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与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

方法

分析比较上海市和全球长寿国家/地区期望寿命的变化趋势;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建立的疾病和健康结局的失能权重,应用Sullivan法测算上海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健康寿命损失。

结果

近40年,上海市期望寿命增长了10.86岁,2016年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为83.18岁,其中男性80.83岁,女性85.61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9.46岁,其中男性为68.68岁,女性为70.23岁;与期望寿命的差距分别为13.72、12.15和15.38岁;分别占期望寿命的16.49%、15.02%和17.97%。与期望寿命相同,各年龄组女性的健康期望寿命均高于男性,平均差距为1.76岁,两者差距在20~24岁组最小为1.36岁,70~74岁组最大为2.24岁。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上升,<65岁女性高于男性,≥65岁则相反。

结论

上海市期望寿命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但健康寿命损失较大,需要在降低死亡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寿命质量,尤其是女性和≥65岁男性是重点关注人群。

其他文献
单纯腭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生缺陷,其中非综合征型单纯腭裂(NSCPO)占50%。NSCPO是受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与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不同,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与NSCPO相关的常见遗传变异相对较少。本文对NSCPO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根据现有研究证据将已发现的NSCPO候选基因分为研究证据比较充分的候选基因、具备一定研究证据的候选基因和现有研究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大规模紧急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疫苗接种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在紧急使用中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接种人群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信息。结果截至2020年12月1日,共采集519 543人次接种信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9%,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7%。全身不良反应
目的探索社区注射吸毒人群HIV和HCV发病率。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以当地的清洁针具交换点为平台,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社区注射吸毒者200人作为研究对象。队列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评估,调查高危吸毒行为和性行为情况,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HCV血清抗体检测。采用开放队列,每12个月队列开放1次,补充研究对象至200人。结果社区吸毒人群队列随访5年,共招募社区注
期刊
目的评估在儿科患者心内膜右心室中间隔选择性位点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自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133例植入主动固定导线(3830)至右心室中间隔选择性位点起搏的患者资料,年龄(5.9±4.5)岁,体重(23.2±14.9)kg。心脏结构正常患者88例(88/133,66.2%),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无心内分流及血流动力学无异常患者45例(4
目的了解我国老年人无失能期望寿命(DFLE)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方法利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调查研究2011-2018年数据,采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和微观仿真法计算我国≥65岁老年人的期望寿命(LE)、DFLE、DFLE占比(DFLE/LE)及危险因素所致的DFLE损失,利用Bootstrap法估计95%CI。结果我国≥65岁老年人DFLE为14.27(95%CI:13.8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