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育需求。本文针对高校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创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观点及想法。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教学;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一)模式单一,媒体融合不足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一个困扰着工作质量的核心问题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往往是通过主课堂的模式,但对其他模式的深化运用不足。这种现状将会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模式较为单一。课堂教学的方式固然有其优势,但是总体说来是一种灌输式的、单向式的思政教育方法,在针对新型知识的传递方面就会遭遇较为明显的瓶颈,不能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思政教育单一化的另一个负面缘由,就是因为高校对全媒体时代的重视程度不足,没能充分与全媒体技术进行对接,将技术优势深化应用于高校的日常思政教育,导致全媒体模式的思政建设迟迟没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甚至出现了停滞的现象,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全媒体时代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打造积极、进取、向上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
(二)资源过量,学生思辨能力有待提高
思政教育课堂的枯燥与乏味是困扰思政教育质量的另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国内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而纵观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资源,以丰富的资源数量、新颖的教学形式为思政教育打开了新的窗户,能够实现对目前的思政教育的深度优化。但有利就有弊,在全媒体提供海量教学资源的同时,部分良莠不齐的资源也混杂其中,这就对高校学生的基本分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筛选出负面的资源和信息是大家共同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旦学生对负面的信息不能实行有效甄别,很可能导致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基于以上的原因,在全媒体时代,高校要进一步关注网络的安全与稳定,要对全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化正向引导。
(一)拓宽渠道,丰富思政资源
网络时代的各类信息良莠不齐,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全媒体时代抛出的新挑战,高校要积极面对,夯实思政教育的建设基础,拓宽媒体渠道,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扎实,确保学生在头脑中提前构建起相应的预防机制,打造积极、健康、向上、进取的人生观。
一方面,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拓宽资源渠道,提高对全媒体时代的客观认识,强化技术引领,不断引导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工作的交互融合,提升教育效率。
另一方面,高校要尽快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尽可能发挥出全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好微信、QQ、微博等形式众多的全媒体平台,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创新,提高宣传教育质量。借助全媒体网络教育平台,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好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思政教育知识的层次感,加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操性,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堂的注意力,开展深度学习。
(二)优化环境,建立媒体体系
基于全媒体背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一定要避免课堂教学的单一化,鉴于主课堂的时空限制,课堂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从而导致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具体展开来说,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要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打造成体系的全媒体评估系统,对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确保学生在进行思政教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具备高度的自由。高校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收集更多科学、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与此同时,高校的管理层也需要强化监管,运用行政手段随时对全媒体技术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构建科学化的思政教育平台。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思政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全媒体技术的深化運用,高校要进一步利用好这一技术优势,推动思政发展革新,打造健康的全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引导学生的三观塑造,推动全媒体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生态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185)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赵琼琼]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教学;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一)模式单一,媒体融合不足
在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一个困扰着工作质量的核心问题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往往是通过主课堂的模式,但对其他模式的深化运用不足。这种现状将会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模式较为单一。课堂教学的方式固然有其优势,但是总体说来是一种灌输式的、单向式的思政教育方法,在针对新型知识的传递方面就会遭遇较为明显的瓶颈,不能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思政教育单一化的另一个负面缘由,就是因为高校对全媒体时代的重视程度不足,没能充分与全媒体技术进行对接,将技术优势深化应用于高校的日常思政教育,导致全媒体模式的思政建设迟迟没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甚至出现了停滞的现象,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全媒体时代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打造积极、进取、向上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
(二)资源过量,学生思辨能力有待提高
思政教育课堂的枯燥与乏味是困扰思政教育质量的另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国内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而纵观全媒体时代的网络资源,以丰富的资源数量、新颖的教学形式为思政教育打开了新的窗户,能够实现对目前的思政教育的深度优化。但有利就有弊,在全媒体提供海量教学资源的同时,部分良莠不齐的资源也混杂其中,这就对高校学生的基本分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筛选出负面的资源和信息是大家共同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旦学生对负面的信息不能实行有效甄别,很可能导致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基于以上的原因,在全媒体时代,高校要进一步关注网络的安全与稳定,要对全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化正向引导。
(一)拓宽渠道,丰富思政资源
网络时代的各类信息良莠不齐,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全媒体时代抛出的新挑战,高校要积极面对,夯实思政教育的建设基础,拓宽媒体渠道,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扎实,确保学生在头脑中提前构建起相应的预防机制,打造积极、健康、向上、进取的人生观。
一方面,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拓宽资源渠道,提高对全媒体时代的客观认识,强化技术引领,不断引导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工作的交互融合,提升教育效率。
另一方面,高校要尽快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尽可能发挥出全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利用好微信、QQ、微博等形式众多的全媒体平台,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创新,提高宣传教育质量。借助全媒体网络教育平台,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好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思政教育知识的层次感,加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操性,提升学生在思政课堂的注意力,开展深度学习。
(二)优化环境,建立媒体体系
基于全媒体背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一定要避免课堂教学的单一化,鉴于主课堂的时空限制,课堂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从而导致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侵蚀。具体展开来说,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要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打造成体系的全媒体评估系统,对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确保学生在进行思政教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具备高度的自由。高校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收集更多科学、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与此同时,高校的管理层也需要强化监管,运用行政手段随时对全媒体技术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构建科学化的思政教育平台。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思政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全媒体技术的深化運用,高校要进一步利用好这一技术优势,推动思政发展革新,打造健康的全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引导学生的三观塑造,推动全媒体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生态视域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185)的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赵琼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