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进行分析,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实践探析新途径与新方法,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校企一体化 高职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改革
  校企一体化是产业发展、市场机制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发挥作用的产物,它能够解决校企深度合作的难题,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的良性互动,代表我国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开展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校企一体化的背景下,积极让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校企合作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探析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复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挑战。
  1.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的时代,高考招生数量逐年提高。由于本科院校的持续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就被迫朝向了整体基础文化水平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方法与积极性上与本科生有较大的差距,对于相对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不高。此外,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公修课、思政课重视不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不好。首先,由于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上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其次,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老师在教学中过多地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教学,而且一些思政课老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比较单一,只是一味地进行传统型的理论灌输,缺乏感染力,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校企一体化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更高要求。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它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一线专业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带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但是根据现状,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沿袭的是普通高校思政教学的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上没有与高职生的现状紧密结合,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实效性不高。所以,在校企一体化背景下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首先,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缺乏高职教育的特点,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很难与自身联系,进而就无法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思政课理论逻辑性较强,但相对高职生本身而言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教学内容上忽视了高职生本身的特点,过于注重思政教学的共性而忽视特殊性;三是思政教学内容与高职生专业课教学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与专业课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
  其次,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过于追求知识的简单传输,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方法过于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教授的方法单一,主要采取的是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的参与实践,“一言堂、满堂灌”是常见的讲课模式。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与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效果差。
  三、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1.根據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思政课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和熟悉学生专业的需求,在校企一体化的背景下,高职思想教学内容要结合企业岗位职业要求,紧密围绕学生专业和岗位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思政课教学中添加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纪律等企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精神、规章制度、行业准则等内容有效结合在思政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职业人意识”。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设置学生实践课程,如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参观、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企业文化,切身感受企业对职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积极组织学生组建社团,依托社团积极开展社会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锻炼提高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3.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为核心,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在理论实践教学中设计符合学生专业需求的实践环节模块,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时间任务、目标和考核标准,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素质与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讨论教学、情景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灵活运用,积极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倾听者,达到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晓哲,陈占安.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2]周桂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2).
  [3]余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其他文献
结肠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随着西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越来越趋于国际化,结肠癌的发生率也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我们致力于寻找新颖的膳食功能因子来预防和抑制
摘 要: 圆锥曲线在高考数学中所占的比例大,难度高,它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更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和计算能力.所以圆锥曲线是高考数学的重点、难点,是数学成绩的“分水岭”,如果高中生能够及时掌握圆锥曲线的学习方法和复习关键,就能在高考数学中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关键词: 高考教学 圆锥曲线 复习方法  高考数学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高考学子思维、逻
摘 要: 由2015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試数学(一)中的第22题,引发了关于求解一类概率题的思考和探究.本文通过举例说明在求解此类问题时,要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紧扣相关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将问题化繁为简,才是解决此类复杂概率问题的捷径,也是切实灵活掌握相关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概率密度函数 独立同分布 数学期望 几何分布  1.一道概率考研题及其常规解法  为了便于说清问题,先给
摘 要: 本文以现代职业技术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考试制度为例,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考核方法的弊端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加强考试改革,培养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考试改革  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模式是在新形势下对学校和学生提出的一种新要求,是指学生在高职学院里既学习专业理论和普通教育课程又在工作岗位上接受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工学结合模式”使学生在
一、命题意图  2016年起福建高考使用全国卷,全国卷选材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命题坚持能力立意,关注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意发挥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评价功能,关注检测学生的学习潜能.  对平面向量的考查,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属容易题或中档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内容从原来的简单概念和基本运算,逐步发展为与三角、解析几何、不等式等整合的综合问题.  笔者立足课本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中,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遵循分离定律;就多对相对性状而言,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初学者解题时往往用“棋盘法”,此种方法易懂易掌握,但较麻烦,费时,且统计时极易出错。为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技能,在此介绍一种解自由组合定律题的简便方法——“分解组合法”。此法可以简化解题步骤,具有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  1.什么是分解组合法?  
摘 要: 老师的自编检测是老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编制不同的教学测试。这种自编测试有着不同的测试目的,如合格测试要具有很高的内容效度;用来选拔的择优测验需要较难度的测试题目;难度测验由于要检测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水平,因此老师要根据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测试内容的安排;测试内容较全面的测试则是将大量的知识点聚集在此测试之中,这种测试内容的难度不大,而且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
摘 要: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与效益增长离不开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支持,但同时,房地产企业在经历了“黄金时期”以后,因市场趋于饱和而面对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在严峻的竞争环境中保有自身的优势和实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是房地产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预算管理是企业各项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调配工具,它能够通过预算定额控制资金收支关口,并有效组织和协调各项业务活动,是房地产企业确保经济增速的必要途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