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栽培平菇,一般都是室(棚)内袋墙式栽培,但因后期补水困难,往往出了第一批菇后,因菌筒失水严重而影响后几批菇的产量。笔者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生物效率达200%,比一般栽培方法增产1倍的高产栽培新技术,现简介如下。
1、菌种的选择根据不同栽培季节选用不同温型的菌种,即冬季出菇的应选用低温型菌种,春秋季出菇的选用中温型或广温型菌种,夏季出菇的应选用高温型菌种。
2.合理配制培养料平菇为木腐菌,但以在棉子壳、甘蔗渣、稻草等为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根据栽培实践,以下培养料配方较易获得高产,并可降低成本。①棉子壳87%、麦麸9.7%、过磷酸钙1%、石灰1%、糖1%、尿素0.3%;②棉子壳42%、杂木屑40%、麦麸14.5%、过磷酸钙1%、石灰1%、糖1%、尿素0.5%;③棉子壳62%、稻草25%(切成10厘米长)、麦麸9.7%、过磷酸钙1%、石灰1%、糖1%、尿素0.3%;④棉子壳57%、甘蔗渣30%、麦麸9.5%、过磷酸钙1%、石灰2%、尿素0.5%。
3.制袋、灭菌装料前按料水比1:1充分将料拌匀,糖、尿素先用水溶解后分批对入清水中。装料用24厘米×40厘米塑料袋,每袋装干料1.1千克左右,装料松紧一致,不能过松过紧(过松则产量低,过紧则菌丝生长慢、发菌时间长)。装好料后用2厘米直径木棒在菌袋中间打一通气孔,以利发菌,然后用水泥纸封口,放入常压蒸灶中灭菌。灭菌时火要猛,升温要快,并保持100℃温度8小时以上,再焖6小时即可开门降温,并搬至接种室,待料温冷却至30℃接种。
4.接种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比较,以炉火接种法最为安全可靠。具体方法是:用常用煤炉生好火,并在炉口上紧套一无底铁桶(或自制圆锥形铁筒);做一个木制工作台,台面打一个与铁桶底部大小一致的圆孔,炉子放在工作台下,使炉火通过无底铁桶和台面圆孔上冲。调节炉门,使工作台面圆孔上方接种部位的炉火温度保持在110℃左右。接种时将消过毒的菌筒及菌种置于工作台面大孔上方。用高温消毒过的接种器接种,严禁用手塞种。接种过程中,接种室要避免直风吹人,同时注意接种口、菌种瓶口和接种器及菌袋的解口封口都始终不离开火口的中心;菌种菌颈口以下部分用隔热物包好,以免高温烧坏菌种。采用这种方法接种,制袋成品率一般可达99%以上,每瓶栽培种可接30袋(两头接种)。
5.发菌接种后的菌筒要置于干净的培养室培养,要求室温不超过25℃,料温不超过30℃。气温高的季节菌筒放两层,并注意通风散热;低温季节可多层堆放,但也需在料温达30℃时翻堆。这样,一般经2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6.立体墙式覆土出菇菌丝长满袋后,应及时搬到菇房(棚)采用墙式覆土法出菇,具体方法如下。
在室内或菇棚内将长满袋的菌筒一头反转脱去2/3的塑料袋。另一头保留1/3的塑料袋不脱,然后将未脱袋的一头向外,脱袋的一头向内,两袋相对平放排列,中间隔3~5厘米,其余横向袋距间隔2~3厘米,这样相对排放,长度不限。然后在菌筒上覆盖一层2厘米厚的肥土,并将菌筒间的泥土压实,用洒水壶淋1次1%复合肥水(土要淋湿),之后再在上面相间排放一层菌筒。这样一层肥土一层菌筒,如此反复排放5~6层,最上一层覆盖3~4厘米厚的土,并在菌墙两边筑一条土埂,形成一条水槽,以利以后灌水。菌墙筑好后,覆盖农膜保湿催蕾,现蕾后揭膜长菇,保持空气湿度90%~95%,一般7天左右即可采第一批菇,且菇大肉厚,高产优质,头潮菇生物效率即可达100%。采完第一潮菇后,停水3天,然后在水槽中灌水,补充菌墙水分,再盖农膜保湿催蕾。如此管理,一般可出5~6批菇,生物效率达200%以上。
注意事项:菌墙做好后,两侧菌筒的间隙要用泥浆抹紧,以免淋水时把覆土冲刷下来弄脏菇体。高温季节栽培,菌墙中间要打一排通气散热孔,以利通气散热。
龙武生(湖南省祁阳县八宝镇农业技术学校426135)
1、菌种的选择根据不同栽培季节选用不同温型的菌种,即冬季出菇的应选用低温型菌种,春秋季出菇的选用中温型或广温型菌种,夏季出菇的应选用高温型菌种。
2.合理配制培养料平菇为木腐菌,但以在棉子壳、甘蔗渣、稻草等为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根据栽培实践,以下培养料配方较易获得高产,并可降低成本。①棉子壳87%、麦麸9.7%、过磷酸钙1%、石灰1%、糖1%、尿素0.3%;②棉子壳42%、杂木屑40%、麦麸14.5%、过磷酸钙1%、石灰1%、糖1%、尿素0.5%;③棉子壳62%、稻草25%(切成10厘米长)、麦麸9.7%、过磷酸钙1%、石灰1%、糖1%、尿素0.3%;④棉子壳57%、甘蔗渣30%、麦麸9.5%、过磷酸钙1%、石灰2%、尿素0.5%。
3.制袋、灭菌装料前按料水比1:1充分将料拌匀,糖、尿素先用水溶解后分批对入清水中。装料用24厘米×40厘米塑料袋,每袋装干料1.1千克左右,装料松紧一致,不能过松过紧(过松则产量低,过紧则菌丝生长慢、发菌时间长)。装好料后用2厘米直径木棒在菌袋中间打一通气孔,以利发菌,然后用水泥纸封口,放入常压蒸灶中灭菌。灭菌时火要猛,升温要快,并保持100℃温度8小时以上,再焖6小时即可开门降温,并搬至接种室,待料温冷却至30℃接种。
4.接种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比较,以炉火接种法最为安全可靠。具体方法是:用常用煤炉生好火,并在炉口上紧套一无底铁桶(或自制圆锥形铁筒);做一个木制工作台,台面打一个与铁桶底部大小一致的圆孔,炉子放在工作台下,使炉火通过无底铁桶和台面圆孔上冲。调节炉门,使工作台面圆孔上方接种部位的炉火温度保持在110℃左右。接种时将消过毒的菌筒及菌种置于工作台面大孔上方。用高温消毒过的接种器接种,严禁用手塞种。接种过程中,接种室要避免直风吹人,同时注意接种口、菌种瓶口和接种器及菌袋的解口封口都始终不离开火口的中心;菌种菌颈口以下部分用隔热物包好,以免高温烧坏菌种。采用这种方法接种,制袋成品率一般可达99%以上,每瓶栽培种可接30袋(两头接种)。
5.发菌接种后的菌筒要置于干净的培养室培养,要求室温不超过25℃,料温不超过30℃。气温高的季节菌筒放两层,并注意通风散热;低温季节可多层堆放,但也需在料温达30℃时翻堆。这样,一般经2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6.立体墙式覆土出菇菌丝长满袋后,应及时搬到菇房(棚)采用墙式覆土法出菇,具体方法如下。
在室内或菇棚内将长满袋的菌筒一头反转脱去2/3的塑料袋。另一头保留1/3的塑料袋不脱,然后将未脱袋的一头向外,脱袋的一头向内,两袋相对平放排列,中间隔3~5厘米,其余横向袋距间隔2~3厘米,这样相对排放,长度不限。然后在菌筒上覆盖一层2厘米厚的肥土,并将菌筒间的泥土压实,用洒水壶淋1次1%复合肥水(土要淋湿),之后再在上面相间排放一层菌筒。这样一层肥土一层菌筒,如此反复排放5~6层,最上一层覆盖3~4厘米厚的土,并在菌墙两边筑一条土埂,形成一条水槽,以利以后灌水。菌墙筑好后,覆盖农膜保湿催蕾,现蕾后揭膜长菇,保持空气湿度90%~95%,一般7天左右即可采第一批菇,且菇大肉厚,高产优质,头潮菇生物效率即可达100%。采完第一潮菇后,停水3天,然后在水槽中灌水,补充菌墙水分,再盖农膜保湿催蕾。如此管理,一般可出5~6批菇,生物效率达200%以上。
注意事项:菌墙做好后,两侧菌筒的间隙要用泥浆抹紧,以免淋水时把覆土冲刷下来弄脏菇体。高温季节栽培,菌墙中间要打一排通气散热孔,以利通气散热。
龙武生(湖南省祁阳县八宝镇农业技术学校4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