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农村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薄弱,但是只要训练方法运用得当,同样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一堂《生活中的气象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者主要采用了由学生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课前,学生在语文教师的组织下做出很多的准备工作,他们通过上网查找有关气象知识的资料,了解气象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从中筛选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并进行整理。各学习小组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分工,有专门准备台风知识的、有专门准备暴雨灾害资料的……上课的时候,在学生主持人的组织下,学生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气象知识进行提问,相关小组成员当场进行介绍和解答,不少小组还搜集了相关图片和视频,给大家带来视觉的冲击。全班学生踊跃提问,各抒己见,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整堂课,教师只是在刚开课时进行了提示,在下课前进行了小结和评价,学生成了教学的真正主体。无需说教,大家分工明确、密切合作、各尽其责,所有的目标得以实现。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将所有的问题都“悟出来”了,对他们来说,学习不再是索然无味且一定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这些所得远远比由教者“灌进去”要有价值,有成效。
我参加过多次教研活动,对城市和乡村的语文课堂进行过认真的比较,结果发现城里孩子知识面广,课堂气氛活跃;乡村孩子见识浅、胆小内向,在正式场合不敢讲话,课堂气氛沉闷。起初,我对本课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心中还存有一丝疑虑,不免为教者捏了一把汗,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课后,我与教者进行了交流,他的做法很实在,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求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形成了今天的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这对我们每一个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来说都有启示作用。
其实,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聪明,只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长期形成了胆小内向的性格。目前在不少农村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不敢发言、羞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现象依然很普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努力打造一个灵动的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农村学校语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提升农村学生能力的需要。农村学校的学习条件不能与城市学校相提并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都与城里有较大的差距。即使这些学生学习很刻苦、很勤奋,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但是长期缺少与外界的接触,缺乏一定的社会交往,同样也会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为学生提供侃侃而谈的机会,引导他们养成落落大方的举止。当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具体问的是什么,并且这个问题学生能否有话可讲,这样才起到锻炼的效果。通过一堂堂课、一次次交流、一次次互动、一次次点拨、一次次争论,最终使学生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促使他们在语言表达上产生质的飞跃。
其次,教师要从帮助学生会读书的角度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应是语文课堂上最美的声音。不绝于耳的朗朗书声传递出的是学生品读之后的浓浓情感,是文本中最美的味道,所有静态的文字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会让学生百读不厌。农村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课的陈旧观念,放下“不放心”的心理包袱,少捧教参照本宣科,少拿练习册逼学生“下海”,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漫步语林、咀嚼语言。教师通过适当幽默睿智的点拨、提示,去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把他们打造成小语言家。
再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上文提到的七年级语文综合实践课,学生们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已经敢于主动站起来大声用语言进行表达了,但是,仔细观察一下,他们依然难丢农村孩子的羞涩,有的孩子不自觉地用手摸头,有的紧抓自己的衣角,有的满脸通红,还有的不愿意过多正面多看别人几眼,这表明他们还没有掌握丰富的表情语言和生动的体态语言。语文教学不要总是局限于有限的课文教学,语文教师要组织一些充满语文味的朗诵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汉字读写比赛、寻找错别字比赛等,并创造性地开展一些语文户外活动,开展师生互动,布置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家庭作业让父母与子女互动,为学生提供在具体的实践中大方交际表达的机会。
另外,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需要。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新的教学思想逐渐深入教师的内心,在评价与考查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综合能力实践题也就应运而生了,这其中语言表达题是重点。比如2012年的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星期一上午,班长李明前往市文化馆,邀请作家张老师于本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大家作“读书方法”专题讲座。假设你是李明同学,见到张老师后,你准备怎么说?请写下来。”此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贴近生活实际,没有固定的答案,强调了语文学习和生活体验的结合,凸显了当今语文教学生活化、实用化、人文化的理念。而且类似的语言表达题在最近几年不同地方、不同年份的中考中已经多次出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时事、关注家乡发展,并多训练学生进行与生活相联系的语言表达,从而激起他们思考与表达的欲望,提高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农村初中七年级轻松自主、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我们农村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课改就是从学生的天性出发,从培养会说话开始,带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快乐地飞翔。
一堂《生活中的气象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者主要采用了由学生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课前,学生在语文教师的组织下做出很多的准备工作,他们通过上网查找有关气象知识的资料,了解气象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从中筛选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并进行整理。各学习小组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分工,有专门准备台风知识的、有专门准备暴雨灾害资料的……上课的时候,在学生主持人的组织下,学生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气象知识进行提问,相关小组成员当场进行介绍和解答,不少小组还搜集了相关图片和视频,给大家带来视觉的冲击。全班学生踊跃提问,各抒己见,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整堂课,教师只是在刚开课时进行了提示,在下课前进行了小结和评价,学生成了教学的真正主体。无需说教,大家分工明确、密切合作、各尽其责,所有的目标得以实现。学生亲自体验、感悟,将所有的问题都“悟出来”了,对他们来说,学习不再是索然无味且一定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这些所得远远比由教者“灌进去”要有价值,有成效。
我参加过多次教研活动,对城市和乡村的语文课堂进行过认真的比较,结果发现城里孩子知识面广,课堂气氛活跃;乡村孩子见识浅、胆小内向,在正式场合不敢讲话,课堂气氛沉闷。起初,我对本课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心中还存有一丝疑虑,不免为教者捏了一把汗,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课后,我与教者进行了交流,他的做法很实在,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求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经过长期的努力才形成了今天的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这对我们每一个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来说都有启示作用。
其实,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聪明,只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长期形成了胆小内向的性格。目前在不少农村学校的课堂上,学生不敢发言、羞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现象依然很普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努力打造一个灵动的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农村学校语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提升农村学生能力的需要。农村学校的学习条件不能与城市学校相提并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都与城里有较大的差距。即使这些学生学习很刻苦、很勤奋,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但是长期缺少与外界的接触,缺乏一定的社会交往,同样也会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为学生提供侃侃而谈的机会,引导他们养成落落大方的举止。当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具体问的是什么,并且这个问题学生能否有话可讲,这样才起到锻炼的效果。通过一堂堂课、一次次交流、一次次互动、一次次点拨、一次次争论,最终使学生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促使他们在语言表达上产生质的飞跃。
其次,教师要从帮助学生会读书的角度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应是语文课堂上最美的声音。不绝于耳的朗朗书声传递出的是学生品读之后的浓浓情感,是文本中最美的味道,所有静态的文字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会让学生百读不厌。农村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课的陈旧观念,放下“不放心”的心理包袱,少捧教参照本宣科,少拿练习册逼学生“下海”,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漫步语林、咀嚼语言。教师通过适当幽默睿智的点拨、提示,去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把他们打造成小语言家。
再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上文提到的七年级语文综合实践课,学生们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已经敢于主动站起来大声用语言进行表达了,但是,仔细观察一下,他们依然难丢农村孩子的羞涩,有的孩子不自觉地用手摸头,有的紧抓自己的衣角,有的满脸通红,还有的不愿意过多正面多看别人几眼,这表明他们还没有掌握丰富的表情语言和生动的体态语言。语文教学不要总是局限于有限的课文教学,语文教师要组织一些充满语文味的朗诵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汉字读写比赛、寻找错别字比赛等,并创造性地开展一些语文户外活动,开展师生互动,布置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家庭作业让父母与子女互动,为学生提供在具体的实践中大方交际表达的机会。
另外,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需要。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新的教学思想逐渐深入教师的内心,在评价与考查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综合能力实践题也就应运而生了,这其中语言表达题是重点。比如2012年的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星期一上午,班长李明前往市文化馆,邀请作家张老师于本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大家作“读书方法”专题讲座。假设你是李明同学,见到张老师后,你准备怎么说?请写下来。”此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贴近生活实际,没有固定的答案,强调了语文学习和生活体验的结合,凸显了当今语文教学生活化、实用化、人文化的理念。而且类似的语言表达题在最近几年不同地方、不同年份的中考中已经多次出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时事、关注家乡发展,并多训练学生进行与生活相联系的语言表达,从而激起他们思考与表达的欲望,提高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农村初中七年级轻松自主、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我们农村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课改就是从学生的天性出发,从培养会说话开始,带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快乐地飞翔。