9座城池,并占领南阳,隔断了上党同韩国的联系。上党太守冯亭不甘心,便向赵国提出,愿意将上党郡献给赵国,结果引发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有研究称,战国时期战死的士兵有200多万,
晋代颍川人庾亮,曾任丞相参军,是晋明帝穆皇后的长兄。他的坐骑是一匹叫的卢的马,当时有一个叫殷浩的,劝他把马卖了,说的卢马是一匹凶马,谁骑它就会给谁带来灾难。庾亮听了之后,反而决定不卖了,他对殷浩说:“我卖马,必然有人买马,谁买了谁就要有灾难,我怎么能为了自己的平安,而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呢?”他越说越感慨:“战国时期有个人叫孙叔敖。他在小的时候碰到过一条两头蛇。他听人说,看见两头蛇的人必然要死,他就把
她是蜀绣传人,作品《秋色高原》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中,她受邀用刺绣为百度在七夕夜绣制LOGO,她更是身体力行保护蜀绣,自费培训几百位蜀绣女工的“蜀绣女掌门”,她是励志改变命运的下岗女工孟德芝。  因为高考时填错了志愿,孟德芝只好顶替退休的母亲,进蜀绣厂当了一名绣花女工。  在蜀绣厂,孟德芝刻苦学习蜀绣技艺。她幸运地碰上了蜀绣大师肖福兴,并拜其为师。在肖福兴大师的严格要求下,孟德芝熟练掌握了蜀绣挑、染
是的,我30多岁才开始学编剧,确实太晚。可是我确定自己喜欢这行,既然迟早要做,相比四五十高龄,我现在做,就已经是早的了。  我们所在的每一天,不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年轻的时刻吗?所以,与其花时间去挣扎去纠结,何不现在就滚去好好努力,缺哪补哪。  我把能买到的所有编剧专业书买来,一本一本地精读。  我把经典的剧本,比如《肖申克的救赎》,直接背了。  我把《老爸老妈浪漫史》看了4遍,笔记都记了6万多字。 
“半轮秋月明,一片春云腻。到手时清风阵阵起。”折扇曾是日常用品,而今慢慢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却有人将它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一门喜欢到骨子里的手艺  幼年时的孙亚青,最心心念念的就是回家路经的杭州折扇厂。一放学,她抓起书包就飞奔起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橱窗里的扇子。“太美了。”羡慕的神情,两眼放着光。直到夕阳西下,折扇的样貌模糊了,她才一步三回头地往家走。  一天,在王星记做工的姑姑领她去厂里看了一
今天我过生日。早晨照常起来做饭,我身边的两个男人照常睡觉。一边忙碌,一边暗自思忖:这个生日与往年的一样,没有人记得。  六点半,做好了饭菜,叫儿子起床——老公不用叫,听到我招呼儿子,自己就起来了,比儿子强多了。  招呼了三遍,儿子终于懒洋洋地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说了一句:“妈妈生日快乐!”我惊喜:原来儿子记得我的生日!  趁他们洗漱的时候,我端上饭菜,坐在那儿等他们上桌。儿子洗漱完,走进卧室又很
很多新技术和新产品都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世博会让世界了解了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熟悉了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现代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等。然而,越来越发达的城市,越来越进步的科技却给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染和麻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本刊记者专访了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他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环境顾问。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
我一直都很喜欢喝母亲用蜂窝煤炉煨的藕汤,那浓稠的汤汁、烂熟的藕,还有杂骨的清香,都时时诱惑着我的味蕾。只要一想母亲的藕汤,我就忍不住舌上生津,回味无穷。  小时候,不管家里多穷,母亲每个月都要煨一大锅藕汤。藕是父亲下湖采的野生藕,有一丝清甜的味道。没钱买排骨,母亲总是买没肉的杂骨,因为杂骨的价钱要便宜一些。煨过汤后,母亲将里面的骨头捞出来放好,留着下一次煨汤时再用,这样一来,一堆杂骨可以煨上两到三
好些年前,因为不懂事,写了一些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小说。其实这些文字会像阴云一样影响到我的心态和生活,以为笔下编织的那些有挫折的人生故事是一种酷,所谓青春时尚要经历挫折才有感觉。  后来的时光,一直被阴影纠缠,我经历了婚姻变故和父母家庭生活的变故,我的身体和心理的转变,甚至到现在我也还经常和某些情绪斗争。几年过去,我意识到太长时间走错了路,一切好像被我荒废。人到中年才幡然醒悟,自伤自责的日子必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