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提高现场勘查效能的思考

来源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犯罪呈动态化、职业化、智能化、网络化特征,侦查工作在工作理念、工作模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基础环节的现场勘查工作产生深远影响.面对现场勘查多警种主体的融合、工作范围的拓宽、大数据思维的运用及现场勘查智慧化的挑战,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提高现场勘查的效能,是当前公安机关期待解决的难题.
其他文献
智慧警务是现代信息科技与公安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构建毒品防控体系、开展禁毒情报研判、精准打击涉毒案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引领与信息支撑.当前,智慧警务发展不平衡,建设标准不统一,在实战运用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正视实际问题,加强对策研究,完善改进措施,有利于提升智慧警务的运用效能,助推智慧禁毒目标的实现.
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基于本土心理资本理论建构警察心理资本、职业使命感与其工作绩效的作用机理模型,并基于异质性视角探索相关人口学变量中警察心理资本现状及模型作用差异,通过福建省z市902名在职警察实证调查数据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警察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警察职业使命感对于警察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学历并不影响警察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作用;警察担任职务不同影响警察职业使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公安机关不断提高警察心理资本,重视警察职业使命感培养,对于进一步有效提高警
狙击是反暴恐不可或缺的战法,是打击暴恐分子和极端暴力犯罪的重要手段.掌握狙击战术关键要素是狙击手必备的基本条件,是衡量狙击手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完成行动任务的重要保障.本文就狙击战术关键要素把握进行粗浅探讨,以期对狙击手能力提升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民警有效处理应激的能力、任务执行时的决策注意等认知表现、身体素质等综合影响了工作表现.工作表现的提高,建立在对机体高强(生理或心理)刺激后的负荷—恢复—超量恢复的基础上而实现,心率变异性分析为评估个体对内部负荷的反应提供了一种无创、非自主性强实用的方法,通过心率变异性对民警的身心状态进行评估并做出干预,有利于提升民警的工作表现.因此,本文通过HRV客观量化检测、评估民警心理生理状态参数,可从民警的身体素质、应激管理能力、认知表现三个方面来论述HRV在民警工作表现中的应用,从而有效调适民警身心状态、维护民警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属于停止侵害诉讼,旨在通过判决及其执行永久性禁止未来侵害行为,实现对重大生态环境风险控制.基于我国规范出发型的裁判模式及环境司法“审执合一”的专门化探索,通过比较德国停止侵害诉讼与美国禁令救济的运行机理,有必要通过审执协作,体系化地扩大停止侵害判决辐射范围,以实现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永久禁止功能.首先,对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进行扩张解释,使其适用风险预防;其次,通过作出附救济结果的抽象停止侵害判决,并规定执行阶段确定具体给付内容的程序,扩大判决禁止范围;最后,通过强化与停止侵害请求
近年来我国个人极端暴力高发、频发,现有的解释框架大多停留在经验的简单总结,上升为理论概括的研究成果存在缺口,不足以回应现代社会复杂性的需求.个人极端暴力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当前存在社会心理、社会结构、社会动员和社会实践四个理论视角的分异.社会过程强调分析视角的过程性以及结构——个体的二元互构关系,从动态学意义上寻找个人极端暴力的因果解释,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路径.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32条规定的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一项新增制度.从内在机理审视,惩罚主义理论或功利主义理论均难以为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惩罚”功能提供理论支撑.从规则体系审视,若赋予该制度“惩罚”功能,则错置了侵权责任的保护客体,混同了生态环境保护中私法机制与公法机制,忽视了“环境损害”救济法律机制体系的分工与衔接.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不能承担“惩罚”功能,而应被定位为贯彻完全赔偿原则的一项损害填补制度.该制度以更为全面深入识别和认定环境侵权“损害”为前提,以救济非稳定的、不可量化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