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皂苷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药物警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xi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薯蓣皂苷是多种中草药及天然药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多种已上市中药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近年来,薯蓣皂苷的抗癌活性被广泛发掘,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薯蓣皂苷的药理学与毒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薯蓣皂苷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桂枝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以桂皮醛、肉桂酸、桂枝对照药材为对照品,对桂枝药材进行了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条件的研究;并对不同产地的桂枝药材进行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易于检出,重现性佳.含量测定方法分离效率高,重复性好.结论 所建立的桂枝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专属性强,可同时检测桂枝中的桂皮醛、肉桂酸,可为药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目的 为确保雷公藤药材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雷公藤药材基原进行文献考证,并建立特异性快速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子鉴定方法.方法 查阅文献对雷公藤基原进行考证;对雷公藤及混伪品DNA条形码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具有稳定差异的特异性鉴别位点,设计鉴别引物,优选出特异性快速PCR扩增条件.结果 文献考证发现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在植物形态特征、药用部位次生代谢产物特征及遗传信息系统分化特征上存在大量中间类型,种间界限模糊.建立可用于鉴定雷公藤药材真伪的特异性快速PCR方法,所有正品雷公藤在300~400 bp
目的 对何首乌中的天然产物进行聚类分析,建立一种较为科学的天然产物聚类方法,为后续化合物挑选、药理筛选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从文献中收集并整理何首乌天然产物,选择二苯乙烯类、蒽醌类等主要类别化合物作为聚类对象,转换为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MILES),并使用rdkit提取化合物的扩展连通性指纹和理化性质作为特征,经过方差筛选得到有效的特征.使用谱聚类算法,对何首乌天然产物进行聚类,以Calinski Harabaz(CH)指数作为评估指标,优化聚类参数.采用优化后最佳参数对化合物进行聚类,分析各类别的特点
目的 分析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牙科用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山东省ADR数据库中牙科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ADR报告257例,汇总分析.结果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ADR多在10 min内发生,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心血管系统、全身性为主.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牙科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ADR;生产企业应及时修订和完善药品说明书安全性信息.
目的 调查利巴韦林在我国7个城市儿科应用现状,初步评价其在儿科应用的合理性,为促进利巴韦林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2013 年 1 月1日至2017 年 12 月31日抽取7个城市107家医疗机构的样本处方,统计相关信息,以国内外利巴韦林说明书、相关指南为依据,评价处方合理性.结果 利巴韦林在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中占很大比例(49.4%).儿科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支气管炎、肺炎以及疱疹性咽峡炎等.应用利巴韦林的儿童患者主要集中在1
目的 对结核病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我院结核病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ADR的病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到113例结核病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ADR报告,其中严重ADR占10.62%.涉及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莫西沙星.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反应和胃肠系统等.静脉给药方式所致ADR多
目的 研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药学实践方法.方法 以1例HD-MTX治疗PCNSL患者为例,临床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主动参与临床治疗,协助医师制定化疗及解救方案,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进行个体化的药学服务,保证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结果 患者药物治疗安全、有效,过程顺利.结论 临床药师可以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检索solriamfetol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报告,挖掘和分析该药的不良反应,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FAERS系统中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的solriamfetol不良反应报告数据,使用MYSQ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以solriamfetol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122份,其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4份.累及系统-器官分类主要为: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呼吸道、胸部和纵隔腔疾病等,不良反
目的 分析氟比洛芬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氟比洛芬”“不良反应”“病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以“flurbiprofen”“adverse reaction”“case report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纳入有效文献45篇,提取病例58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1 h内;静脉推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氟比洛芬
患者男性,44岁,14年前因扩张型心肌病药物治疗无效后,在本院心脏外科、心脏内科进行了异体原位心脏移植,心内膜活检术,双腔有导线起搏器植入,起搏器囊袋感染清创术,起搏器导线拔除术、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等大小手术10余次.此类患者心电图常表现为双P现象,窦性心动过速,间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常捕捉到高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长时间窦性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